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

2025-08-29

第一章 修辞学概说

修辞研究的范围,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书面语修辞与口语修辞,表达方式与建构方式,

积极修辞:刻意使用特殊的方法或形式(如修辞格),生动地表现个人的巧妙文思。

消极修辞:通过调整语音、字词、句式,以及表达的方式,从而使语言达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效果。

表达方式和建构方式

修辞作为表达方式——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描绘事物,更好地表达感情的语言方式。 修辞作为建构方式是指——修辞作为言语行为,通过语言表达某种情绪、思想,进而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

修辞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体。

修辞作为建构方式

语言建构的世界与客观世界本身是有偏差的,或者只是强调了事物本来的一个方面。

语言是一种行为,一方面为了表达,另一方面为了影响、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引导就是修辞策略的问题。

修辞——人们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

修辞的原则: 得体性是修辞的根本原则 ;美辞性是修辞的重要原则

第二章 语音修辞

汉语语音的特点

1、元音占优势,乐音多,响亮悦耳。(元音响亮、可以构成押韵。) 2、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四声分明。(使语音抑扬有致,平仄相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汉语组合灵活,易于调配节奏。)

是惯用语、谚语等熟语。 第二节 押韵和谐

什么是押韵?——韵脚的韵腹、韵尾相同,贯口:整齐押韵、快速流畅的口语段子。 第三节 双声叠韵和叠音

一、双声叠韵 二、叠音(叠字)叠音美在哪里?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使语音更加和谐流畅

第四节 讲究平仄

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交错使用,声调错落有致,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有时为了平仄和谐,可以适当改变词语的结构。

谐音就是对同音现象的利用。利用同音词、近音词可达到巧妙的修辞效果

三、近义词语的配合

1、加强表意,同时起到音节匀整平稳的作用。 2、避免行文的单调重复,使之有变化性。 3、表意更加贴切细腻 四、反义词语的配合

1、通过对比,黑白更加分明

2、更好地揭示对立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词语的活用 一、词语的移用(易域) 1、感情色彩变异 2、时代色彩变异 3、专业色彩变异 4、大小互易

总之,移用就是本来在此处出现的词句,拿到远离其惯常用法的语境中,产生用法的偏离 二、抽换语素(仿词) 1、换字 2、谐音 三、拆词 四、易序 五、词性活用 六、别解词义

第四章 句子修辞 第一节 句式的选择 一、整句与散句

1、整句包括哪些?叠用句与排比有什么区别?自造两个叠用句。 2、整句和散句有怎样不同的表达效果?各自适用什么文体? 二、长句与短句

1、什么是长句,什么是短句?二者的区别 ? 2、长句与短句的适用情况有什么不同?

3、长句如何化为短句?完成第124页第六题。 三、肯定句与否定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四、设问句与反问句

1、设问句的作用有哪些?设问句运用的方式有哪些? 2、反问句的修辞作用有哪些?

五、口语句和书面语句 1、口语句有什么特点? 2、书面语句有什么特点?

长句化短句 方法:教材第125页

参考:1、找主干 2、把修饰成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组合 第二节 语序的调整 一、强调

1、谓语——主语:强调谓语

2、中心语——定语/中心语——状语 3、复句中的倒装 二、通顺

通顺的要求:1、主语一致;2、结构一致。

(一)利用字体形状的变化——变形

1、字形变异 倒字、反字也是字形变异的方式 2、增减笔画

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传为苏东坡首作,亦称“形意诗”、“谜象诗”,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因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它的主要特征是字形的变化。从字形修辞上来说,神智体就是充分利用了改换字体,颠倒字形,增损笔画以及排列疏密,改变颜色等修辞手段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 四)利用部件分离组装

1、拆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形体本身往往可以拆解为各种“部件”,这些作为部件的偏旁又多为独体字或独体字的变体,本身都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因此通过对汉字形体的离合,可以说理、隐事、抒志、增趣,收到幽默风趣、讽刺戏谑等多种修辞效果。 拆字往往具有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2、合字、并字 为了增强文字的表意功能和视觉效果,有意将文字的笔画、偏旁或构字部件重新组合。

3、联边 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有意识地将偏旁相同(俗称“同文”)的字联级成语句,就叫“半字同文”,简称“联边”,也叫“联旁”。运用这种修辞方式能够收到构思精妙,形美悦目的表达效果。 联边常用于对联

第七章 修辞格 修辞格第一节

什么是修辞格? 具有特定的构成方式和相应的表达效果的言语格式,是具有生动性和高度形式化的积极修辞方式。 生动传神的修辞格

(比喻、比拟、借代、拈连、移就、列锦) 追求视听美感的修辞格

(对偶、排比、层递、回环、顶真、错综) 婉约蕴藉的修辞格

(双关、折绕、讳饰、用典、讽喻、倒反、留白) 强化语意印象的修辞格

(夸张、对比、映衬、反复、设问、反问) 幽默诙谐的修辞格

(仿拟、别解、衬跌、顿跌、飞白、移时)

第一节 生动传神的修辞格

比喻、比拟、借代、拈连、移就、列锦

一、比喻

定义 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的要素:

他 的 自尊心 跟 弹簧 一样,谁碰一下,就蹦得老高。 本体 喻词 喻体 相似点 本体与喻体必须本质不同 (二)比喻的类型

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变式比喻

(1)强喻 (2)反喻 (3)博喻(莎士比亚式比喻) (4)类喻

(三)比喻的作用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平淡为新颖、生动、有趣。

四)使用比喻应注意 1、贴切 2、新颖、巧妙 《围城》比喻欣赏

想象丰富,鲜活生动 本体与喻体富有张力,追求“神似” 以虚喻实 新颖奇特 适合语境 讽刺幽默 辛辣深刻 富有哲理 耐人寻味

二、比拟 一)定义

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二)类型

1、拟人(物——人)

2、拟物(人——物;甲物——乙物)

(三)作用 风趣幽默 感情鲜明 具体生动

三、移就——移花接木

(一)定义:把属于描摹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用来修饰、描写乙事物的方法。 (A甲) (A乙) (二)类型

1、移情:把属于人的感受或情感移用于物。 2、移性:把属于甲事物的性状移于乙事物。

四、拈连——顺水推舟

一)定义: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

该词的后一事物。 A甲,A乙

甲:本体 乙:拈体 A:拈词 (二)类型

1、全式拈连:拈词、本体、拈体全都出现 2、略式拈连:一处拈词或本体省略,拈体必须出现(根据上下文,省略的内容可以补出来)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1、比喻重在“喻”,以乙事物“喻”甲事物。比拟重在“拟”,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2、比喻中的喻体一定出现,比拟中的拟体不出现。 移就(移情)与比拟的区别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侧重点在写物,把物人格化;

移就:重点不在写物,不在把物人格化,而是借物表 达人的感情。 2、拟人:在结构上主要谓语是比拟词; 移就:在结构上主要是定中式 比拟、移就、拈连的区别:

拈连受上下文限制,能找出本体、拈词和 拈体,本体就算不出现,也隐藏在上下文中, 拈体一定出现。

比拟中的拟体不出现,它为突出本体而被 说写者利用。

五、借代——称此言彼

(一)定义:不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用和它有密切关系的其 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也叫“换名”。 (本体、借体。)

(二)类型

1、用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事物本体 2、用专称代替泛称

3、用具体代抽象,用部分代整体

4、用产地、品牌代品名、具体商品或相关人员,用作者代其作品。 5、用结果代原因 (三)借代的作用

1、突出事物的特征、属性,使人获得鲜明、深切的感受。 2、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

3、可体现修辞者的情感、态度,使话语委婉、风趣。 六、列锦 列锦:就是不用谓语成分,将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句子,经过选择组合,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第二节 追求视听美感的修辞格

对偶、排比、层递、回环、顶真、错综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减速机检修作业指导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