三、品牌企业发展规划
中国的品牌企业很多都还是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也就是企业还在为品牌生存努力拼搏。所以企业很少会去做自己的战略发展规划,或者是企业有近期的目标没有真正合适自己的远景战略规划。卡尔丹顿品牌也是如此,企业每年都在为了拓展零售门店而努力,可是拓展门店后、门店有赢利了企业还需要做什么?这个问题企业需要更清晰,老板需要更清晰,员工同样需要更清晰。
针对本人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调查发现的三个大方面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MBA专业学习期间掌握理论知识,对该三个问题提出了改变提升方案,具体如下:
一、针对新门店拓展,首先打破商场单一建店形式。向公司提出门店建店选
址新方案。
渠道多元化,选址数据化。不再走单一的商场渠道,开拓街边店铺,机场航站楼门店。
具体选择5个关键点:
其一,对于人流量调查结果的分析。诚然,人流量是决定门店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了解客流的消费目标,才是更为重要的工作。要研究门店的有效客流量是多少?例如上海的豫园商城是集园林,庙宇,市场为一体的商业区,每天客流量在数十万以上,但是客流的大部分是旅游的,不是买客,消费目标是旅游和餐饮。如果在这里选择开近万平米的大百货商店,则是肯定不行的,应在预测了有效客流的预期购买量之后再做决定。
其二,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分为业内竞争( intertype competition )和行外竞争( intratypes competition )两种形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群体,为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 one - stop shopping ),常常会看见门店出售的商品与商店的类型毫不相关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掠夺式销售 (scrambled merchandise) 。最近就有很多这样的报道: 香港第 2 大冲洗店连锁品牌“香港靓晒店”的 40 家门店在深圳海王星辰连锁药店里“开花”,与此同时,以海王星辰为
代表的 15 家连锁药店品牌也将以“靓晒店”全面进驻为标志,而正式开始以彩印,保健品和化妆品的销售为主要的多元化经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还有效的降低了门店成本。面对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市场竞争,作为一个市场的入侵者应当有充足的准备,合理准确的计算剩余的市场份额,以便确立自己门店的经营定位。
其三,地理位置。在顾客购物时由于总是选择商店地址便利的原因,所以辨别竞争对手的时候,店址的临近程度是门店选址的重要因素。要正确的判断商圈内顾客的习惯性行走路线,最先占领有利地位,为门店的成功做好准备。
其四,成本的核算。连锁门店成本的核算相信不用我多说。但有一点应当注意:连锁门店的成功之道在于利用规模经济的边际效益,而有些门店的位置距离中心库房很远,尤其是刚好超过货车一日的行程。如果门店之间距离很近(在互不影响额达情况下),就可以节省相当一笔费用,例如两个门店可以共用一个店长,商品配送更为便利等等。
其五,交通状况,一家大型商店在决定租赁前,通常的做法是与当地政府商讨新的交通线路。如果商店或店标在远处或至少驱车经过时很容易被看到,作为选址它的优势就会增强,明显的店标实际就是一种广告,它能让人因一时冲动而停下来。一个道路狭窄,单行线,甚至经常交通堵塞的街道上的门店,相信是不会有顾客愿意经常登门拜访的。
二、针对门店库存数量、结构不合理,提出了从配货到营销方案再到库存处
理的新指标先流程。
总体库存运行质量指标:
1、库存周转天数=360/库存周转次数
库存周转次数=销售额/平均库存
2、库存天数=库存金额/日平均销售额×100%库存金额
3、库存品种数(SKU数):考核期内有库存的品种数
4、总商品品种数:考核期内确定必须经营的品种数
库存期限管理指标:
1、滞销品比率=X天内无销售的商品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
2、超期库存比率=X天内未销售完的商品金额/库存总金额×100%
3、保质期指标:货架商品剩余保质期长度不得低于保质期长度的1/3。
4、库存记录准确率=库存记录准确的商品数/总盘点商品数×100%
库存数据管理指标:
1、断货比率=断货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
2、畅销品断货比率=销售前N个断货品种/总商品品种数×100%
3、低库存品种比率=库存天数低于M天的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
4、高库存品种比率=库存天数超过X天的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
5、负库存品种比率=库存金额为负数的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库存结构管理指标:
1、动销率(商品出勤率)=有销售的商品数/总商品数×100%
2、销售同比增长率=(本期销售额/同期销售额-1)×100%
3、毛利存货周转比率=毛利率×库存周转比率
第一步,门店需要明确自己的经营定位,即企业需要经营什么商品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根据门店的定位和目标顾客群体的需求,制定企业的SKU计划,然后根据SKU计划来进行商品的规划和分类管理。一个门店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经营所有的商品品类,服务好自己的目标顾客群体是门店的首要因素。一家门店的商品品种越多,其商品库存就有可能越大,而对于商品库存控制和分析的工作量也就越大,因此门店需要结合自己的经营实力,有目的和计划的去进行商品的分类管理。
第二步,根据商品的SKU计划和信息系统中的销售数据,对所有的商品进行ABC管理,即将所有的商品划分为ABC类,然后分别对A类、B类、C类商品赋予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将会有助于将企业的管理目光集中在能够给企业带来销售和利润的商品上,而不至于出现商品散乱而无序的现象。
第三步,合理而高效的安排商品的陈列空间。商品的货架空间分配由门店的管理层和企业信息系统共同决定。关于制定陈列空间的原则很多,一种是商品的陈列空间要与产品的市场份额保持一致,这种方式被称为货架份额=市场份额原则。一些零售商把它称为“同时减少原理”,即货架上的所有商品都尽可能的按照同一个速度减少,使店铺商品的库存全部体现在货架上。这种方法对于领先品牌的供应商将带来一定的积极性,因为这种空间分配原则有利于加强他们的市场地位,排除或者减少对他们的地位的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