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设计全册(8)

2025-09-22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说句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3、扩词练习

贪( ) 性( ) 高( ) 采( ) 贫( ) 姓( ) 稿( ) 踩( )

第二课时

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进行对比, 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自主选择,积累词汇

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摘抄在“采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这两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31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16* 母 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课前准备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有关母鸡的趣事(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通过阅读、上网、请教他人、利用音像资料等方法进行7解)。 教学过程

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读阅读目标。 a、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b.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c、理清文章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d.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不同之处:《猫》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汇报交流

32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a.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如:“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b、作者分别通过哪些事例具体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如:随处乱叫 欺软怕硬 发狂炫耀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c、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辨褒贬,积累语言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所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

物,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引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家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乐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33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出分组交流

1、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拓展延伸

喜欢相同动物的同学归为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 文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出示学生习作片断(或提供如下案例)。

2、我家的狗是看家的好手。要是熟人来了,它就高兴地迎接。可要是陌生人,它可凶了,使人不敢靠前。 3、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条理清楚,但不够具体。“高兴迎接??可凶了”具体有哪些动作,应详写。最好能举一个例于来表现它“看家本领强”。)

4、四人小组内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5、每组推选一个优秀片断,交流赏析。 习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34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a、自主发现; b.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举一个例子说明)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带有动物的名称,第一行都有“龙”,第二行有“虎”,第三行有“马”)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意思或故事。

4、游戏:成语接龙。(以第一行为例,每个成语里必须有一个“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看看谁是优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点水 顺手牵( ) 抱头( )窜 哀( )遍野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名称的成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7 长 城

学习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b、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35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设计全册(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压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的选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