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试卷

2025-11-07

选择题

1. 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知识的在发现过程)

2. 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教学科目、教学进程、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4.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技能的协

调,这两种机能是指(同化、顺应)

5.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巩固知识、机能为主的课是(化学复习课)

6. 若以w1和w2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

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w2>2w1)

7. 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今年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其

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有机物)

8. 今年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结构式: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能使酸性高锰

酸钾褪色)

9. 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FeCl3溶液,加入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

入足量的NaOH溶液,所需的NaOH物质的量最少是(1.5mol)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查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的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

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三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试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白磷的CS2溶液)

填空题

11.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12.

13. 算、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六大块组成

14. 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有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知识转化为真知和真知转化为能力

15.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着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分别是观擦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简答题

16.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的要素的多项性

(2)主导性与主体性

(3)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4)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1)第一层: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

(2)第二层: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

(3)第三层;新的综合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18.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和发展智能相结合

(3)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受化学教学信息

(4)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教中的基本要求

(1) 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擦与思考——整合与结论

(2) 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b、保证实验的成功c、确保安全、无污染、环保d、

实验操作规范e、边示范边讲解f、尽量提高可见度

20.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目标明确、切合实际,2)内容正确、难易适中3)方法得当、运用灵活4

)语言生动、言简意赅5)结构紧凑、组织有序6)以情感人、积极性高

设计题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验证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该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那么你们认为钠和硫酸铜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置换反应?

提出假设:经过小组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的同学形成两种分歧:能与不能

【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钠和硫酸铜会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学生分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

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1.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并四处浮动,2.有气泡3.发出嘶嘶的声音4.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

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钠与硫酸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证明发生如下的反应: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整合应用 练习:将一小块钠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论述题

采用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化学教材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写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部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请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给予论述。

答:依据三序结合的原则,理论部分为卤素元素,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归纳方式,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的过程和心里发展过程和知识体系

理论后部分为氧元素、氮元素、采用了一般到个别、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方式,符合高一后半学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D卷

选择题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 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 内容和范围、D 前三项都包括

2.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教学效果)

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信度)

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化学用语课、化学实验课)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标准差)

6.10gMg Zn 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则Mg Zn Fe总的物质的量是(0.2mol)

7.-NMR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碳原子(质量数13 原子序数6 核内有7个中子)

8.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酒精)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查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的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三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试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白磷的CS2溶液)

10.24gS和32gO2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22.4L)

填空题

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写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3.值,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起来困难,容易混淆的内容

14.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块组成

15.简答题

16. 化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 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2) 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

3)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4)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5)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的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6) 教学过程最优先原则

17. 简述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1) 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素的多项性

2) 主导性和主体性

3) 活动和过程的多维性

4) 自然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18. 化学教学过程的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和过程的

多维性。请用有关化学教学理论的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

1) 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2)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3) 较强的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 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学科间的 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西部、国内国外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9. 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需注意的问题

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擦与思考——整合与结论

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b、保证实验的成功c、确保安全、无污染、环保d、实验操作规范e、边示范边讲解f、尽量提高可见度

20. 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存在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趋势

如何

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

2)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

3)教学组织形势和手段缺乏多样性

4)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 学生动手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

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3)加强STSE课程教学

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21. 设计题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验证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该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那么你们认为钠和硫酸铜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置换反应?

提出假设:经过小组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的同学形成两种分歧:能与不能

【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钠和硫酸铜会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学生分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

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1.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并四处浮动,2.有气泡3.发出嘶嘶的声音4.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

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钠与硫酸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证明发生如下的反应: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整合应用 练习:将一小块钠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22. 论述题

论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和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说明: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A. 之所以要以教为主导是因为:1.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

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2.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

导3.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

B. 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1.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

内因2.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3.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和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 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

C. 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和接收教学信息

1. 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 化学教学过程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

3. 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D.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

1.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情境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多元沟通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初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