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终末宿主 柯赫氏兰体 配子生殖 生物源性寄生虫 三宿主蜱 孢子生殖 卵胎生 经卵传递 接触感染 中绦期 蜱热 寄生 期间传递 答案 寄生虫成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叫终末宿主。 柯赫氏兰体即环形泰勒虫在宿主单核巨噬系统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时所形成的多核虫体,也叫裂殖体。 配子生殖是某些原虫的一种有性繁殖方式,即大配子(雌性)和小配子(雄性)结合受精,进行生殖的过程。 生物源性寄生虫即生活史过程中需中间宿主参与的寄生虫。 三宿主蜱即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三个宿主体上发育的蜱。 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即在卵囊内形成孢子囊或子孢子的孢子化过程。 雌虫排出的卵中含有幼虫,这种生殖方式即为卵胎生。 梨形虫随雌蜱吸血进入蜱体内发育繁殖后,转入蜱的生殖系统,经过蜱卵传给蜱的一种途径。 即病原体通过患病动物与易感动物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 绦虫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根据虫体种类的不同,有不同的幼虫发育类型。 牛双芽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又称为红尿病。 寄生物带给宿主以不同程度的危害的关系,宿主在此过程中往往发生疾病甚至死亡。 期间传递:期间传递也叫经变态过程传递,是在蜱的同一个世代不同发育阶段传播易感动物。即传播者在幼蜱或若蜱阶段吸食了含梨形虫的血液后,并不能马上感染易感动物,而是发育到蜱的下一个阶段,即若蜱或成蜱时,才能造成感染。 补充宿主:有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二个中间宿主,一般把第二个中间宿主称为补充宿主。 感染性虫卵:有的线虫种类,其虫卵不孵化就可感染宿主,这种对宿主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就称为感染性虫卵。 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是感染性卵囊,这种卵囊内已形成成熟的孢子囊和子孢子,可以对宿主造成感染。 开始时使用一种抗球虫药物,至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以防止球虫发生抗药性。 猪囊尾蚴:猪囊尾蚴即猪囊虫,主要寄生在猪肌肉组织中,是猪囊虫病的病原,其成虫叫猪带绦虫,寄生在人小肠中。 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幼虫的生殖方式就叫胎生。 披鞘幼虫:蜕化后的旧角皮仍包裹在身体表面的幼虫,一般指的是线虫第三期幼虫。 带虫免疫:动物耐过寄生虫病后,体内的虫体并没完全消失,还残留一部分在体内,使动物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抵抗力,这种免疫就称为带虫免疫。 土源性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不需中间宿主参与的寄生虫。 羽化:蝇类的蛹变成成蝇的过程就叫羽化。 又称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能由一个细胞进行和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 是由人畜共患寄生虫引起,也就是人和家畜可以共同感染的寄生虫病,它可以在人和家畜直接互相传播。 是指在一个虫体内,既有雌性生殖器官又有雄性生殖器官,雌雄是同一个体,没有雌雄虫之分。 属于绦虫体节,在这类节片内,雌雄性生殖器官都已发育成熟。 是假叶目绦虫在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一种幼虫阶段,也叫实尾蚴,是由原尾蚴发育而来的。 即在虫体性成熟前,就对其采取驱除措施,以避免虫体成熟后向外界散播虫卵或幼虫。 是由蝇类幼虫寄生于宿主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是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按照预先拟订的驱虫计划,在每年的一定时间进行驱虫工作,目的在于免除某种寄生虫的感染或降低这些寄生虫对宿主的负面影响。 1
补充宿主 感染性虫卵 孢子化卵囊 穿梭方案 猪囊尾蚴 胎生 披鞘幼虫 带虫免疫 土源性寄生虫 羽化 原虫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雌雄同体 成熟节片 裂头蚴 成虫期前驱虫 蝇蛆病 预防性驱虫 交合伞 梨形器 成虫期前驱虫 内生性发育 吸盘 间接发育型生活史寄生虫 二宿主蜱 交合伞是某些线虫雄虫的一种辅助交配器官,在雌雄交配时起固定雌虫的作用,在虫种鉴定时有一定意义。 梨形器是某些圆叶目绦虫虫卵内所特有的一种灯泡样构造,位于六钩蚴胚胎的外面。 成虫期前驱虫即在虫体性成熟前,就对其采取驱除措施,以避免虫体成熟后向外界散播虫卵或幼虫。 内生性发育即指球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它包括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两个阶段。 吸盘是吸虫的附着器官,多数呈圆盘状,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吸附在寄生部位的功能。 寄生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 在蜱发育过程中(卵、幼虫、若虫和成虫)需要2个宿主的蜱。 前后盘吸虫感染家畜的幼虫阶段是() B.囊蚴 曲子宫绦虫的虫卵内含有() D.囊尾蚴 ()的三龄幼虫背部拱起,各节上具有深棕色的横带,虫体后端齐平 D.羊狂蝇 马圆线虫的口囊内有()齿 B.3枚 赖利绦虫每一成熟节片中有()套生殖器官 D.一 弓形虫是() A.人畜共患寄生虫 膜壳绦虫的虫卵内含有() B.六钩蚴 急性鸡球虫病的典型症状是( ) A.有些鸡拉血 具有抱雌沟的吸虫是( ) D.血吸虫 住肉孢子虫引起的病理变化在()特别是后肢、侧腹和腰部肌肉容易发现病变A.心肌和骨骼肌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 )A.圆环状 治疗猪囊虫病时,选下列( )药的效果好 D.丙硫咪唑 贝诺孢子虫病病原的终末宿主为( ) B.猫 类圆线虫在宿主体内只有( )寄生 B.雌虫 雌蜱假头基背面有一对( ) A.多孔区 皮刺螨主要寄生于( ) A.鸡 蠕形蚤属于( ) C.蚤类 锥虫属于( ) B.鞭毛虫纲 巴贝斯梨形虫是一种寄生于( )内的原虫 A. 红细胞 雄虫尾部有交合伞和两根交合刺的线虫属于( ) B.圆线目 ( )不是寄生原虫的一种增殖的方式 D. 结合生殖 华支睾吸虫的寄生部位是( ) A.十二指肠 吸血量最大的蜱是( ) B.雌蜱 猪蛔虫的感染方式是( ) D.宿主-土、水、饲料--宿主治疗牛、羊梨形虫病时,( )的效果较好B.贝尼尔 传播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节肢动物是( ) A.硬蜱 有一种对线虫﹑吸虫和绦虫都有疗效的抗寄生虫药是( ) D.丙硫咪唑 动物寄生虫包括三大类,它们是( ) D.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寄生虫 家畜感染日本分体吸虫的途径是( ) B.尾蚴钻入皮肤 雄螨有性吸盘的螨属于( )属 B.痒螨属 弓形虫的终末宿主是( ) A.猫 马胃蝇的发育史包括( )几个阶段 B. 卵﹑幼虫﹑蛹﹑成虫 艾美尔球虫的传播途径是( ) B. 卵﹑幼虫﹑蛹﹑成虫 姜片吸虫寄生在猪的( )内 C.小肠
2
引起鸡盲肠肝炎的病原体是( ) D.火鸡组织滴虫 猪血虱的头部和胸部的比例为( ) B.头小于胸 猪蛔虫是以( )感染宿主的B.感染性虫卵 猪蛔虫受精卵表面( ) B.凹凸不平 细粒棘球蚴病是( ) D.人畜共患病 治疗猪囊虫病是,选下列( )药的效果好 D.丙硫咪唑 鞭虫雄虫的交合刺是( )。A.一根
牛胎毛滴虫寄生在牛的( )。A. 生殖道 的球虫寄生于猪( )内A. 肠上皮细胞
俗称“水铃铛儿”的寄生虫是( ) B.细劲囊尾蚴 不属于蠕虫类寄生虫的是()。D. 原虫
东毕吸虫线状,呈( )形弯曲,雌雄异体。 B.“C” 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是( )。 B.幼虫寄生的宿主
下列药物中对线虫﹑吸虫和绦虫都有疗效的是( D.丙硫咪唑
杀死粪便内寄生虫卵和幼虫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 )A.粪便堆肥发酵 检查吸虫卵常用的方法是( )。C.水洗沉淀法
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分别是( )。C. 人、猫
犬感染钩虫的主要途径是由于( )。C.感染性幼虫侵入皮肤 棘球蚴的主要寄生部位是( )。A.肝和肺 鸡球虫在鸡体内的寄生部位是( )。A.肠道
牛皮蝇的第III期幼虫寄生于牛的( )。A.背部皮下组织 导致猪囊尾蚴病的是( )。A. 猪带绦虫 引起弓形虫病的病原体是()。D. 刚第弓形虫
下列寄生虫中不吸血的是( )。C. 鸡球虫
下列药物中可以用于急性猪弓形虫病治疗的药物是( )。A.磺胺六甲氧嘧啶 引起“回旋病”的寄生虫是( )。C.多头蚴 用于治疗鸡球虫病的药物是()。A.氨丙啉 无钩绦虫是指()。B.牛带绦虫
具有抱雌沟的吸虫是( )。 D.血吸虫
肝片吸虫感染家畜的幼虫阶段是( )。 B.囊蚴 引起鸡盲肠肝炎的病原体是( )。 D.火鸡组织滴虫 寄生虫的终末宿主是()。D. 成虫寄生的动物 判断题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发育史同鸡球虫相同。() 猪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小肠中。() 蚯蚓可传播猪肺线虫病,鸡异刺线虫病和鸡黑头病。() 如果把鸡刚刚排出的球虫卵囊,喂给另一批易感鸡,则这批鸡可能发病。() 疥螨寄生于宿主体表表面;而痒螨寄生于宿主表皮层。() 弓形虫的终末宿主是猫及其它猫科动物,中间宿主是人、猪、羊、鼠等。() 矛形双腔吸虫寄生于牛羊胆管,而阔盘吸虫寄生于牛羊胰管。() 急性鸡球虫病的主要表现是拉血便和死鸡。() 日本分体吸虫病分布在有锥实螺的地区。() 我国是伊氏锥虫病和马媾疫锥虫病的流行地区。() 3
答案 × × √ × × √ √ √ × √ 日本分体吸虫系雌雄异体的吸虫。()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发育史同鸡球虫相同。( ) 猪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小肠中。( ) 蚯蚓可传播猪肺线虫病,鸡异刺线虫病和鸡黑头病。( ) 如果把鸡刚刚排出的球虫卵囊,喂给另一批易感鸡,则这批鸡可能发病。() 疥螨寄生于宿主体表表面;而痒螨寄生于宿主表皮层。( ) 脑多头蚴的成虫是细粒棘球绦虫。( ) 羊痒螨寄生在羊皮肤上,由于痒螨咀嚼皮毛,使羊毛大量脱落。( ) 歧腔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为螽斯。( ) 华枝睾吸虫、猪带绦虫、旋毛虫和利什曼原虫都是人畜共患寄生虫。( ) √ × × √ × × × √ × √ √ 类圆线虫在宿主体内只有雌虫寄生。( ) 隐孢子虫的形态基本相似,其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卵囊壁光滑,每个卵囊内含有8个裸露的香× 蕉形子孢子和1个残体。( ) 在适宜条件下,没有感染力的未孢子化球虫卵囊发育为有感染力的孢子化卵囊需要1~3天左右的时间。( ) 毒害艾美尔球虫寄生在盲肠部位。( ) 猪鞭虫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是拉血。( ) 痒螨病发生、流行在夏季。( ) 人主要通过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被日本血吸虫感染。( ) 动物因为食入含有感染阶段虫体的淡水螺而感染华支睾吸虫。( ) 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性最强,前者寄生部位是小肠。( )
1. 说明旋毛虫病的感染流行的原因及旋毛虫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2. 描述莫尼茨绦虫的宿主、寄生部位、生活史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方法
3.简述纹皮蝇蛆的生活史。
4.试述肝片吸虫的一般形态和生活史。
肝片吸虫体扁平,形如树叶,长20~30mm,宽8~13mm。头端小、呈显著圆锥状,名头椎,与相连处有明显的分界,后端较大,有时略尖。在头椎的前端在一口吸盘,直径约1.6mm.在头椎之后有较小之腹吸盘,直径约1mm。虫卵棕黄色,大小为130~150×63~90μm,内含有未发育的卵细胞。虫卵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由螺体排出后,在水面植物叶上结囊成囊蚴。动物吞食含有囊蚴的植物或饮水后,囊蚴就在宿主的十二指肠内脱囊成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侵入肝脏而达胆管成长为成虫。
5.简述牛巴贝斯梨形虫病病原的种类和形态特点
6.简述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和控制策略
猪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其孕节不断脱落,并随人的粪便排除体外,污染食物和饮水。猪或人等中间宿主吞食了由孕节释出的虫卵或孕节,在消化道中消化液的作用下,六钩蚴逸出,钻入肠粘膜的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流被带到机体各组织器官中。但主要是到达横纹肌内发育,形成一个充满液体的囊泡体,之后囊上出现凹陷,并在凹陷处形成头节,长出吸盘和顶突,形成成熟的猪囊尾蚴,猪囊尾蚴可在猪体内生存数年,最后钙化死亡。 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横纹肌,尤其活动性较强的咬肌、胳肌、心肌等处。严重感染者还可寄生于肝、肺、肾、
4
√ × √ × √ × × 脑等内脏器官。
人感染猪带绦虫是由于吃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而获感染。囊尾蚴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在小肠内翻出头节,以其吸盘和小钩固着于肠粘膜上发育,从颈节不断长出体节。猪带绦虫的潜隐期为2~3个月,但其在人体内可寄生数年至数十年,不断向外排出孕节,称为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来源。 防治有钩绦虫和猪囊尾蚴病对人的危害性很大。另外,有囊尾蚴的猪肉,常不能供食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这类病应着重预防,而不是治疗,发现病例应即使作无害化处理。 本病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预防:
(1)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对有囊尾蚴的猪肉,应作无害处理。
(2)对高发人群进行定期普查,发现人患绦虫病时,及时驱虫。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必须严格处理;驱虫可采用灭绦灵和南瓜子等。
(3)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在北方主要是改造连茅圈,防止猪食人粪而感染囊虫,彻底杜绝猪和人粪的接触机会。人粪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利用。
(4)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对猪囊尾蚴病的危害以及感染途径和方式的认识,自觉参与防治囊虫病。
7.简述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控制方案
猪蛔虫病、仔猪类圆线虫病、猪鞭虫病、猪食道口线虫病(猪结节虫病)、猪胃虫病、猪疥螨病、猪虱病和猪球虫病均可发生在规模化猪场。目前用于治疗线虫病的药物有左咪唑、甲苯咪唑、氟苯咪唑、丙硫苯咪唑、伊维菌素、和爱比菌素。用于治疗外寄生虫病的药用敌百虫、蝇毒磷乳剂、双甲眯、溴氢菊酯、伊维菌素和爱比菌素。预防规模化猪场的寄生虫病要定期按计划驱虫。首先要对全场猪全部驱虫,以后公猪每年至少驱虫两次,母猪产前1~2周选伊维菌素或爱比菌素驱虫一次,仔猪转群时驱虫一次,新进的猪驱虫后再和其他猪并群。同时注意猪舍的清洁卫生,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都需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猪球虫病的防治应根据每个场的实际情况而定
8.简述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生活史及控制措施
肝片吸虫的终末宿主主要为反刍动物。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虫卵爱适宜的温度(25~26℃)、氧气和水分及光线条件下,约经10~20天,孵化出毛蚴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即钻入其体内。毛蚴在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几个阶段,最后尾蚴逸出螺体,这一过程约需35~50天。侵入螺体内的一个毛蚴经无性繁殖可以发育形成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尾蚴。尾蚴在水中游动,在水中或附着在水生职务上脱掉尾部,形成囊蚴。终末宿主饮水或吃草时,连同囊蚴一起吞食而遭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脱囊,一部分童虫穿过肠壁,到达腹腔,由肝包膜进入到肝脏,经移行到达胆管。另一部分童虫钻入肠粘膜,经肠系膜静脉进入肝脏。牛羊自吞食囊蚴到发育为成虫(粪便内查到虫卵)约需2~3个月,成虫的寄生期限为3~5年。
治疗肝片吸虫病,应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及时治疗患病家畜,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硝氯酚、丙硫眯唑、溴酚磷、三氯苯唑、碘硝晴酚等。
预防应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出适合于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首先是预防性的定期驱虫。对急性病例,可在夏、秋季选用肝蛭净等对童虫效果好的药物。针对慢性病例,北方全年可进行两次驱虫,第一次在冬末春初,由舍饲转为放牧之前进行,第二次在秋末冬初,有放牧转为舍饲之前进行。大面积的预防驱虫,应统一时间和地点,对于驱虫后的家畜粪便可应用堆积发酵法杀死其中的病原,以免污染环境。利用这种方法在1~2周内,不仅可以杀死片形吸虫卵,而且对其它寄生蠕虫卵和幼虫亦可杀灭。南方终年放牧,每年可进行3次驱虫。 其次应采取措施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大量养殖水禽,用以消灭螺类;亦可采用化学灭螺法,如从每年的3~5月份,气候转暖,螺类可视活动起,利用1:50000的硫酸酮或氨水,2.5mg/L的血防67,或在草地上小范围的死水内用生石灰等。
第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牛、羊、骆驼感染囊蚴。不要在低洼、潮湿、多囊蚴的地方放牧;在牧区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划地轮牧,可将牧地划分为4块,每月一块(从3~11月),这样间隔3月方能轮牧一次(从片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