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丽风景线创建工作汇报范文模版(4)

2025-09-14

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形成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村庄。充分彰显地方文化魅力,初步形成东北部民间民俗文化区域、西北部书画艺术区域、西南部竹文化区域三大特色文化区域。启动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并按功能建设36个馆点,全面展示安吉特有的生态文明。三是注重执行落实。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各创建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不到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合,不得开展创建。专门成立勘察设计师协会强化对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专项设计和评审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标准,严格建设门槛。全力探索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创造性地设定“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设置“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36项考核指标,力争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2、抓要素支撑,建设活力明显增强。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动、机制创新”为工作导向,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创建热情,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全面建设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加大对低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机制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部署。采取“5+X”模式整合、评估、确认、审计建设项目,由 4

县农办、发改委等五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专款安全使用等全面审核把关。坚持对上争取、招商引资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实行整体策划、分头包装、结对共建、归口实施。两年来共完成建设项目977个,投入资金8.66亿元。二是注重财政引领。生态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美丽乡村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每年安排1.2亿元资金,对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村镇,按人口规模以奖代补,分别给予基数为300、200、150万元奖励,下保底数,年初预拨,年底兑现。两年来县、乡两级以奖代补资金达3.3亿元,带动各类投资9.6亿元,其中村集体投入1.5亿元、农户投入1亿元。三年累计投入生态类基础设施建设12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40%左右。三是激发基层活力。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和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干部“一线工作体系”,实施“五百干部深入一线、千名干部服务一线”行动,选调630名干部深入一线直接参与建设;认真落实省委关爱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村干部报酬三级统筹,激发基层建设积极性;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一线选拔村干部,破格提拔6名新农村建设优秀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

3、抓产业转型,乡村经营加快推进。围绕“一产接二连三”、“一产跨二进三”,以经营乡村为目标,以产业转型为途径,大力推进休 5

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一是农村工业集聚提升。依托优势工业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批特色工业专业村不断涌现,如长林垓村的羊毛衫加工,义士塔村、禹山坞村的转椅配件加工,以及竹机械制造专业村、竹制品加工专业村等。深入实施“5211”中国美丽乡村人才合作开发计划,加大科技兴工和科技人才培育力度。二是品牌农业加快发展。编制《安吉县农业产业招商目录》,先后在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等大都城市开展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招商。万亩白茶园区已列入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吉白茶富农典型入选2009年全国两会专刊,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两会特刊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安吉白茶总产同比增长10%以上,产量达到850吨左右,产值9.5亿元,同比增21%。继续实施 “双吨百公斤”(每亩产一吨桑果、一吨桑枝条和一百公斤蚕茧)现代蚕业发展模式,蚕桑产业全县累计完成和改造桑园3万亩,产量增幅达30%以上,仅果桑一项,每亩就能产生2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三是休闲产业带动明显。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今年推进22个乡村经营项目建设,并建成5000亩农产品加工区、3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乡村旅游景区,抓住去年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总局作为全国首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试点县的契机,推进传统农产品转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区转向休闲景区。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13个,面积7万亩,总投资超6亿元。中南百草园已被命名为 6

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共接待游客544万人次,旅游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8.5%和15.6%(其中农家乐接待146.7万人,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600元)。近三年,安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去年增幅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广大农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效益农业,涉足农家乐乡村游,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再到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4、抓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把设施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推进生态设施向县域全面延伸覆盖。全面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多样化、网络全覆盖,城镇和中心村污水“就近入网、集中处理”,散居农户污水处理“因地制宜、就地净化”,所有乡镇全部建成处理设施,到2009年底,生活污水处理受益率77.3%,全国领先;建立“户收、村集、乡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运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收运一体化、处置无害化。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废弃矿山复垦复绿、小流域生态改造,建成生态公益林43.73万亩,每年新增城乡绿化面积万亩以上。引入低碳生活理念,实施农村沼气系统建设、农房节能改造,推广农业生产节水节肥节能新技术;太阳能特色村覆盖面达到98.3%。到目前为止,全县15乡镇全部建成全国优美乡镇,建成市级以上小康示范村33个,其中省级29个。全县每个村都建立集就业职介、社会保险等于一体的劳动保障平台,都拥有农民广场、7

乡村舞台、篮球场、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实现有线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公共卫生服务站全覆盖;每年500户困难群众告别危旧房;90%的村建有标准化幼儿园,80%以上的村完成中心村建设,60%的村建成老年活动中心。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推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率均达到100%;每年15万多农民享有免费健康体检,90%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型城乡合作医疗,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运行日趋规范;农村社会助学、法律援助、慈善资助和民情反映机制更加健全;初步形成全面覆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2024年美丽风景线创建工作汇报范文模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年老干局向组织部工作汇报范文模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