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知识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E101.请简述第一阶段审核的目的。
答:评价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初步评价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了解其实施运行的基本情况,为第二阶段审核做准备。
E102.请简述与审核有关的审核原则。
答:1、“独立性”原则。保持“独立性”是实现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实施审核活动的审核员应独立于受审核的活动,保持客观的心态,从而保证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仅建立在审核证据的基础上。
2、“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基于证据的方法”是得出可信的和可重现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通过合理的抽样,确保审核结果可行。
E103. 某公司喷漆作业产生的废气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处置,但审核组发现企业最近的自我监督报告中二甲苯废气严重超标,请就上述情况谈谈审核思路(至少谈出三条款的内容)
查喷漆废气处理的运行规定,对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日常管理要求,包括定期更换活性炭吸附剂的规定。现场查看该装置是否正常,是否按规定定期对吸附剂进行清理更换(4.4.6),
组织对喷漆废气的日常监测规定是否合理,日常监测活动是否按规定实施,查监测记录;监测使用的监测设备是否满足要求,检查其校准、维护情况及记录(4.5.1),
查组织对严重超标的情况是如何处置的,是否作出规定,査超标排放后的处置是否满足规定。了解超标是何种原因,是否采取了适当的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了解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当前废气排放是否超标,确认纠正措施有效性。(4.4.7/4. 5.3)
E104审核员在企业的办公室审核时,发现连续三项对该企业噪声扰民提出投诉,询问办公人员,“该信息是否已转给有关部门处理”,回答:“已电话通知”。审核员问:“解决得怎样”,回答说:“不清楚” 。请简述上述事实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标准要素。
答:噪声扰民的投诉信息转到相关部门后,可能存在这些问题:
1)相关部门是否进行了处理,是否回应相关方(标准4.4.3):
2)针对这些投诉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4.5.3).
E105.阐述在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时,对IS014001标准4. 3.2条款要求的审核要点。 1)请负责人介绍法规识别、获取的相关程序,查阅相关程序文件,规定是否符合标准:
2)查阅识别和获取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证据(如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淸单和具体 的文件内容等),是否充分:
3) 了解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用于环境因素的证据,结合其他要素的审核。组织在建立、 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充分考虑了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证据,如组织的程序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E106.可以将第一、二阶段审核合并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答:需同时具备以下全部条件:
1)受审核方的规模及现场范围很小,危险源明确且风险不大:
2)审核组长已充分了解受审核方的现场及危险源与风险影响,认为受审核方已具备了接受认 审核的条件。
3)审核组有充分的资源保证,在受审核方的配合下,可以确保只通过—个阶段的审核就能满足审核准则的全部要求。
E107.请简述EMS监督审核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答:认证证书和标志的使用情况,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状况,相关方申、投诉处理,内、外部信息反馈的环境状况等。
E108.—般来说,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是相似的。请针对—个上千人的大型生产型企业,说出一般设有哪些关键的中层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职责(至少说出六个)。职责请用GB/T24001-2004 标准号表示(例如,部门:生产部:职责
答:1)行政管理部:职责:4.3.2, 4.4.5, 4.4.2
2)安全环保部: 职责:4.3. 1, 4.3.3,4.4.6, 4.4.7, 4.5.2, 4.5.3
3)财务部: 取责:4.3.3, 4. 4.1 4)生产部: 职责:4.4.6, 4.5.1 5)供销部: 职责: 4.4.3, 4.4.6 6)动力部: 职责:4.4.6, 4.4.7
E109.某公司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中规定:“??以评分值表明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评分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发生的频次、造成的后果、持续的时间;为消除影响可能要发生的费用(费用越高则评分值越低)......”请简要说明上述规定是否适当并说明理由。
答:上述规定不合理:
在评价环境影响大小时,对消除环境影响发生的费用越高,表明环境的影响越大,相应的给 予的评分值应越高,以便确定为优先解决的环境因素。
E110组织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以体现在,环境方针的贯彻以及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实施有效控制的效果;环境绩效的改善和提高程度;遵守和符合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程度;员工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自觉遵守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文件的实际状况及其效果:通过监测和测量、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的实施状况和效果,评价组织自我监督: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机制的运行效果等诸多方面。
E111简述现场审核的实施包括哪些活动。
答.1)首次会议
2)现场审核,和验证信息,获得审核证据
3)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并形成审核结论
4)审核过程中的沟通(包括审核组内部沟通、审核组与受审核方和认证机构的沟通)
5)末次会议
E112.请简述认证过程的主要步骤。
答:1)申请、受理、签定认证合同
2)审核的启动
3)第一阶段审核中的文件评审
4)第一阶段审核(包括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和实施)
5)第二阶段审核(包括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和实施)
6)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报告
7)审核的完成
8)技委会评定
9)批准注册、颁发认证证书
10)监督审核
11)复评
E113 简述CCAA审核员行为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至少写出六条。
答:1遵纪守法、敬业诚信、准确公正; 2)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声誉;
3)帮助本人所聘用和管理的人员拓展其专业能力; 4)不承担本人不能胜任的任务;
5)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不向任何委托方或聘用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
6)不讨论或透露任何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除非应法律要求或得到委托方和/或聘用单位的书面授权;
7)不接受委托方及其员工或任何利益相关方的任何贿赂、佣金、礼物或任何其它利益,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8)不有意传播可能损害审核工作或人员注册过程的信誉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9)不以任何方式损害CCAA及其人员注册过程的声誉,与针对违背本准则的行为而进行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合作; 10)不对受审核方既进行咨询又进行认证审核。
E114 某企业设置了生产部、安全环保部、人力资源部、基建处、化学品仓库等五个部门,请结合其常规职能分别说明在各部门审核时的重点。
答:1)生产部:环境因素识别情况,查现场运行活动是否受控:
2)安全环保部:组织总体的环境因素识别,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策划与实施情况;环 境监测的实施及不符合的处理与纠正措施情况;
3)人力资源部:人员能力的确定与满足要求情况;培训的策划与实施情况;结合现场审核员 工的环保意识;
4)基建部:审核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实施情况,查阅相关资料;
5)危化品库: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现场危化品的日常管理是否满足制度要求;应急准备 与响应程序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包括应急设施的配备情况。
E115.与E105雷同
E116.针对GB/T24001-2004标准4.4. 7条款,常见的审核证据有哪些?
『说明』关于GB/T24001-2004标准条款的审核证据,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审核员培训教材对各个条款的讲解,后面附有审核时需要收集的证据.
1)组织充分识别和确定其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证据
2)组织针对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制订的相应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以及其程序内容充分适 宜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证据
3)定期评价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以及必要时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修订的证据
4)紧急情况或事故发生时启用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的证据,发生紧急情况或亊故后对程序进 行评审以及必要时进行更新的证据
5)可行时,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定期试验的证据
E117举例说明对标准“4.5.2合规性评价”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时,应取得哪些证据。
答.1)到主控部门了解合规性评价程序的策划是否满足标准4. 5.2,抽査最近合规性评价的记录 (如评价记录表、评价报告),了解合规性评价依据的环保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适当,各部门提交的合规性评价输入信息对组织的环境运行情况描述是否充分,例如第三方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污水排放监测报告.
2)到相关部门,结合其他条款审核,验证其守法情况。例如污水处理厂是否保持正常运行的 证据,査运行记录、污水监测记录、药品使用记录;到危险化学品仓库看现场管理是否有序、危险废弃物分类处理情况(处理记录、处置相关方的资质等)。
E118某企业的污水排放评为重要环境因素。请根据GB/T24001-2004标准中4.4.6条款“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的要求,简述审核思路。
答:1)污水处理系统的验收资料
2)制定的废水处理工艺、制度文件,关注是否有第一类污染物
3)废水处理设施配备、运行情况,现场查看运行情况,査阅运行记录
4)废水处理记录,用药记录,处理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5)污泥处理情况,查阅处理记录及相关方的资质
6)污水处理现场化学品的管理,包括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E119.简要描述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如何考虑法律法规?至少写出8个条款。
答:GB/T24001-2004标准强化了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内容,标准中许多条款都与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组织在(4.2)环境方针中应体现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进行(4. 3.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4.3.2)法律法规 和其他要求中规定了组织应识别并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确定如何将这些要求应用 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在建立和评审(4. 3.3)目标、指标和方案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4.4. 2)能力、培训和意识中的重要内容,与相关方的进行的(4 4.3)信息 交流活动中包括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关的信息;通过(4. 4.6)运行控制和(4.4. 7)应急准备和响应来实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对环境因素控制的要求;通过(4. 5.2)合规性评价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和遵守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4. 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发现的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问题进行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4.5. 5)内部审核的重要准则,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内部审核的目的之一;组织在进行(4.6)管理评审时应关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和变化对环境管理体系持续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并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以及遵守 和执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有效性。
E120.简述4.3.1在GB/T24001标准中的作用。
答: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任务是控制环境因素,改善组织的环境绩效,因此,全面地识 别环境因素、准确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切实可行的污染控制措施成为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
在GB/T24001-2004标准中,多个要素都与环境因素有关:组织在制订(4.2)环境方针、识别、确 定和更新适用的(4. 3. 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其结果也是制订(4.3.3)目标、指标和方案的重要依据;组织确定的(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为环境因素的识别和控制奠定了管理基础;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措施的方法、要求和程序是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的重要内容: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信息以及对其控制的绩效是(4.4.3)信息交流的重要内容;组织通过(4.4.6)运行控制和(4.4. 7)应急准备和响应来控制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活动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通过(4. 5.1)监测和测量和(4. 5.2)合规性评价来监测可能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评价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通过(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实际的和潜在的不符合进行识别、纠正、处理并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环境因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防止不符合再发生或发生;通过(4.5.4)记录控制为组织识别和控制环境因素的有效性提供证据;通过实施(4.5. 5)内部审核和(4.6)管理评审来评价组织对环境因素控制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环境因素是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E121.试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的区别。 第一阶段 1、了解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2、确定受审核方对审核的准备程度; 3、确定第二阶段审核的可行性和第二阶段审核的关注点。 第二阶段 1、确认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所有要求和认证要求; 2、确认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和保持,是否正在实现其方针和目标; 3、是否遵守了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 4、确定能否对组织的管理体系推荐认证/注册。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