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3)

2025-11-16

5.教师反馈:通过体验引导学生明白和分钟以内。 同学分享自己心爱的物品很开心。 心理学引导:初步让学生领悟到分享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分享的思考。 (二)神奇的圆 7.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简单添上几笔,让这个圆变成我们熟悉的物品。 8.学生完成后,分享自己的创意。 9.教师反馈: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分享彼此的物品之外,还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智慧。(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可以和同伴分享什么的问题。) 心理学引导:从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物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物品;分享知识和智慧,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就会加倍增加。 活动三:击鼓传花 1.教师带领学生做“击鼓传花”的游戏,分享屋 (总结提升) 回归生活拿到花的同学分享一段自己的故事或喜欢的体验分享的快歌曲。 乐。 2.教师适当点评、反馈、补充。 心理学引导:总结提升感性的认识,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性认知。 强化学生活动四:花开满园 对分享的快乐1.教师点评时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分享和同学们的倾听状态。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10分钟。 1.本环节拓展园 (拓展延伸) 1.教师呈现要求:让学生将每天为大家的活动可以在的体验,将课分享或感受他人的分享时,就画下一片花瓣。 课堂进行一部堂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 2.此环节可以课后完成,一周上交一次。 分,也可以课后心理学引导: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之进行。 外,强化学生对分享的快乐的体验。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怎样让孩子学会分享

分享的内涵很丰富,有爱心的培养、同情心的建立,也是与同伴交往的规则,同时,分享也包含着快乐体验。现在的家庭中,“6+1”、“4+1”的家庭模式大量存在,许多家长也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让孩子学会分享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1)家长言传身教。美国儿童关爱与教育组织专家劳拉·奥尔森表示,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此品质培养的过程中的作用最大。因此,家长可以将学会分享的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吃水果或点心时,问问孩子“你要来一点吗?”

(2)家长和孩子做个约定,角色互换。当孩子对分享“say no”时,家长可以考虑和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当孩子要求家长分享时,家长也可适时拒绝,让孩子体验到“只有和同伴学会分享,才能开心快乐地在一起玩。”

(3)培养孩子学会分享需要把握好分寸和节奏,不要强迫孩子与同伴分享。育儿专家米歇尔·拉罗维表示,与大人一样,小家伙也会有自己特别珍爱的玩具或图书,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只是家长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晓之以理,并反复强化分享的快乐,同时,告诉孩子,不要炫耀自己心爱的物品。

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必须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同时给予必要的外在强化,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分享意识。


(完整版)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苏教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