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2)

2025-07-05

事物﹑现象﹑规律﹑本质以及它们由静态到动态﹑无声到有声﹑抽象到具体﹑复杂到简单﹑理念到实际﹑遥远到咫尺等方面得以呈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从而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3、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法,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解决课堂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

在进行主题性的地理知识,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自主探究,也可团结协作,即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和辅导;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教学中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利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4、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探究工具。

研究性学习是确立具有一定意义的研究学习方向和课题,再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对地理信息资源库﹑上网、各种媒体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建立课题的模型﹑实现课题的目标﹑形成研究成果。并在网络上发表研究成果,吸引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形成互动探讨,不断接近地理事物的本质。如我校依据当地特色确立的《大通河的污染状况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等课题,再以网络为基础,查阅各种媒体,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撰写出课题报告。其

中《大通河的污染状况调查》在兰州市举行的《青少年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中获一等奖。这种形式让学生走进了社会生活﹑走进了大自然,进行大量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还培养了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结合了起来。 5、开展互助学习,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工具。

通过网络,开展互助学习,创建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平台---网络课程平台。如我校建立了一个《帮你学地理》的QQ群,群中不仅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源(如试卷、答案),与地理相关的时事、新闻,对某一问题的探讨,还有学习方法介绍,也进行在线学习交流,这一形式既有助于协作学习、互帮互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能自顾自地一路讲下去,忽视了学生活动。

2、在任务驱动下的学习中,要鼓励百家争鸣,不能刻意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甚至粗暴地否定学生的答案。

3、适度使用音乐、动画:音乐、动画要适度地、合理地使用,不能过频过滥,太多了会干扰学生思考,削弱课堂效果。

4、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小能人”的作用,又要兼顾“边缘人”,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5、避免将课堂变成“技术秀”:信息技术是教学的工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有的人认为课件越新颖越好,技术手段越多越好,使教学变成

了新型技术展示会,学生变成了观众,一节课只顾看热闹了;也使得一些教师竭力开发课件,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收效甚微。(以上五点来自《甘肃

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初级)主编 丁立 魏友松)

6、课件的选择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如课型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都是在课件选择时要考虑的,只有选择合适了,才会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在实践应用中的粗浅见解,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方式的更加多样化,教学工具更加的多元化,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会更深更广。

资料来源:《甘肃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初级)主编 丁立 魏友松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LCM液晶模块工艺类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