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线路设备检查及质量控制办法的通知
各机械化维修工区、线路工区、固原站线工区:
为规范线路设备的检查、分析工作,进一步明确设备质量控制方法和管理责任,使线路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促进质量均衡稳定,根据局、段有关规定,结合本车间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检查分工
(一) 线路设备的周期性静态检查由线路工区负责。车间以控制线路设备质量均衡为目的,针对薄弱处所和重点问题对线路设备进行静态抽检。
(二) 线路工区静态设备检查由工长负责,每月检查两遍,每月第一、三周为为设备检查时间。车间静态设备检查由副主任负责,每季对管辖(包保)设备全面检查一遍。
(三) 突发性设备故障及病害检查,由设备管辖线路工区工长负责第一时间检查,车间主任或由车间主任指派的其他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并进行全面检查。 二、检查周期
正线线路和道岔每月检查2遍。其他线路及道岔每月检查1次。正线、到发线曲线正矢每季结合线路检查全面检查1遍。站线曲线及岔后连接曲线的正矢或支距每半年检查1遍。正线、到发线道岔支距每季检查1遍,其它线道岔支距每半年检查1遍。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每月1遍。线路病害易发地段及薄弱处所
—1—
要经常检查。设备检查不得有盲区。 三、检查内容
(一) 静态周期性线路设备检查,轨距、水平全检;高低、轨向全面查看,重点测量;路基、道床、钢轨、轨枕、联结零件、标志、标记、限界架状态等全面查看。道岔检查时,道岔前后100米线路同时检查,继续顺延有明显病害时,顺延检查、记录。轨距、水平检查,25米钢轨检查5处,12.5米和短于12.5米的钢轨检查3处;病害地段应适当加密检查。车间、工区交界地段检查,应增加管界外2个检查点。
(二)车间检查人员进行线路设备静态检查时,对目测不良地段、重点地段、病害地段的高低、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等几何尺寸全面测量和记录,同时,对零配件、路基、道床、道口及标志标记等情况进行全面查看并认真记录。
四、检查方法
(一)线路水平。正线直线地段原则上以里程增加方向的左股为基准股;站线原则上以轨号增加方向的左股为基准股;曲线地段原则上以曲线上股为基准股,高于基准股为“+”,低于基准股为“-”,曲线要素点及正矢、副矢点必须作为检查点。直线与曲线连接处基准股改变时,必须在改变处做标记“B”。道岔岔首至岔尾范围以外的所有钢轨,均纳入相应股道进行编号,检查记录在站线股道中填写。检查水平时同时检查轨距。
(二)道岔水平。全长范围内原则上以外直、导曲线上股为
— 2—
基准股,高于基准股为“+”,低于基准股为“-”。检查水平时,同时检查轨距。
(三)曲线正矢。正线、站线检查,采用20米弦(岔后连接曲线及半径≦400米曲线,采用10米弦)。正线曲线检查按曲线测点(10米)检查,缓和曲线现场正矢和副矢全检。
(四)记录方法。设备检查记录本,原则上必须使用铁道部规定的线路、道岔和曲线检查记录簿样式,原纪录本为4道尺(25m)记录格式时,5道尺检查记录可在同一根铁号下排列记录,或将中间一道尺记录在下方。车间检查记录簿按线路工区管辖设立。在设备检查前,应在检查记录簿中填好里程、轨号、曲线主要点(ZH、HY、YH、HZ)、桥头尾(QT、QW)、加宽、超高、车站名、股道编号、道岔号、道岔型号、曲线要素、设计正矢等固定资料。“线路检查记录簿”的里程要连续排列。各种检查记录不得涂抹。线路严重病害地段及薄弱处所应设置单独记录簿。
1.线路、道岔检查记录。轨距、水平检查数据及道岔辙叉部分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按检查值的后两位填写。支距按实际数据填写。高低、轨向、钢轨、轨枕、爬行、标志、零配件、限界架、排水设备等检查按实际情况填写,无变化时每公里进行说明。检查日期每页填写。正线与站线、正线道岔与站线道岔,应分开记录。
2.曲线检查记录。正线曲线和其它线路曲线应分开记录。缓和曲线的设计正矢必须填全,圆曲线正矢在三点以下的,圆曲线
—3—
设计正矢也要填全。检查日期和曲线要素每页填写。 五、设备动态检查
线路设备动态检查分为部、局轨道检查车(含综合检测车)动态检查、车载式线路检查仪检查和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添乘检查(包括人工)三种形式。 (一)轨道检查车。
1.局轨检车每月对宝中线检查一遍。车间技术员在接到上级提供的轨检车轨道质量指数、超限数据和扣分等资料(包括电子版波形图)后,于当日将检超限数据及处所转存到车间线路动态检查数据库; III、Ⅳ级超限,立即通知线路工区、机械化维修工区,并跟踪进行处理;II级超限处所用“任务单”形式于当日下达到管辖机械化维修工区;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T值≥100公里、T200超限段对应的病害类型,书面通知机械化维修工区。
2. Ⅲ级、Ⅳ级超限,线路工区立即到现场进行复核,机械化维修工区立即赶赴现场检查、处理。II级超限处所24小时内检查、处理。
3. III、Ⅳ级超限处理后,机械化工区、车间及时向段监控车间报告处理结果。II级超限处理后,24小时内将结果报车间,车间在两日内报检控车间。
4.根据轨检车动态检查结果,安排修路维修计划及任务,T值≥100优先公里,应优先安排。
— 4—
(二) 车载式线路检查仪
车载式检查仪检测数据由车间技术员负责统计、分析和管理。处理方式按轨检车检测超限进行通知、处理、反馈。车载式线路检查仪检查III级以上超限,进入病害库管理。 (三)便携式线路检查仪及人工添乘
段添乘检查人员及便携式检查仪检查出的晃车、超限处所,及时通知机械化维修工区进行处理。车间结合季节性设备变化情况,制订动态检查计划,在计划中要明确人员、区段、时间范围和重点项目。车间添乘人员除对线路平顺性进行检查外,还应对翻浆冒泥及泛白处所、行车标志、班组作业防护、巡道工巡回及接车、线路杂草、水沟淤积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添乘检查要选择运行速度较高的列车。 (四)上级领导添乘检查
上级领导添乘检查时发现的晃车及病害处所,由线路工区进行检查、复核,机械化维修工区进行处理,并以书面形式向车间报处理结果。检查、复核后,超限处所进入病害库。车间按规定时间、格式,向段监控车间回复、上报。 六、质量分析
(一)、设备问题分析、统计、反馈
1.检查记录的分析:对超限处所的分析本着谁检查谁分析的原则进行。超限分析时,超经常保养标准处所,在检查记录簿数字下方画一蓝(或黑)杠,超临时补修标准处所画双蓝(或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