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现状分析毕业论文

2025-07-30

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现状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1 国内研究现状 (3)

1.3.2 国外研究现状 (4)

1.4研究方法与思路 (4)

第2章信用证相关理论及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7)

2.1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相关理论 (7)

2.2 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11)

第3章中粮信用证出口结算中的主要风险 (15)

3.1 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信用证本身带来的风险 (15)

3.1.1 单证不符引起银行拒付的风险 (15)

3.1.2可转让信用证带来无法收汇的风险 (17)

3.2 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银行给出口商带来的的风险 (18)

3.3 信用证结算方式下进口商给出口商带来的风险 (19)

3.3.1进口商开立“软条款”信用证带来的风险 (20)

3.3.2进口商不按合同规定开证带来的风险 (22)

3.3.3进口商伪造信用证带来的风险 (22)

1

3.3.4 1/3提单直寄进口商造成的风险 (23)

3.3.5进口商找一些资信不良的小行开立信用证 (24)

第4章信用证出口结算风险的原因分析 (25)

4.1 中国粮食贸易公司自身的不足 (25)

4.1.1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 (25)

4.1.2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及素质 (28)

4.2 外部原因 (29)

4.2.1 银行带来风险的原因分析 (29)

4.2.2 进口商带来风险的原因分析 (30)

第5章中粮信用证出口结算的风险防范 (34)

5.1 严格审查信用证条款 (34)

5.2 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警惕性 (35)

5.3 正确缮制单据,提高制单质量 (36)

5.4 加强风险信用管理,重视资信调查 (37)

结束语 (39)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40)

附录 1

附录 2

2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经营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行业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我国进出口业务的迅速增长,信用证业务结算方式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普遍地被采用,银行信用证业务结算业务量不断上升,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信用证的使用非常广泛,因为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安全系数更大了。据统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早在2005年对外贸易70%以上采用了商业信用的结算方式进行支付,这样的风险极大,而我国对外贸易采用的结算方式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大多数出口企业在开发新客户和新市场的时候对采用商业信用支付方式十分谨慎,所以通常是通过跟单信用证来完成的,现在我国约有80%以上的企业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吴然,2002年)[1]。

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不断发展,当事人通常位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货款的收付要涉及到外汇的使用,使用的票据涉及到各国的票据法律和国际惯例的适用问题,交易的环节越来越多,信用证结算方式可能遇到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另外,国际上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影响较大的国际公约,以国内法及国际惯例《UCP500》加以规范,最近又新增了《UCP600》,《UCP600》改变了《UCP500》分类不科学,次序排列不足,语言繁杂欠精

1

练等,虽然《UCP600》(共39条)比《UCP500》减少了10条,但却比《UCP500》更加准确、清晰;更加易读易掌握,最主要的区别是取消了可撤销信用证的规定,信用证一律不可撤销,虽然是这样,现在信用证也面对着很多严峻的问题。因此,了解信用证结算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有效地防止信用证结算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粮食贸易公司主要以信用证结算方式出口,但是信用证结算中存在多种风险,总结及规避风险对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实际业务运作过程中,许多人常将信用证视为整个交易过程的保障工具,认为只要买家顺利收到货物,出口商就可凭借装船单据很快取得货款,既安全又方便。但是这种想法过于天真,信用证只是一种付款方式,而非保险工具,而且信用证自身存在缺陷,而且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给中粮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论文关于信用证出口风险的研究是为了防止中粮不能安全收汇,导致钱货两空,所以要合理的规避信用证出口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的出口贸易,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企业为了更好的与国外企业接轨,我国必须有更有利的出口结算方式,虽然信用证是一种很好的结算方式但是也有它的弊端,中粮应该按照信用证的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去及时防止风险的出现。在论文中研究的中国粮食贸易公司为了谨慎行事

2

多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出口,这样就有必要对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的信用证结算进行分析,研究中国粮食贸易公司信用证出口的风险以及及时的预防,让企业的收益最大化,风险失败最小化,快速洞察被欺诈等行为,增加企业的出口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我们将要探讨的问题。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信用证结算方式较其他结算方式有许多优越性,但它并不能排除出口企业的所有风险,如:可能遇到进口商不开证、不如期开证或开证行倒闭的风险;由于单证不符,不能安全收汇,甚至进口商提出解除合同的风险;对信用证中的软条款重视不够而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等等,所以信用证的风险无处不在(陈振航,2007年)[2]。同时赵可铭也指出信用证风险中的“软条款”是在付款指示中做文章,给付款添加了各种条件,比如:1.在申请人卖出货物并得到货款后立即付款;2.本证是背对背信用证,在原证被支付后,我行立即付款等,这些也是信用证的非常常见的风险(林俐,2000年)[3]。徐锋对出口商风险防范做了总结,他在论文中很细致的进行了研究,其中说1.对进口商进行资信调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2.确保合同周密,预先在买卖合同中明确规定信用证的内容。3.严格审查信用证条款。4.正确缮制单据,提高制单质量,防止开证行以轻微不符拒付。5.加强与银行联系,慎重选择开证银行,必要时要求对信用证保兑(赵可铭,2002年)[4]。王国安与高萍共

3

同指出出口方信用证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市场行情的变化等属于客观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预防和应对;而进口商的资信问题、软条款信用证、证同不符、单证不符、单单不一的风险等,是完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预防、避免和克服的(王国安、高萍,2001年)[5]。

二国外研究现状

查里斯.韦勒、乌特.鲍姆加特(德国,1996年)[6]曾在《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融资实务》中指出企业如何利用信用证结算方式进出口,以及信用证中存在的风险及解决办法。Finkelstein,Hermann(美国,1930年) [7]也多次在论文中提及信用证风险以及防范,并对其深入研究,指出风险无处不在,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格审单。Rendell.Robert S的《Letter of credit and waiver of http://www.70edu.com》(英国,1995年)[8]中很多篇幅介绍关于信用证,其中对信用证的风险做了重要介绍,同时在其中强调了信用证结算方式中的不同贸易术语中的风险,也为我国出口贸易提供了较好的保证,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风险是不能保证的,我国企业仍要研究,学会防止风险的发生。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思路

国际贸易中企业所处的环境极其复杂,影响企业出口结算顺利完成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因而对于信用证结算方式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以中国

4

粮食贸易公司为例分析、总结出口企业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所面临的风险,实际是产生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疏漏和缺陷。因此,对于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出口信用证结算风险的研究应该运用系统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找到中国粮食贸易公司自身特点的解决方法。

论文从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基本理论以及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风险理论入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出口结算现状,发现并分析了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出口信用证结算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运用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企业内部、外部管理的有关理论,采用经验分析方法,提出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出口业务的全流程信用证风险管理,最后,提出中粮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风险防范措施。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5

图1.1研究方法和思路

6

第二章信用证相关理论及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第一节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相关理论

根据UCP5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9]的规定,信用证(LETTER OF CREDI)泛指一项约定,是由银行(开证行)根据该约定主动或应客户(开证申请人)邀请并循其指示承诺,在完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的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他被指定方(如付款行、保兑行或议付行等)付款、兑付或议付,其信用证业务流程图如图2.1所示。信用证的最显著特点银行信用使其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在发展中国家,信用证方式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的比重很大。据(徐锋,1998年)[10]统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结算80%以上采用信用证的方式,可见信用证支付方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常见的支付方式。

1.申请开证

2.开证行开立信用证

3.通知行通知受益人

4.交单议付

5.寄单索偿

6.申请人付款赎单

5

图2.1信用证的业务流程图

资料来源: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7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方式之一,多年来,信用证使远隔重洋、互不相识的进出口商安全顺利地进行贸易,避免了因国籍不同,法律、习惯和语言不同所形成的障碍。信用证依据的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并为国际银行、贸易界、运输、保险等行业所共同遵守的准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较其他结算方式有无可替代的优点。对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来说,只要将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货运单据交到出口地与其有往来的银行即可由该行议付单据,叙作压汇取得货款,直接向国外付款银行交单取款。中粮使用信用证,只承担开证行由于资信不足或倒闭,不能如期付款的风险,只要中粮按信用证的条件交单,便有付款的保证,信用证防止了货运前取消合同的风险;信用证确定了出口商的货物已有现行买主、制造和组织货源便可得到保证[11]。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较好地解决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保障问题《UCP600》第9条规定:“不可撤销信用证,在规定的单据被提交给指定的银行或开证银行并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便构成开证行的一项确定承诺:对即期付款的信用证,则须即期付款;对延期付款的信用证,则依据信用证条款所确定的到期付款日付款;对承兑信用证,由开证银行承兑——则承兑受益人出具的以开证行为付款人的汇票,并于到期日付款,或者由另一家受票银行承兑,如信用证规定的受票银行对于以其为付款人的汇票不予承兑,应由开证行承兑并在到期日支付受益人出具的以开证行为付款人的汇票;或者如受票银行对汇票已承兑,但到期日不付,则开证行应予支付。”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机

8

遇与挑战。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方式,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缺陷以及我国外贸企业和银行方面的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这种支付方式不能更好地为我国外贸的发展服务,同时,信用证诈骗的不断发生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我国的信用证欺诈十分严重,自我国银行1987年8月1开始,在所有开出的信用证上加上“按照国际商会第400号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条款开立”以接受UCP以来,此后的数年间就已经发生过数起数额巨大震惊中外的信用证诈骗案。近来的相关报道说近年来信用证欺诈案件涉及的数额越来越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欺诈案也不在少数。据叶红玉的文章里统计:我国自1987年开始信用证诈骗案不断增多,从开始1987年的15亿人民币到2007年高达169亿人民币(叶红玉,2007年)[12],其增长的速度很快,如图2.2所示:

9

图2.2信用证诈骗增长示意图

资料来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叶红玉

信用证既不是一种付款方式,也不是一种支付工具。理由是:如果信用证是一种付款方式或支付工具,开立信用证就等于付款。但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实践中不是这样,开立信用证并不等于实际付款,实际上,银行开出信用证,只是以自身名义承诺在一定条件下付款。这个条件就是中粮在约定时间内提供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证。中粮接受信用证,即与开证行就提供单证与付款达成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其是一项约定,是比较准确的,从以上的总结也不难发现信用证结算方式虽然较安全,但是也存在相当的风险(史习男,2007年)[13]。

10

第二节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简介

中国粮食贸易公司是1989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8501.9万元。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经营范围:粮食作物产品、粮食加工品、粮油食品、粮油复制品、粮食加工副产品、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出口以及大米出口。

公司内部机构设有办公室、财务部、审计部、进出口部、小麦部、稻谷部、大豆部、玉米部、套期保值部。公司在全国粮食贸易行业中,牵头成立了中国粮食商业协会,同时公司把产品出口的各国,出口到美国4048.11万美元,日本3482.44万美元,出口到英国3241.44万美元,出口到其他国家约为2509.13万美元,如表2.3所示:

表2-12007年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对各国出口情况单位(万美元)出口国家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美国 4 048.11 30.42

日本 3 482.34 20.22

英国 3 241.44 18.80

其他国家 2 509.13 16.88

数据来源:公司内部资料整理

由于公司业务不断扩大,对各国的出口量也逐年增加,到2007年出口额已经增长为1亿多美元,中粮的出口增长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3中粮对各主要国及地区出口增长统计表

数据来源:公司内部资料整理

11

公司长期与国外众多企业合作,每年贸易量达1亿多美元,2008年3月22日,“2007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在北京召开。中粮集团在07年度的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调查中,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强,位列第34名。中粮集团办公室主任殷建豪因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成效显著“荣获杰出信息化应用推动者奖“。中粮集团旗下还有四家企业参加了该测评并全部入选信息化500强,其中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位列第234名,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位列第446名,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位列第467名,中粮面业(秦皇岛)鹏泰有限公司位列第489名。参加大会的信息化500强企业07年的销售收入总计达到8.91万亿元,占中国GDP约30%。虽然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还应加强贸易的出口,不仅如此,通过国际形势可以看出中国粮食贸易公司也存在较大的贸易差额,如表2.2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的出口额总是少于进口额,这样就中国粮食贸易公司而言,就应该加强出口,与此同时,如果出口贸易加强,那么对于出口中的风险也要加强防范。

12

数据来源:公司内部资料整理

目前,80%以上的企业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从图2.2中可以看出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比重逐年增加,开始只有30%的使用率,我们也认为信用证结算方式是现在比较保险的支付方式,不论是对买方还是卖方,这也因为它是银行信用,但是这其中就要求国际贸易人员对专业知识很熟悉,英语过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因为我国不是很开放,为了防止更多的风险我国大多不用商业信用较强的支付方式,所以更多的是用银行信用的信用证支付方式,中国粮食贸易公司也是较多的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出口,对于进出口贸易对日本的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农业部总经济师、市场司的司长张玉香认为这几年中国的发展也是比较稳定的。进出口应该说这几年都是不断扩大的,总体情况都是比较好的。

13

图2.2 各年信用证结算比例示图

资料来源:《国际贸易问题》赵红玉

企业国际结算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出口贸易还是进口贸易所处环境都是十分复杂的,在其全部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稍有疏忽,或发生不可抗拒的情况,都有酿成风险的可能。在整个结算过程中,常常受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受不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惯例习俗的影响,以及受经济、政治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使国际结算业务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如果对风险分析不深入不透彻、处理不恰当、不及时,就可能使潜在的风险变成现实的风险,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赵红,1998)[14]。所以对于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的总体发展也是不错的,但是为了防止更多的风险,中国粮食贸易公司还是更多的选择信用证结算方式,这样可以尽量的减少纠纷,使出口更加顺利。

14


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现状分析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服装设计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