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 本卷共分为 4大题 30小题,作答时间为 120分钟,总分 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单选题]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如图1所示,若要将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的移动方向应为()。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答案】A。解析: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由图可知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在视野左上方。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的是倒立的物象,实际物体在右下方。若要将该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即“偏哪儿往哪儿移”。 2 [单选题]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现象是()。 A.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B.婴儿听见雷声受惊发颤 C.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子闭合
D.跨栏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答案】D。解析: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神经联系,是在后天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高级神经活动,需大脑皮质的参与。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A和B项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C项含羞草受到触碰叶子闭合属于植物的应激性。D项是运动员经过训练后形成的条件反射。
3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水螅 B.海葵 C.涡虫 D.珊瑚虫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答案】C。解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体呈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简单的组织分化,具原始的神经组织以及消化循环腔。涡虫体呈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其他都为腔肠动物。 4 [单选题] 图2中参与植物体水分的吸收、运输及散失的结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答案】C。解析:据图判断,①为根尖,②为栅栏组织,③为导管,④为叶片表面的气孔。吸收水分的是根尖成熟区.运输水分的是导管细胞,散失水分的是气孔。故本题选C。 5 [单选题] 对某池塘中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进行研究。分析它们消化道内食物残渣组成以及体内某种主要污染物含量,结果见下表。
关于这五种生物营养关系的表述最合理的是()。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答案】C。解析:根据污染物含量的多少以及消化道内食物残渣组成可判断出其捕食关系。丙以小球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丙被戊和乙所食,戊又被丁和乙所食。根据生物富集原理,污染物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累积,其中甲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高.属于最高级消费者,其主要食物是丁。丁与乙体内污染物含量相近,不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故能正确表现这五种生物营养关系的是C选项。
6 [单选题] 某种低矮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叶背面长有孢子囊群,该植物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答案】B。解析:蕨类植物是具有维管柬并以孢子繁殖的植物,孢子体发达,具有根、茎和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以种子繁殖。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生活。综上所述,题干描述的植物属于蕨类植物。 7 [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化学本质一定为蛋白质的是()。 A.酶 B.抗体 C.激素
D.神经递质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答案】B。解析:酶有少数是RNA,A项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8项正确。性激素为固醇,C项错误。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为单胺类或乙酰胆碱类,D项错误。 8 [单选题] 图3表示盛夏某植物一昼夜吸收和释放C02情况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bf段积累有机物
B.这一天中只有ce段是有光照的时段
C.d点凹陷的原因可能是气孔关闭,C02供应不足
D.ab段中C02释放量增加的原因是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为有机物积累阶段,即ce段,A项错误。有光照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在早晨和傍晚,由于光照强度较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通过图中C0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bf段为光照时间,B项错误。d点凹陷是由于中午光照强度大.为了减少蒸腾失水,植物气孔关闭,C02供应不足,C项正确。ab段为黎明时间段,气温升高,呼吸作用增强,因此C02的释放量增加,D项错误。
9 [单选题] 图4为某生物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染色体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是四倍体生物
B.①和②是同源染色体
C.②和③的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D.③和④在后续正常分裂中会一直存在于同一个细胞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答案】B。解析:图中所示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①和②为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同源染色体,有两个染色体组.该生物为二倍体生物。A项错误、8项正确。发生交叉互换的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C项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D项错误。
10 [单选题] 某男性患有红绿色盲.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性的父亲一定患有红绿色盲
B.该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 C.该男性的神经细胞中存在红绿色盲基因
D.该男性与色觉正常的女性结婚.儿子一定不患红绿色盲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答案】C。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b)。该男性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因此不能判断其父亲是否患有红绿色盲。该男性的父亲是否患病,取决于该男子的奶奶是否携带致病基因,A项错误。该男性的色盲基因可以遗传给他的女儿,8项错误。神经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遗传物质一致,C项正确。色觉正常的女性基因型有两种:XBXB和XBXb。如果该男性与基因型为XBXb的正常女性结婚.儿子可能患红绿色盲,D项错误。 11 [单选题]
家蚕幼蚕的体色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科技小组用黑蚕黄茧和黑蚕白茧两种蚕作为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dBb和Ddbb B.黑蚕黄茧是杂交后代中的重组类型
C.该实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黑蚕黄茧和淡赤蚕黄茧
D.黑色相对于淡赤色是显性性状.白茧相对于黄茧是显性性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答案】C。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子代中黑蚕:淡赤蚕=75:25=3:1,黄茧:白茧=1:0,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说明黑色相对于淡赤色为显性性状.黄茧相对于白茧为显性性状,且亲代黑蚕一定为杂合子,黄茧为显性纯合子,即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DdBB和Ddbb。二者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为黑蚕黄茧、淡赤蚕黄茧。故A、D项错误,C项正确。杂交后代
中的黑蚕黄茧与亲本表型一致,它属于亲本类型而不是重组类型,B项错误。 12 [单选题] 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而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现象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易位 D.染色体缺失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答案】B。解析:在无人为因素(如基因工程)干扰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A项中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C和D项中,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在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故本题选B。 13 [单选题]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种群数量达到一定规模
D.科学家以前没有发现过该物种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答案】B。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即类群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与种群的数量规模无关。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产生的基本条件。科学家以前没有发现的物种并不能说明其是新形成的物种。故本题选8。
14 [单选题] 已知一段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数量之比为(A+G)/(T+C)=0.5,则其互补链上的该比值是()。 A.0.5 B.1 C.1.5 D.2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答案】D。解析:DNA分子的双链中,A=T,G=C。由题干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5可知,其互补链中(T+C)/(A+G)=0.5,所以其互补链上(A+G)/(T+C)=I/0.5=2。 15 [单选题] 图6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B.甲、乙两种激素是协同关系
C.进食后,血液中两种激素含量都增加 D.甲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乙激素为胰岛素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