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眼神,则是人与人传情的方式。
说说本班的语文老师吧!他的眼神符合了我所写的:一个可怕又可敬的眼神。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在这近一两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在与我们一起探讨《伤仲永》一课,它是我们最为陌生的“文言文”,因为我们很少接触,所以,难免有时听得很糊涂,大家便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那很少笑的面孔。他用温柔的眼神望着我们,好像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便问我们明白了吗?
这时,我们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大家齐声说了一句出乎老师意料的话,那就是“没有”。大家没有掌握上课的内容,还那么大声,好像理所当然似的。但是,超出大家的意料,老师并没生气。
当老师再解释一遍之后,老师便会让我们自己试着自己整理一下。如果有问题可以举手问他,他会教到你懂为止。可是,大家都不敢问。一是怕他那“凶神恶煞”的眼神。二是怕老师教了自己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完全掌握,显得自己很笨,老师生气,没有耐心“纠缠”下去。
但在所上过的所有课堂上,并不是完全这样,他在课堂上经常提出问题,让我们发言讨论,解决问题。例如《伤仲永》一文言文,老师一上课便让我们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翻译。问有谁愿意上台来为大家翻译一下。有些同学懂得答案是什么,或是有自己的想法,都不敢发言。老师,其实心里有底,知道谁的心里藏着答案,就是不够自信,没有勇气。老师便以亲切的眼神望着他们,仿佛在跟他们讲:没关系的,就算错了,大家也不会笑话你的。勇敢地站起来,这就是你最大的胜利。
在老师眼神的鼓励下,大家踊跃发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最后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
自己评:文章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对老师眼神缺少具体的描写,有待进步。
同学评:这篇文章能够通过一件事来写老师,突出老师特点,如果能再运用一些优美的句子,内容就更加具体。
老师评:抓住“眼神”来写老师,取材视角独特,值得肯定。但文章所写内容基本上是体现“可敬”这一特点,至于“可怕”的特点缺少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