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的矿山测量专家们发起,于1969年8月在布拉格召开了有19个国家、460多名代表参加的首次国际矿山测量工作者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ineSurveying,简称ISM),协会的主席和副主席由学术大会主办国的代表轮流担任,并且决定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矿山测量学术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Mine Surveying),学术会议及论文采用英语、俄语或德语三种语言文字同时有效,至今,已召开过十三届学术大会。其中,第十二届国际矿山测量学术大会于2004年9月在中国(也是首次在江洲召开),第十三届学术大会将于2007年8月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召开。
在中国,矿山测量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还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是从本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在,它已经在矿山部门形成和采矿、地质、环保、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矿山空间数据获取和处理)等学科相互独立,彼此渗透、交融的态势。近50年来矿山测量事业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在矿山企业中,大中型矿山大都有专门的矿山测量机构,通常称为地质测量科(处),积极广泛地开展了各项矿山测绘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1953年中国矿业大学(原北京矿业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矿山测量专业,1956年以后,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原山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原焦作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原西安矿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东北大学(原沈阳黄金学院)等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陆续设置了矿山测量专业,至今为我国培养了两万多名专门人才。从1992年起根据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方案,归并为测量(绘)工程专业(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1956年在唐山煤炭科学研究所成立了矿山测量研究室,1982年改为唐山煤炭科学研究分院矿山测量研究所。该研究所与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所、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有关的高等学校大力开展了矿山测量领域的科研工作。研究项目土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同时在国家和部委支持下,也开展一些探索性、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此外,还有众多勘测、设计机构,例如西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也都开展着矿产的勘察与开发研究和工程工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