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大兽医寄生虫学复习思考题 - 图文(2)

2025-08-15

吸虫卵发育到囊蚴一般约需55~75天),就可以大大降低牛羊感染的机会;保持牛羊的饮水和饲草水生,不要饮用停滞不流的沟渠、池塘有椎实螺及那囊蚴滋生的水(应灭螺后饮用),最好饮用井水或质量好的流水,将低洼潮湿地的牧草割后晒干再喂牛羊等

9.简述疥螨和痒螨感染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根据发病季节(秋末、冬初和初春多发)和明显的症状(剧痒和皮肤病变)以及接触感染,大面积发生等特点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从健康与病患交界的皮肤处采集病料,疥螨病患畜还应用凸刃刀片在病灶的边缘处刮取皮屑至微出血,将病料带回实验室检查,发现虫体才能确诊。

治疗 3%的敌百虫溶液患部涂擦;每千克体重500mg双甲醚涂擦、喷淋或药浴;每千克体重500mg溴氢菊酯喷淋或药浴;每千克体重200mg巴胺磷药浴;每千克体重500mg辛硫磷药浴;每千克体重250mg二嗪农(螨净)喷淋或药浴;每千克体重0.2mg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皮下注射等。

治疗患病牛、羊还应注意:已经确诊的患畜,要在专设场地隔离治疗。从患畜身上清楚下来的污物,包括毛、痂皮等要集中销毁,治疗器械、工具要彻底消毒,接触患畜的人员手臂、衣物等也要消毒,避免在治疗过程中病原扩散。

患畜较多时,应先对少数患畜试验,以鉴定药物的安全性,然后再大面积使用,防止意外发生。治疗后的患畜,应放在未被污染的或消过毒的地方饲养,并注意护理。

由于大多数杀螨药对螨卵的作用较差,因此应间隔5~7天重复治疗,以杀死新孵出的幼虫。如果用涂擦的方法治疗,通常一次涂药面积不应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免发生中毒。

预防定期进行畜群检查和灭螨处理。在流行区,对群牧的牛羊不论发病与否,要定期用药。螨病对绵羊和山羊的危害极大,在牧区常用药浴方法。根据羊只的多少,可选择小的或大的药浴池。药浴常在夏季进行,要注意如下几点:①在牧区,同一区域内的羊只应集中同时进行,不得漏浴,对护羊犬也应同时药浴;②绵羊在剪毛后1周,山羊在抓绒后进行;③药浴要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最好在中午1点左右,药液不能太凉,最好30~70℃。药浴后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④药液浓度计算要准确,用倍比稀释法重复多次,混匀药液,大批羊只药浴前,应选择少量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羊进行安全性试验,药浴后要仔细观察,一旦发生中毒,要及时处理;⑤药浴前要让羊只充分休息,饮足水;⑥药浴时间为1~2分钟,要将羊头压入药液1~2次,要药浴池后,让羊只在斜坡处站一会儿,让药浴流入池内。并适时补充药液,维持药液的浓度;⑦药浴后羊只不得马上渡水。最好在7~8天后进行第二次药浴。

畜舍要经常保持干燥清洁,通风透光,不要使牛、羊过于拥挤。畜舍及饲养管理用具要定期消毒。

引入牛、羊时应事先了解有无螨病存在,引入后应间隔一段时间,详细观察,并作螨病检查,必要时进行灭螨处理后再合群。

经常注意牛、羊群中有无发痒、脱毛现象,及时检出可疑患畜,并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对同群未发病的其他牛、羊也要进行灭螨处理,对圈舍也应喷洒药液、彻底消毒。做好螨病牛、羊皮毛的处理,以防止病原扩散,同时要防止饲养人员或用具散播病原

10.试述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要点

(1)直接镜检:取肺、肝、淋巴结作涂片,要姬姆萨氏液染色后检查;或取患畜的体液、脑脊液作涂片染色检查;也可取淋巴结研碎后加生理盐水过滤,经离心沉淀后,取沉渣作涂片染色镜检。

(2)动物接种:取肺、肝、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加入双抗后,室温放置1小时。接种前摇匀,待较大组织沉淀后,取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每只接种0.5~1.0毫升。约经1~3周,小鼠发病时,可在腹腔中查到虫体,或取小鼠肝、脾、脑作组织切片检查。

(3)血清学诊断:国内常用的有IHA法和ELISA法。

(4)PCR方法:提取待检动物组织DNA,以此为模板,按照发表的引物序列及扩增条件进行PCR扩增,如能扩出已知特异性片段,则表示待检猪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治疗 急性病例使用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疗效,磺胺药与三甲氧苄氨嘧啶(TMP)或乙胺嘧啶合用有协同作用。亦可试用氯磷可霉素。

6

预防 防止饮水、饲料被猫粪直接或结节污染;控制或消灭鼠类;不用生肉喂猫,注意猫粪的消毒处理;家畜流产的胎儿及其一切排泄物,包括流产现场均需严格处理,对死于本病的可疑病畜也要严格处理

简述使用鸡球虫病疫苗成功的五大要素 1.有质量保证的疫苗生产、贮藏和运输 2.正确的免疫程序、途径和剂量 3.免疫接种人员经过培训并被认可 4.免疫鸡群健康、无免疫抑制性疾病

5.免疫后对垫料管理正确,条件许可可进行垫料中卵囊计数检测

12、简述弓形虫的感染途径

弓形虫有三种感染途径,其一是经口感染:是此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即人、家畜及各种野生动物吞食猫粪中的卵囊,吞食带虫动物的肉、脏器以及乳、蛋中的滋养体、假包囊或包囊等都能引起感染;其二是经胎盘感染:孕妇及怀孕的母畜感染弓形虫后,能使其后代发生先天性感染;其三是经皮肤、粘膜感染:滋养体可通过损伤的粘膜、皮肤进入人、畜体内

13、简述脑多头蚴的生活史及脑多头蚴病的主要症状

脑多头蚴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多头蚴和成虫几个阶段。成虫寄生于狗、狼或狐狸的小肠内,幼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兽的脑、脊髓组织中。

虫体孕节随终末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后,虫卵逸出污染草、饲料和饮水。易感动物吞食后,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脑和脊髓中,发育为脑多头蚴。犬等食肉动物如果吞食了含多头蚴的脑脊髓而遭受感染,原头蚴附着于小肠壁上发育,虫体逐渐成熟。

脑多头蚴病后期的主要症状是出现异常的运动和姿势,寄生部位不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14、简述猪棘头虫和猪蛔虫在虫体形态方面的差异

猪棘头虫色彩呈粉红色或乳白色,体表有明显的环状皱纹。由前向后渐变细,

头端有一可伸缩的吻突,上有5~6列较大的向后弯曲的小钩。雌虫远大于雄虫,雄虫交合伞呈圆屋顶状。虫卵长椭圆形,深褐色,壳上布满斑点状小穴,颇似核桃,卵内含棘头蚴。而猪蛔虫色彩呈淡红色或淡黄色,两端较细,头端有三片唇。雄虫尾端弯曲呈钩状,有一对等长的交合刺,泄殖孔周围有许多小乳突;雌虫稍大于雄虫,尾端较直,生殖孔开口在虫体前1/3部后端。虫卵呈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具特征性

15、简述马胃蝇幼虫对马的致病性

初期幼虫的口前钩可损伤齿龈、舌和咽喉部粘膜,引起这些部位发生水肿、炎症以致溃疡。幼虫移行到胃和十二指肠后,由于对胃肠粘膜的损伤,引起胃肠壁水肿、发炎和溃疡,患马表现为慢性胃肠炎或出血性胃肠炎。由于幼虫吸食血液及虫体的毒素作用,患畜呈现以营养障碍为主的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贫血、消瘦等。在幼虫叮着的部位,病变似火山口状。有时幼虫堵塞幽门部和十二指肠,或造成胃或十二指肠穿孔。有的幼虫在排出体外之前,还要在直肠壁附着数日,因幼虫的刺激,病马常摩擦尾部,引起尾根或肛门擦伤和发炎

16、说明牛泰勒虫病的诊断方法

牛泰勒虫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当地有无本病、传播者蜱的有无及活动情况等) 、临床症状(高热、贫血及体表淋巴结肿大)、病理变化(全身性出血及淋巴结肿大,第4胃粘膜溃疡斑)考虑是否为泰勒虫病。血液涂片检出虫体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此外,环形泰勒虫病可作淋巴结穿刺检查石榴体;瑟氏泰勒虫病淋巴结穿刺较难检出石榴体

17、简述跳蚤的生活史和危害作用

7

跳蚤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除成虫寄生于动物体外,其余三个阶段均在夏季于动物活动场所的地面或犬、猫的窝内完成。蚤在动物体上大量吸血,引起动物痒感、皮肤炎症,影响采食和休息;大量寄生时可致动物贫血,消瘦或死亡;此外,蚤能传播一些疾病,特别是作为人的宠物的寄生虫,可跳至人体引起瘙痒,导致疾病

18、简述华支睾吸虫的宿主及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猪、狗、猫等动物或人的胆囊和胆管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后,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毛蚴孵出,进而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后尾蚴从螺体逸出,游于水中,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某些淡水鱼虾时,即钻入其体内,形成囊蚴。人、猪、犬和猫由于吞食这类鱼虾而被感染,幼虫在终末宿主的十二指肠破囊而出,进入胆管或胆囊,约经一个月发育为成虫

19、简述马属动物常见的绦虫种类及寄生部位,并给出其各自的虫卵特征及区别 马属动物常见的绦虫种类有:大裸头绦虫、叶状裸头绦虫和侏儒副裸头绦虫,主要寄生于小肠,偶见于胃和大肠。上述三种裸头绦虫的虫卵近于圆形,卵内都有梨形器,但不同的地方是:大裸头绦虫虫卵的梨形器长度小于虫卵半径;叶状裸头绦虫虫卵的梨形器长度约等于虫卵半径;侏儒副裸头绦虫虫卵的梨形器长度大于虫卵半径

20、说明硬蜱与软蜱的主要形态与生活习性差异

硬蜱与软蜱的主要区别是:在形态上,软蜱驱体背面无盾板;而硬蜱有盾板。其它如软蜱成虫假头隐于虫体前端腹面(幼虫除外),雌雄虫形态相似。而硬蜱假头突出于虫体前端,雌雄虫吸血后,形态差异很大。在生活习性上,软蜱只在吸血时才到宿主身上,成虫吸血多半在夜间,吸完血后就落下来,藏在动物的居处缝隙内;而硬蜱则相反,除去有时蜕皮和产卵外,一直寄生在宿主体上。另外软蜱耐饥饿和抵抗力比硬蜱更强

21、简述三种马大型圆线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区别

三种马大型圆线虫虫体较大粗硬,形如火柴杆状。灰红褐色或淡绿色。头端钝圆,有发达的口囊,其内有齿或无。口孔周围有叶冠环绕。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和两根细长的交合刺。三种主要的区别是:马圆线虫口囊内有一个大背齿(末端有分支)和二个亚腹齿;无齿圆线虫又称为阿尔夫线虫,口囊内无齿;普通圆线虫又称为戴拉风线虫,口囊内有一对耳状齿

22、简述虱子的分类和吸血虱与食毛虱的主要区别

虱子属于虱目,下分4个亚目:即吸虱亚目、细角虱亚目、钝角虱亚目和喙虱亚目。家畜的吸血虱属于吸虱亚目;家畜的毛虱属于细角虱亚目;而家禽的羽虱则属于细角虱亚目(长角羽虱科)和钝角虱亚目(短角羽虱科)。 吸血虱头部较胸部窄,刺吸式口器呈圆锥形。食毛虱包括毛虱和羽虱,它们与吸血虱的区别在于:头部钝圆,宽度大于胸部,咀嚼式口器

23、简述布氏姜片吸虫的宿主及生活史

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猪、人的十二指肠;,中间宿主是扁卷螺。生活史与肝片吸虫相似。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遇到合适的中间宿主——扁卷螺后即侵入其体内,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及尾蚴阶段。后尾蚴离开螺体,进入水中,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猪采食含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虫体在猪的十二指肠渐发育为成虫

24、弓形虫对猪的致病作用及症状

猪对弓形虫比较敏感,有时症状较为明显。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稽留热。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显著肿大,多便秘。呼吸困难,喘息。继尔,身体下部、耳部及四肢出现紫红色斑点,逐渐融合,色彩变深。后期,有的病猪出现运动障碍、后躯麻痹、痉挛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卧地不起,衰竭而死。孕猪发生流产死胎。慢性病例则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8

25、寄生于禽类(主要是水禽)和猪消化道的膜壳科绦虫种类主要有那些?分别描述其寄生部位和终末宿主名称 寄生于禽类和猪消化道的膜壳科绦虫主要种类及宿主和寄生部位分别是:矛形剑带绦虫寄生于鸭、鹅等水禽的小肠内;片形皱褶绦虫寄生于鸭、鹅、鸡等鸟类的小肠内;膜壳绦虫寄生于家鸡和火鸡或家鸭、鹅和其它水禽类的小肠内;克氏伪裸头绦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偶见于人体

1、阐明猪旋毛虫和猪蛔虫的发育史和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比较

猪感染旋毛虫主要是由于吃入带有肌旋毛虫包囊的肉食残渣或死鼠所致。幼虫进入宿主小肠后发育成熟为肠旋毛虫, 雌雄交配后,雌虫在肠壁淋巴间隙中产出大量幼虫,这些幼虫通过淋巴系统,然后经血液循环进入肌肉中发育,逐步蜷曲,形成肌旋毛虫包囊。

包囊抵抗力很强,一般肉类加工方法均不足以杀死肌旋毛虫。钙化后的包囊中,幼虫仍可保持活力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猪蛔虫的生活史是:雌虫产出的卵随宿主粪便排入外界,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内含L2);被猪吃上后,卵内幼虫出来,钻入宿主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肝脏,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再到达心肺,变成第四期幼虫,后通过支气管、气管进入口腔,再被咽下,到达小肠,变成第五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猪蛔虫主要通过吃奶、掘土、采食、饮水经口感染。其感染普遍的原因是:虫体是土源性线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壳厚,对外界环境变化抵抗力强;雌虫产卵量大。

猪旋毛虫和猪蛔虫一般都是经口感染猪,但猪旋毛虫是通过幼虫方式进入猪体内;而猪蛔虫是通过感染性虫卵方式进入猪体内,两者的移行和寄生部位有差异。旋毛虫发育有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之区分,不需要外界环境;而猪蛔虫仅是一个宿主,发育有外界环境阶段。

肌旋毛虫和猪蛔虫卵的抵抗力都比较强

2、请阐述鸡球虫的发育史、诊断及防治中注意的问题

球虫只需一个宿主,它的发育过程包括内生性发育和外生性发育。内生性发育包括在宿主体内进行的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两个阶段;外生性发育是指在外界环境中完成的孢子生殖阶段:即随粪便排出的未孢子化卵囊在外界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在24~48h内发育为感染性卵囊(也称孢子化卵囊)。易感动物吞食了已孢子化的卵囊后,子孢子逸出,进入上皮细胞内,变为多核的裂殖体,之后形成许多裂殖子,再侵入新的上皮细胞,重复进行裂体生殖(裂殖体←→裂殖子)。如此几代后,一部分裂殖子在宿主上皮细胞内发育为大小配子体。继而产生大小配子,形成合子,产生未孢子化卵囊随粪排出宿主体。 诊断时多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和肠粘膜刮取物中有否球虫卵囊。根据其种类、数量及患病动物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判定,必要时配合剖解加以确诊。

防治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即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延长抗球虫药的使用时间,用药时可采取轮换用药(一种药物连续用几个月后改用另一种药物)和或穿梭用药(雏鸡料添加一种药物,继之在生长、肥育料内添加另一种化学特性不同的药物)方案。此外,还要注意有的药物在使用时有休药期问题

3、请指出蠕形螨的宿主、发育过程及蠕形螨病的病变特点及诊断和防治措施

蠕形螨一般寄生于犬、猫宿主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猪、山羊、牛有时也有蠕形螨寄生。

蠕形螨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体上完成,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通常正常的犬、猫体表有少量蠕形螨存在,当机体应激或抵抗力下降时,虫体大量繁殖,引发疾病。一般认为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可能是传播方式之一。

病变多发生在眼 唇 耳和前腿内侧的无毛处,局部有1-5个小的、和周围界限分明的红斑状的病变,痒感不强烈;严重时,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出现红斑、皮脂溢出和脓性皮炎。时常可以发现体表淋巴结的病变。

诊断可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体表检查,对皮肤刮取物镜检。治疗局部病变可轻轻地剪去患处的毛,移去硬痂;先用洗发香波或消毒药清洗;然后根据药物说明,用阿维菌素、鱼藤酮、硫磺石灰水溶液等杀螨剂治疗;对全身病变者,如有深部化脓灶的存在,可用抗生素处理。预防主要是注意犬、猫舍内卫生,保持干燥、通风。给犬、猫以全价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全身蠕形螨病的猫、犬,不能用于繁殖后代

9

4、蠕虫包括哪些寄生虫,分别有何特点

蠕虫包括吸虫、绦虫、线虫和棘头虫4大类虫体。

吸虫大多呈扁平的叶片状,前端部具有口吸盘通消化器官,腹面具有腹吸盘,大多为雌雄同体。发育 史复杂,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中间宿主。

绦虫呈扁平带状,分节,虫体由头节、颈节和体节三部分组成。最前端为头节,后为颈节,体节可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绦虫为雌雄同体。绦虫的发育史比较复杂,都需要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有不同类型的幼虫,如囊尾蚴、多头蚴、棘球蚴和似囊尾蚴等。

线虫外形一般呈线状、圆柱状,两端较细。雌雄异体。线虫的发育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土源性线虫和需要中间宿主的生物源性线虫。

棘头虫虫体呈长圆柱状,虫体前端有一吻突,吻突上有小钩或棘。雌雄异体,雌虫远大于雄虫。虫体表皮平滑或带有不规则的皱纹或长有小刺或形成假的环节。虫体无固定色彩,常由于吸收宿主的营养,而呈现红、橙、褐、黄、棕或乳白色

5、试述细粒棘球蚴的宿主、寄生部位、感染来源、生活史、致病作用及细粒棘球蚴病的预防措施

细粒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人及其它动物等中间宿主的肝、肺等组织器官中;其成虫——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中。终末宿主是重要的感染来源,虫体的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至体外,污染草、饲料和饮水。家畜和人吞食虫卵后,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中,随血流到肝、肺组织中寄生,经生长发育,成为具有感染性的棘球蚴。犬和其它的食肉动物因吞食了含棘球蚴的脏器而受感染,最后发育为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蚴的致病作用是在寄生过程中,压迫所寄生的脏器及周围组织,引起组织萎缩和机能障碍。肝脏寄生时,能导致消化失调,出现黄疸,肝区压痛明显;肺脏寄生时会出现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等。

该病的预防是警犬和家犬要定期驱虫,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彻底销毁,对野犬也应采取一定措施;要加强屠宰场的卫生管理,凡有棘球蚴的内脏或其他组织,应一律销毁;经常保持畜舍,饲草、料和饮水卫生,防止犬粪的污染;常与犬接触的人员应严格注意卫生防护,防止虫卵感染

6、试比较歧腔吸虫和前后盘吸虫的各自形态特点及生活史

歧腔吸虫狭长呈矛形,体壁光滑半透明。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个睾丸前后排列或左右并列于腹吸盘的后方。卵巢圆形,位于睾丸后方。卵黄腺位于体中部两侧。子宫弯曲,充满虫体的后半部,内含大量虫卵。而前后盘吸虫种类繁多,虫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内部构造均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但在形态结构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虫体肥实呈圆锥、圆筒或大米粒状,腹吸盘位于虫体后端,且显著大于口吸盘。

歧腔吸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至体外,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后,在其体内孵出毛蚴,进而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当含尾蚴的粘性球从螺体排出后,被第二中间宿主蚂蚁吞食,尾蚴在其体内形成囊蚴。动物吃草时吞食了含囊蚴的蚂蚁而感染。虫体经十二指肠到达胆管内寄生,渐发育为成虫。

前后盘吸虫生活史类似于肝片吸虫。成虫在终末宿主的瘤胃内产卵,卵随粪便排至体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扁卷螺(属于淡水螺蛳),即钻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牛、羊吞食含囊蚴的水草后而感染,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

10


中农大兽医寄生虫学复习思考题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污水处理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