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
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a,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 b.洞穴 倾斜 平坦 宽敞 c、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
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 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 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16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
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
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
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
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17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有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
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
记的格式。
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c、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9 巨人的花园
学习目标
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允许、
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5、 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2、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3、生词卡片。
18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播放本课录音至
第;自然段。)激趣:这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 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c、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d.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 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注
意梳理,最后把问题归纳一下,点出“巨人拆除围墙前后,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有
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课时
复述故事,研究问题
1、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拆除围墙前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这个问题,
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3、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或段落,边读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小组朗读,交流感受
1、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朗读体会,交流对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基于对课文认识的加深,再读课文。 总结交流,揭示道理
1、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可以是朗读方面的,可以是小组交流讨论过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可
以是自己读童话后想到的事情。交流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小结和引导。(重点是像“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赶走了。”等含义深刻的句段。)
2、播放录音或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像边思考这个童话说了个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是,阿!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善良、宽容的心带来的是春天。“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板书)。
再读课文,感受特点 1、自读课后“资料袋”,谈谈读后了解了些什么。
19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从这篇课文印证“资料袋”中说的童话的特点。 3、读后,可以与同学合作表演片断,还可以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安排作业
1、生字词书写。
2、布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10* 幸福是什么
学习目标
1、认识“彼、锹、权”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尝试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向身边的人访谈对幸福的理解。
3、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有的童话在故事的讲述中会让我们体会到一个道理,比如《巨人的花园》,我们学完后懂得
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要学的童话,故事也很动人,读完后也会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2、板书课题并读题:幸福是什么 初读课文
1、读连接语,请学生说说连接语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a、想想文中三个小孩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b.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带着连接语中的问题自读课文。 3、自读课文后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交流讨论
1、请同学复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2、表演故事,深化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学习以后的收获。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幸福要靠劳
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是重点。) 4、联系亲身经历和课前做的访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拓展交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