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丰台期末)从古今融合的水立方,到淡泊宁静的雁栖湖,从君子大观的中南海,到沟通世界的太平洋。2014年秋天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再一次把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
材料一 有朋来自远方,穿上节日盛装。APEC期间各国领导人穿上了传统的中式服装。如开襟,商代出现,盛行于唐宋;立领对襟,明代出现,盛行于清。面料采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宋锦。手工制造的宋锦产量极低,借鉴机器印花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结合中式服装设计,指出其中渗透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服装设计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服装设计理念。(2分)②文化具有民族性。无论面料或式样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分)③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利用先进设备,提高和改进传统手工宋锦的制造方法,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率。(4分)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9分)端午、中秋、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调查发现,许多青少年不但对传统节日热情不高,对其中蕴含的“说道”也知之甚少。如何通过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青少年“爱过”“会过”传统节日,并过出“门道”和“内涵”,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大课题。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破解上述问题提出三点合理建议,并说明建议的理论依据。 建议一: 。 理论依据: 。 建议二: 。 理论依据: 。 建议三: 。 理论依据: 。 建议一:学校和社会以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理论依据: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建议二:组织开展生动的节日文化活动,让青少年亲自参与并体验。
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建议三: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力度。
理论依据: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等方面具有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建议四:在继承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节日形式或仪式。 理论依据: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考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有理有据亦可得分,每个建议1分,理论依据科学且与建议相对应,2分。
(2015西城期末)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微博内容给我们的启示。(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