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能尽快进入角色,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到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实习,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开阔视野,并补充和完善所学知识,农学学科专业建立种子综合实验室等8个校内实习基地,美盛化肥有限公司等8个校外实习基地,至少开设80学时(4学分)的教学实习课。
3 参与试验筹备和科研训练
从二年级开始成立兴趣小组,每上组需参加一门课程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所用仪器的安装和调试、实验用品的准备、药品的准备和配制、本实验室的功能、规模、仪器配置、药品种类和其他配置等,达到能独立承建类似实验室和独立完成所有试验的水平。
4 增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
通过自身实践可使学生更加牢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技能,一方面,从二年级开始设农事实践课,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农事与时宜的来历和意义,识别标本园主要农作物的类型,主要农具的名称和用途,掌握冬小麦整地播种技术、冬前管理和苗情诊断技术以及大田作物收获技术,第四学期,要求学生掌握冬小麦冬后管理,掌握各种大田作物的形态特征衙管理及收获技术,对三个学期的农事实践学习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安排好假期社会实践工作,可由教师出题目或学生自已选题进行农作物生产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不少于3000字,开学后安排时间进行交流,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本地农作物生产情况,而且了解了其他地区情况,这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有很大的收益,同时也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5 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过程,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生要意义。农学专业要考虑到各种农作物生产的季节性,在第三年学第二学期的4月初安排学生参加毕业实习,一直到第四学年末。这样可以利用假期,让学生完成至少于个作物全生育期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实行袂产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要按照学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导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开题、严格按着研究的技术路线完成各项技术及经济指标、参考文献索引、查新、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等,最后写出与本人研究内容相关的综述性前言和研究论文正文。毕业论文的考核包括指导教师给学生写出详实的评语和成绩,专业学术委员会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每个评委给出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取平均值,最后由答辩委员会主任参考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最终确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上报系主任审批。[2] 6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6.1 明确实验教学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