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说课稿
一. 说课标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有:一、面向全体学 生;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三、倡导探 究性学习;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根据高中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 具体课程标准是: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 说 教 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三节课的内容。前两节 课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 实例,本节课主要是对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进行详细的讲解,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 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 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 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明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学生能说明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学生能通过列表比较小分子和离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 (2)学生能通过列表比较小分子和离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 学生能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3)学生能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 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 (2)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
3、情感目标(1)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 培学生在学习中能开动脑筋和严密分析问题,学生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 (2)培学生在学习中能开动脑筋和严密分析问题,学生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
(三)重
点、难
点
本节课重点包括: 本节课重点包括: (1)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2)图表数据的解读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之一“主动运输” 和图标数据的解读即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 说 教 法(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 高中生物学的新课程理念。 高中生物学的新课程理念。针对教学目标及学生 特点,我在本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特点,我在本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 的认识水平出发,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的认识水平出发,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 生图表数据解读能力; 生图表数据解读能力;培养学生在小组探讨问题 中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 中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 学生能掌握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实例。 学生能掌握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实例。
(二)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讲授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讲授知识,引导学 生学生自主、 生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教学问题的 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特 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 点,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 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 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 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 说 学 法(一)学生学情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节课的内容。前两节课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节课的内容。前两节课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本节课主要是对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本节课主要是对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是对前面内容 的进一步深化。 的进一步深化。 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 ATP 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 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 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学法指导1.自学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教材, 1.自学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教材,自主 自学法 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物质穿过细胞 直观教学法 膜的动画,使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更直观。 膜的动画,使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更直观。 3.比较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 3.
比较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比较 比较学习法 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于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生物学问题 运用课件展示: (1)、于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生物学问题 )、 运用课件展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 [提问 生物膜的结构如何 在控制物质进出时有什么特点 提问] 生物膜的结构如何?在控制物质进出时有什么特点 在控制物质进出时有什么特点? 提问 通过新旧知识链接导入新课
(二)创设问题情景氧气, 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 氮气,苯
利用课件展示图片: 利用课件展示图片: 人工合成无蛋白质的脂 双层膜 设立问题情景, 设立问题情景,为学 生的有效发散思维提供 背景,培养学生的主动 背景 培养学生的主动 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 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突 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 破难点做铺垫 激发学 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 生学习激情 培养学生 观察、 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水,甘油,乙醇 甘油,
氨基酸 葡萄糖 核苷酸氢离子,钠离子、 氢离子,钠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 氯离子,镁离子、 氯离子,镁离子、 碳酸氢根
合成的脂双层
(三)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扩散实验,导出扩散的概念,根据扩散的原理引入 )教师演示扩散实验,导出扩散的概念, 被动运输的两种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的两种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2)借助多媒体动 画呈现水分子进 出细胞膜的过程, 出细胞膜的过程, 并以此与扩散现 象作对比, 象作对比,教师 讲授O 讲授O2和CO2 进出细胞的现象, 进出细胞的现象, 引出自由扩散概 念和特点
(3)资料:研究发现血液中葡萄糖的量比红细胞里的多, )资料:研究发现血液中葡萄糖的量比红细胞里的多, 葡萄糖能对红细胞跨膜运输。 葡萄糖能对红细胞跨膜运输。
学生思考葡萄糖能进入红细胞的 原因, 原因,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 讲授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协助扩散 进入红细胞的, 进入红细胞的,接着引导学生总 结出协助扩散的特点。 结出协助扩散的特点。
(4)借助多媒体动画呈现物质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4)借助多媒体动画呈现物质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的过程。 的过程。
(5)学生分组讨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分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 析这两种扩散产生的条件, 析这两种扩散产生的条件,承认两种扩散属于被动
运输。 运输。
(6)教师列举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在借 教师列举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 助课本配套图表( P71表4-1)和图片及多媒体动画呈现 表 ) 物质主动运输的过程后, 物质主动运输的过程后,引导学生提出主动运输产生 需要载体和能量 接着师生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 载体和能量, 需要载体和能量,接着师生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然 后教师通过实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后教师通过实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