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自然,谢谢您
教学目标:
1. 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领悟大自然的博大,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礼物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们的吃、穿、住都来自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依存关系;
2、由于人类的积极活动,使得大自然更加有生机与活力。
3、让学生感受丰富、博大的大自然用空气、阳光、水、土地等诸多资源养 育了人类。同时感知“大自然只对勤劳的人们赋予丰厚的回报” ,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使用者要倍加珍惜。
4、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智慧启迪。
(1)天上的白云飘得高,明天可能是晴天;
(2)地上的蚂蚁忙着搬家,可能要下雨,出门要带雨伞。
(3)水里的蝌蚪,就像黑色的“逗点” 。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到人间。 (4)大雁集队南飞,就像“人”字一般。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已在眼前。
二、大自然中的快乐
1、在大自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大家一起谈一 谈自己在大自然中活动时感受到的快乐吧。
2、齐诵教材 33 页。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关注小诗中的细节,感受 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美好愉快的心情。
3、引导学生结合春游、假期交游以及前期活动进行回忆畅谈,让学生细品一 年四季中与大自然相处时的快乐,交流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大自然对人类 慷慨赠与的美好,并以大家喜爱的小诗做小结。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第九课 我和我的家
教学目标 :
1、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缘关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2、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的出生对于你们的家人来说,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谁能讲一讲自己的生日是如何度过的 。
师: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谓,你们都了解这些称谓嘛?这些称谓都与你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点评:了解“我”的到来给家里带来的喜悦, 体会 “我” 的生命对家庭的重要。提升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自信心,进儿引导学生产生对和谐家庭关系的积极期待。
我的家庭树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家庭称谓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指导,学生边听歌边结合教材中的家庭树, 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 设置情境。
通过表演“课本剧”来加深家庭成员称谓的印象。 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看一看我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学生回答自己与佳人长得相似的地方,家人的故事 小组分享自己家人的故事 最后回答自己听故事后的感受、想法.。
第 10 课 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
1、体会家认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沽出的辛劳, 感激、 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领悟家人对自己的爱, 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爱的百宝箱”——回忆成长经历
出示自己的生活照或者有意义的物品,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向同伴分享家人对自己的爱。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手机了家人关心你嘛的照片,还有他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这些照片和礼物背后的故事吧。
(学生分享不同的家庭故事,教师根据发言情况,引导学生从家人的表情、心情、语言中体会家人的爱)
二、 “爱的放大镜”——感受点滴细节中家人的爱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在生活中,你们的家人为你们做过哪些事。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 “爱的温度计”——辨析生活中的爱
1、 教师展示教材 38/39 页绘本故事 《肩头上的爱》 学生讨论奶奶的爱是怎么样的爱?而明明又需要什么样的爱呢?
话题辩论:住宿的孩子——爸爸妈妈不要我们了吗?
(1) 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自己对住读的感受,谈对父母的感受。 (2)教师小结
四、 “爱的大喇叭”——表达对家人的爱
1、我手写感恩教师总结过渡:孩子们,原来,家人的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你们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更深沉的爱。请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播放故事《来自天堂的短信》 ) 感恩进行时
教师总结:同学们,家人的爱藏在我们身边,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为有了家人浓浓的关心,我们才能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吧!
第 11 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2、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 即五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 乱作一团哦!
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别进行整理的?
二、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整理魔法” ;
1、借助多媒体,呈现儿童的生活场景,包含客厅、卧室; 2、分组随机给予场景图片,引导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
三、趣味制作——“家务分配器” ; 1 、家务 分配器的妙用;继续读绘本;
2、勤劳的小手动起来:制作“家务分配器” ; 四、教师总结
第 12 课 干点家务活
教学目标 :
让学生懂得做家务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通过分享、交流和时间体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指导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家务劳动的技能,养成勤劳、负责、自助、自立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
通过做家务让学生产生参与感、担当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能够为家庭带来美好,这一切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家务劳动情况小调查
1、课前调查:在班内开展“我的小本领——家务劳动小调查”。
请有条件的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进行录像,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出示“苹果树”,请学生说说苹果树中的哪几种家务是自己常做的,通常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播放相应做家务的视频,观察其过程及步骤,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