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
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制药工艺学教研室 2012年5月
药物分析
实验一 药物的杂质检查
一、目的
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杂质限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
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2.标准硫酸钾溶液的制备
称取硫酸钾0.18l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的SO4)。
3.标准铁溶液的制备
称取硫酸铁铵 [FeNH4(SO4)2·12H2O] 0.86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2.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Fe)。
4.标准铅溶液的制备
称取硝酸铅0.160 g,置于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蜜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配制与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有铅。
5.标准砷溶液的制备
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ml,置1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As)。
(二)氯化钠的杂质检查
1.酸碱度
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液(0.02mol/L)0.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液(0.02mol/L)0.2ml,应变为黄色。
2.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0g,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3.碘化物
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 [取可溶性淀粉0.25g,
药物分析
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硫酸液(0.025mol/L)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 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4.溴化物
取本品2.0g,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3滴与氯仿1ml,边振摇边滴加2%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3滴,氯仿层如显色,与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0.148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5.硫酸盐
取本品5.0g,加水溶解成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成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溶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使成50ml,充分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品管浊度不得更浓。 6.钡盐 取本品4.0g,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分为两等份,1份中加稀硫酸2ml,另一份中加水2ml,静置15分钟,两液应同样澄清。
7.钙盐
取本品2.0g,加水10ml使溶解,加氨试液1ml,摇匀,加草酸铵试液1ml,5分钟内不得发生浑浊。
8.镁盐
取本品1.0g,加水20ml使溶解,加氢氧化钠试液2.5ml与0.05%太坦黄溶液0.5ml,摇匀,产生的颜色与标准镁溶液(精密称取在800℃炽灼至恒重的氧化镁16.58mg,加盐酸2.5ml与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9.钾盐
取本品5.0g,加水20ml溶解后,加稀醋酸2滴,加四苯硼钠溶液(取四苯硼钠1.5g,置乳钵中,加水10ml研磨后,再加水40ml,研匀,用质密的滤纸滤过,即得)2ml,加水使成50ml,如湿浑浊,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2.3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 10.干燥失重
取供试品,混合均匀(如为较大的结晶,应先迅速捣碎,使成2mm以下的小粒)。分取约lg,平铺在130℃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精密称定。将瓶盖取下,置称瓶旁,或将瓶盖半开,置烘箱内于130℃干燥约2~3小时后,将称瓶盖好,取出,置干燥器中放置40分钟后,精密称定重量。再按上述方法自“将瓶盖取下 ”起,继续干燥1~2小时,依法操作,至恒重为止。从减失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规定不得超过0.5%)。
11.铁盐
取本品5.0g,加水溶解成25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4ml与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成35ml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如显色,立即与标准铁溶液1.5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12.重金属
取本品5.0g,加水20ml溶解后,置25ml纳氏比色管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临用前取5.0ml混合液,加4%硫代乙酰胺溶液1ml,水浴加热20秒,冷却,立即使用)2ml,摇匀,放置2分钟,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如显色,立即与标准铅溶液1.0ml用同一方法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13.砷盐
药物分析
仪器装置:如图1,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外径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导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恰相吻合,粘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
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约60~80mm),再于旋塞D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E并旋紧,即得。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后,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检查法,取本品5.0g,置A瓶中,加水23ml溶解后,加盐酸5ml,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三)蒸馏水的杂质检查 1.酸碱度
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2.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
取本品,分置3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2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3.硝酸盐与亚硝酸盐
取本品15ml,加醋酸液(6mol/L)18ml,对氨基苯磺酸-α-萘胺试液2ml,锌粉0.01g,摇匀,放置15分钟,不得显粉红色。
4.氨
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蒸馏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2.0ml,加无氨蒸馏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5.二氧化碳
取本品25ml,置50ml具塞量筒中,加氢氧化钙试液25ml,密塞振摇,放置,1
小时内
药物分析
不得发生浑浊。
6.易氧化物
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溶液(0.02mol/L)0.1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7.不挥发物 取本品10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超过1mg。
8.重金属
取本品40ml,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硫代乙酰胺试液(临用前取5.0ml混合液,加4%硫代乙酰胺溶液1ml,水浴加热20秒,冷却,立即使用。)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本品42ml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的混合液比较,颜色不得更深。
三、说明
1.药物杂质检查必须注意按规定的检查条件,严格遵守平行原则。平行原则是指样品与标准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与比较。即应尽量选择容积、口径和色泽相同的比色管,在同一光源、同衬底上,以相同的方式(一般是自上而下)观察,所加入的试药种类、用量、加入顺序和反应时间等也应一致。
2.杂质限量是指药物中允许存在杂质的最大量。其定义式为:
杂质限量=
杂质允许存在量
供试品量
×100%
3.药物的杂质检查是限度检查,合格者仅说明其杂质量在药品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并不说明药品中不含该项杂质。
四、思考题
1.杂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2.药物中杂质来源主要有哪些途径? 什么是一般杂质? 什么是特殊杂质? 3.药物杂质检查应严格遵循什么原则?
4.试计算出氯化钠中溴化物、硫酸盐、镁盐、钾盐、重金属和砷盐的限量。 5.某一药物取样0.5g进行重金属检查,药典规定限量不得超过10ppm,应取多少毫升标准铅溶液?
6.某一药物规定砷盐限量不得超过4ppm,取标准砷溶液2ml对照,问应取供试品多少克?
药物分析
实验二 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1、葡萄糖的鉴别试验。
2、掌握一般杂质检查的目的和原理。 3、熟悉杂质检查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鉴别试验:醛基或酮基有还原性,在碱性酒石酸铜(Fehling试液)中还原铜成氧化亚铜。无水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均用此法鉴别。
2、酸碱度检查:是用药典规定的方法对药物中的酸度、碱度及酸碱度等酸碱性杂质进行检查。检查时应以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为溶剂。不溶于水的药物,可用中性乙醇等有机溶剂溶解。常用的方法有酸碱滴定法,指示剂法以及pH值测定法。
3、氯化物检查法:氯化物在硝酸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沉淀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在同样条件下用同法处理生成的氯化银浑浊程度相比较,测定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反应离子方程式:Cl- + Ag+ → AgCl↓(白色)
4、铁盐检查法:三价铁盐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盐生成红色可溶性的硫氰酸铁络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进行比色。
反应离子方程式:Fe + 3SCN → Fe(SCN)3(红棕色) 三、试剂与仪器
1、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2、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3、稀硝酸 取硝酸10.5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即得。本液含HNO3应为9.5%~10.5% 4、稀盐酸 取盐酸23.4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即得。本液含盐酸分数应为9.5%~10.5% 5、硝酸银溶液(0.1mol/L) 称取1.75 g硝酸银,溶于100 mL水中。
6、标准氯化钠溶液(10μgCl-/ml) 称取氯化钠0.165 g,置100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 μg的Cl-)
7、碘试液1滴 取碘13.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器滤过。
8、硫氰酸铵溶液 取硫氰酸铵30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9、标准铁溶液2.0ml 称取硫酸铁铵[FeNH4(S04)2·12H20]0.86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2.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Fe)。 10、比色用原液
(1)比色用重铬酸钾液 取重铬酸钾,研细后,在120℃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0.40g,置500ml量瓶中, 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溶液中含0.800mg的K2Cr2O7。
(2)比色用硫酸铜液 取硫酸铜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10ml,置碘量瓶中,加水50ml、醋酸4ml与碘化钾2g,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97mg的CuSO4 5H2O。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
3+
-
药物分析
的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中适含62.4mg的CuSO4 5H2O,即得。 (3)比色用氯化钴液 取氯化钴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2ml,置锥形瓶中,加水200ml,摇匀,加氨试液至溶液由浅红色转变至绿色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10ml,加热至60℃,再加二甲酚橙指示液5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1.90mg的CoCl2 6H2O。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中适含59.5mgCoCl2 6H2O,即得。
四、操作步骤
鉴别试验(1) 取本品约0.2g,加水5ml 溶解后,缓缓滴入温热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2.1 酸度
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20ml,应显粉红色。 2.2 溶液颜色
取本品5.0g,加热水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10mL,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再浓;如显色,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3.0mL、比色用铬酸钾液3.0mL与比色用硫酸铜液6.0mL,加水稀释成50mL)1.0mL加水稀释至10mL比较,不得更深。 2.3 氯化物
取本品0.60g,加水溶解使成25ml(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虑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适量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液。另取与标准氯化钠溶液一定量制成得对照液【取标准氯化钠溶液(10μgCl-/ml)6.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用水稀释使成约40ml】。向供试液与对照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ml,再加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比较浑浊,不得更浓(0.010%)
2.4 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碘试液1滴,应即显黄色(2)。
2.5 铁盐
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硝酸3滴,缓缓煮沸5分钟,放冷,加水稀释使成45ml,加硫氰酸铵溶液(30 100)3ml,摇匀,如显色,与标准铁溶液2.0ml用同一方法制成得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深(0.001%)。 五、实验现象记录
项目 鉴别试验1 酸度 溶液颜色 氯化物
执行标准 Chp2010 Chp2010 Chp2010 Chp2010 Chp2010 Chp2010
依据
红色沉淀 粉红色
如显色,不得深于对照管 如浑浊,不得深于对照管
黄色
如显色,不得深于对照管
结果
结论
亚硫酸盐与淀粉
铁盐
八、实验讨论
1、试验比浊方法是将两管同置于黑色背景上,从上向下垂直观察;比色方法是将两管同置于白色背景上,从侧面或自上而下观察;而且所用比色管刻度高度应一致。
2、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项,如存在亚硫酸盐时碘试液褪色,存在可溶性淀粉时溶液呈蓝色。
药物分析
实验三 维生素C制剂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碘量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用辅料对制剂含量测定的影响和排除方法。 3. 掌握制剂的含量计算方法。
二、 主要仪器与试剂
25mL棕色滴定管,50mL移液管,刻度吸管,碘量瓶,100mL量瓶,滤纸、漏斗、铁架台及铁圈。维生素C片,维生素C注射液。 1. 碘滴定液(0.1mol/L) 见附录1
2. 稀醋酸 取冰醋酸60mL,加水稀释至1000mL 3. 淀粉指示液 见附录3。本液应临用新制。 4. 丙酮
5. 重铬酸钾基准物 6. 硫代硫酸钠固体 三、 实验方法、步骤
维生素C(Vitamin C)
(C6H8O6 , FW= 176.13)
1. 原理: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
1分子维生素C与2摩尔I相当(中国药典规定,1个I为1摩尔),所以维生素C的滴定当量等于分子量的1/2。 2. 步骤
(一)维生素C片
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含维生素C(C6H8O6 )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0.2g),置10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经干燥滤纸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
药物分析
当于8.806mg的C6H8C6。
(二)维生素C注射液
本品为维生素C的灭菌水溶液,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含维生素C(C6H8O6)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本品中可加适量的焦亚硫酸钠为稳定剂。 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0.2g),加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四、注意事项
1. 维生素C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过滤、滴定等操作应迅速。
五、思考题
1、溶样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
2、加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附录
1. 碘滴定液(0.1mol/L)
I2=253.81 12.69g→1000mL
【配制】 取碘13.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如需用碘滴定液(0.05mol/L)时,可取碘滴定液(0.1mol/L)加水稀释制成。 【贮藏】 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瓶中,密闭,在凉处保存。
2. 稀醋酸 取冰醋酸6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3. 淀粉指示液 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附: Na2S2O3标准溶液(0.1 mol·L-1)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习使用碘瓶和正确判断淀粉指示剂指示的终点;
3.了解置换碘量法的过程、原理,并掌握用基准物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的方法;
4.练习固定重量称量法。 二、实验原理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通常用Na2S2O3·5H2O配制,由于Na2S2O3遇酸即迅速分解产生S,配制时若水中含CO2较多,则pH偏低,容易使配制的Na2S2O3变混浊。另外水中若有微生物也能够慢慢分解Na2S2O3。因此,配制Na2S2O3通常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Na2CO3,然后再把Na2S2O3溶于其中。
标定Na2S2O3溶液的基准物质有KBrO3、KIO3、K2Cr2O7等,以K2Cr2O7最常用。标定时
药物分析
采用置换滴定法,使K2Cr2O7先与过量KI作用,再用欲标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I2。
第一步反应为:
Cr2O7+ 14H+ 2-
2 + 2Cr
3+
+ 7H2O
在酸度较低时此反应完成较慢,若酸度太强又有使KI被空气氧化成I2的危险,因此必须注意酸度的控制并避光放置10分钟,此反应才能定量完成。
第二步反应为:
2S2O32- + I4O62- + 2I
-
第一步反应析出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作指示剂。淀粉溶液在有I-离子存在时能与I2分子形成蓝色可溶性吸附化合物,使溶液呈蓝色。达到终点时,溶液中的I2全部与Na2S2O3作用,则蓝色消失。但开始I2太多,被淀粉吸附得过牢,就不易被完全夺出,并且也难以观察终点,因此必须在滴定至近终点时方可加入淀粉溶液。
Na2S2O3与I2的反应只能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因为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下面的副反应:
S2O32- + 4I2 + 10O42- + 8I+ 5H2O
-
而在酸性溶液中Na2S2O3又易分解:
S2O32-+2H
22O
所以进行滴定以前溶液应加以稀释,一为降低酸度,二为使终点时溶液中的Cr3+离子不致颜色太深,影响终点观察。另外KI浓度不可过大,否则I2与淀粉所显颜色偏红紫,也不利于观察终点。
三、仪器与试剂
碱式滴定管,250mL碘量瓶,25mL移液管,250mL容量瓶,试剂瓶;K2Cr2O7(基准物质),KI (A.R),4mol·L-1 HCl溶液,0.5%淀粉指示液。
四、实验步骤
1.Na2S2O3溶液的配制
在1000mL含有0.2gNa2CO3的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加入Na2S2O3·5H2O26g,使完全溶解。
2.Na2S2O3溶液的标定
药物分析
(1)用固定重量称量法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物K2Cr2O71.2258g于小烧杯中,加水使溶解,定量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线,混匀,备用。
(2)用移液管量取25.00mL K2Cr2O7溶液于碘瓶中,加KI 2g,蒸馏水15mL,HCl溶液(4 mol·L)5mL,密塞,摇匀,封水,在暗处放置10分钟。
(3)加蒸馏水30mL稀释,用Na2S2O3液滴定至近终点,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 定至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即达终点。
(4)重复标定2次,相对偏差不能超过0.2%。为防止反应产物I2的挥发损失,平行试验的碘化钾试剂不要在同一时间加入,做一份加一份。
(5)结果计算:cNa五、注意事项
1.K2Cr2O7与KI反应进行较慢,在稀溶液中尤慢,故在加水稀释前,应放置10分钟,使反应完全。
2.滴定前,溶液要加水稀释。
3.酸度影响滴定,应保持在0.2~0.4mol·L-1的范围内。
4.KI要过量,但浓度不能超过2%~4%,因为I太浓,淀粉指示剂的颜色转变不灵敏。 5.终点有回褪现象,如果不是很快变蓝,可认为是由于空气中氧的氧化作用造成,不影响结果;如果很快变蓝,说明K2Cr2O7与KI反应不完全。
6.近终点,即当溶液为绿里带浅棕色时,才可加指示剂。
7.滴定开始时要掌握慢摇快滴,但近终点时,要慢滴,并用力振摇,防止吸附。 六、思考题
1.配制Na2S2O3溶液时为什么要提前2周配制?为什么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为什么要加入Na2CO3?
2.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时为什么要在一定的酸度范围,酸度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为什么滴定前要先放置10分钟?为什么先加50mL水稀释后再滴定?
3.KI为什么必须过量?其作用是什么? 4.如何防止I2的挥发和空气氧化I?
5.称取K2Cr2O7基准物1.2258g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6.为什么在滴定至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液?过早加入会出现什么现象? 7.为什么要求使用碱式滴定管进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滴定?
-
-1
2S2O3
6 (cV)K2Cr2O7
VNa2S2O3
6 0.1000 25.00
VNa2S2O3
-
药物分析
附: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一、配制:
碘标准溶液 C (I2) = 0.1mol/L
称取13g碘及35g碘化钾,溶于少量水中,然后移入1L棕色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1L,摇匀。 二、标定: 1、原理:
2Na2S2O3 + I2 → 2NaI + Na2S4O6
2、标定:
准确量取20ml~25ml碘液,加50ml水、30ml 0.1C(HCl)盐酸,摇匀,用 0.1 C(Na2S2O3)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微黄色)时加30ml 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兰色消失为终点。 3、 计算:
V1×C1
C =
V
式中:
V1 ― 滴定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ml; C1 ―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mol/L; V ― 吸取碘液体积,ml。
三、注意事项:
1、 碘易挥发,浓度变化较快,保存时应特别注意要密封,并用棕色瓶保存放置暗处。 2、 避免碘液与橡皮接触。
3、 配制时碘先和碘化钾溶解,溶解完全后再稀释。
4、 滴定过程中,振动要轻,以避免碘挥发,但临近终点时要摇动应激烈一点。 5、 在良好保存条件下,0.1C (I2)碘液有效期一个月。 6、 必要时也可用基准三氧化二砷作基准物标定碘液。 四、方法来源:
本法采用石油部标准SY2002-76中标定碘液时的对照方法。
药物分析
实验四 阿司匹林片的质量分析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阿司匹林的鉴别方法和片剂的分析方法。 2. 掌握阿司匹林片分析的操作条件及要点。 二、主要仪器与试药
滴定管,锥形瓶,水浴锅,高温炉,研钵,纳氏比色管,三氯化铁、碳酸钠试液,硫酸滴定液,酚酞指示液,水杨酸,阿司匹林片。 1. 三氯化铁试液 2. 碳酸钠试 见附录1 3. 稀硫酸
4. 乙醇
5. 盐酸溶液(9→100)
6. 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溶液(9→100)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 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 7. 水杨酸 固体 8. 冰醋酸 9. 乙醇
10. 比色用氯化钴液(见实验一附录) 11.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见实验一附录)
12. 13. 14. 15.
比色用硫酸铜液(见实验一附录) 醋酸盐缓冲液(pH3.5) 见附录3 酚酞指示液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16. 硫酸滴定液(0.05mol/L) 见附录4
17. 标准铅溶液、稀焦糖溶液、硫代乙酰胺试液(见实验一附录) 三、实验方法、步骤 阿司匹林(Aspirin)
O
OH
O
CH3
O
(C9H8O4, FW=180.16)
本品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含C9H8O4 不得少于99.5%
1.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报即缓缓水解。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2. 鉴别 (1)取本品约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
药物分析
堇色。
(2) 取本品约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煮沸2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出醋酸的臭气。
3. 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0.50g,加入温热至约45℃的碳酸钠试液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0.10g,加乙醇1mL溶解后,加冷水适量使成50mL,取盐酸溶液(9→100)1mL ,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溶液(9→100)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 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 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冰醋酸1mL ,摇匀,再加水适量至刻度,摇匀,量取1mL ,加乙醇1mL 、水48mL与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 ,摇匀)比较,不得更深(0.1%) 。
易炭化物 取本品0.5g,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Ⅷ O),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0.25mL、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5mL、比色用硫酸铜液0.40mL,加水使成5mL)比较,不得更深。
炽烧残渣 不得过0.1%(实验一附录19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Ⅷ N)。
重金属 取本品1.0g,加乙醇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实验一附录20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Ⅷ H 第一法),重金属含量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4. 含量测定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 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 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 的C9H8O4。 四、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调溶液的酸碱性。
2、应精密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20mL。 3、应用冰水浴使之迅速冷却。 五、思考题
1、阿司匹林与三氯化铁的呈色原理是什么?
2、请解释阿司匹林含量测定中要加两次氢氧化钠滴定液的理由
实验六附录
1. 碳酸钠试液 取一水合碳酸钠12.5g或无水碳酸钠1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 即得。 2. 硫酸铁铵指示液 取硫酸铁铵8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3. 醋酸盐缓冲液 醋酸盐缓冲液(pH3.5) 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后,加7mol/L盐酸溶液38mL,用2mol/L盐酸溶液或5mol/L氨溶液准确调节pH值至3.5(电位法指示), 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4. 硫酸滴定液(0.05mol/L)
H2SO4=98.08 4.904g→1000mL
【配制】 硫酸滴定液(0.5mol/L) 取硫酸30mL,缓缓注入适量水中,冷却至室 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硫酸滴定液(0.25mol/L、0.1mol/L或0.05mol/L) 照上法配制,但硫酸的取用量 分别为15mL、6.0mL或3.0mL。
药物分析
【标定】 照盐酸滴定液(1mol/L、0.5mol/L、0.2mol/L或0.1mol/L) 项下的方法标定,即得。如需用硫酸滴定液(0.01mol/L)时,可取硫酸滴定液(0.5mol/L、0.1mol/L或0.05mol/L)加水稀释制成,必要时标定浓度。 5. 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Ⅷ O 易炭化物检查法 取内径一致的比色管两支:甲管中加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对照液5mL;乙管中加硫酸[含H2SO4
94.5%~95.5%(g/g)]5mL后,分次缓缓加入规定量的供试品,振摇使溶解。除另有规定外,静置15分钟后,将甲乙两管同置白色背景前,平视观察,乙管中所显颜色不得较甲管更深。 供试品如为固体,应先研成细粉。如需加热才能溶解时,可取供试品与硫酸混合均匀,加热溶解后,放冷至室温,再移置比色管中。
药物分析
实验五 异烟肼的溴酸钾法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溴酸钾法测定异烟肼含量的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 二、主要仪器与试剂
25mL滴定管,100mL容量瓶,25mL移液管,研钵,5cm×20cm硅胶G薄层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制备),层析缸, 1. 异烟肼片(规格100mg) 2. 溴酸钾固体
3.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4. 丙醇 5. 丙酮 6. 盐酸
7. 乙醇制对二氨基苯甲醛试液(参见附录) 8. 甲基橙指示液(参见附录) 9. 碘化钾固体 10. 稀硫酸 11. 淀粉指示液
12. 浊度标准贮备液(参见实验一附录15) 13. 浊度标准原液(参见实验一附录15)
14. 1号浊度标准液(参见实验一附录15,学生临用时制备) 15.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参见实验一附录3) 16. 比色用硫酸铜液(参见实验一附录4) 三、实验方法、步骤 异烟肼(Isoniaz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