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
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
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 输血传染疾病
(1) 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
(2) 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3) 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4) 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
8 输血后临床医生需认真如实填写“输血记录”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若出现输血反应,临床医护人员立即积极抢救,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送回血库作好留档登记。
9 若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查清原因,血库值班医生及时报告科
主任,并初步核实后,要立即通知医务科、滨海血液中心,并协同临床科室做好受血者标本及血袋、相关记录的保存工作。
10 出现差错事故或者不规范的临床输血行为,应当详细记录,保留原始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