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评估:评估呼吸频率,呼吸音,病人咳嗽及排痰能力,缺氧程度,及后组颅神经损伤程度。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意识,瞳孔的改变,按时翻身扣背。给予病人舒适的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空气干燥。
2 脑组织灌注异常 与颅内压升高有关(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灌注压正常值80—100 mmHg)。
护理措施: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因噪音引起血压升高。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体位护理 :后颅窝术后体位要求严格。全麻清醒后枕下垫一软枕,高度约2.5cm,以减轻后颈部肌肉张力,增加舒适感,取侧卧位,术侧向上24~48h,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同一轴线。避免大幅度摆动头部。术后第1~5日,给予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按医嘱准确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保持正常的体温,因为发热可提高脑代谢、增加脑血流、升高颅内压。 3 疼痛 相关因素: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痉挛;局部组织张力增加。 护理目标:病人自述疼痛减轻。
护理评估: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原因。
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
4 潜在并发症
后组颅神经损伤 肿瘤位于小脑,毗邻脑干,而脑干的延髓是吞咽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核所在地,肿瘤和手术均可影响这些神经而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护理措施:术后第1d禁食禁饮,第2d后抬高床头,卧向健侧,护士给予试喂流质饮食,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如无呛咳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及普食,如有呛咳予停止试喂,遵医嘱留置胃管鼻饲流质,同时辅以神经营养药物及康复理疗。
颅内压增高、脑疝 深静脉血栓 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出血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