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课:冯颖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
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生字卡片,背景资料。
六、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3、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七、教学时间安排:
《观潮》 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鸟的天堂》 2课时 《火烧云》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课题 教材分析 1、 观 潮 教学时数 2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不仅运用多种手法直接描绘了潮水铺天盖地的情状和声威,还以观潮的人数和热情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教学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从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还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观的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见闻。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但是由于远离沿海,对海潮没有直观感受的经验,对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很难形成深刻的感知,根据小学生对直观的材料感兴趣的特点,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师要教会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表现自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 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感受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自然美 二、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 三、研读词语,欣赏语句美 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文字资料和图片、课件 学 习 活 动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潮起潮落吗?下面就跟随这段视 频了解一下涨潮时的壮美景象吧。 播放大海潮起潮落的视频。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去感受海潮的壮美。 大自然就像个魔术师,他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海边常见的涨潮景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观潮》这一课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壮美的潮水——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请大家先读一遍课文,想象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景象,说说钱塘江大潮有哪些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使其产生对美好境界向往的热情】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课文的生字生词。(小组汇报) (2)学生自我阅读课文一遍,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②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给学生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就是文章的精彩之所在,也是文本最值得研究的重点处。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2、学习小组间相互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阅读,弄懂课文大意,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津津有味。做到不熟读课文,不读通课文,“不去开讲” 】 1、浏览课文,请用一个词成语来概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天下奇观”) (2)比较理解“天下奇观”和“观潮”中的“观”的意思。 【小黑板出示】“观” a、看,察看; b、看到的景象或样子;c、对事物的看策略调整 四、研读课文,自我感悟 五、研究拓展,加深理解 法、认识。 选择对应的释义,理解“观”字在不同词语里的意思。 2、自我阅读课文,对照插图,重点理解“奇观”的含义。 3、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4、学生谈观后感,师给予评价,解释“天下奇观”,同时商讨“奇”在哪些方面。(生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 让学生辨别“天下奇观”与“观潮”的“观”的区别,从而认清“观”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层层推进,并运用钱塘江涌潮的录像的放映,创设吸引、感染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1、再次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抓住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研读,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按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盛况。 3、赏读,欣赏课文的佳词美句: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把它读得精彩些。(学习小对子之间进行听、评活动) (1)学生先自我尝试。 (2)指明学生进行阅读,并且介绍朗读的技巧,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3)教师小结后范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教师转变角色,共同参与学习,进行朗读示范,学生能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适时地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恰当的评议、鼓励。这样,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积累运用的主要词语为(1)描写钱塘江潮水气势的四字成语4个;描写人多的词语4个) 【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钱塘江潮水的认知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有理想的收获,为了弥补他们的“遗漏“。一则让他们积累描写潮水气势、人多的四字成语,主要是从侧面去强化钱塘江潮水的”奇“;二则摘抄相关的语句,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直观地了解钱塘江潮水的恢弘气势。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细品大潮的奇异美 1、(播放录像)录像里潮水的景象,课文也有,请找出。(第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第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听。 3、学生自由朗读,精彩句子在小组里交流,自读品味。(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大潮由远而近的顺序说、也可以结合画面说)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应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给足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读、感悟、理解、体会、交流,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 4、全班品味钱塘江潮水来临时的“奇”。( 重点理解第四段“横贯”、“浩浩荡荡”、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小黑板出示描写大潮声音和形状的4个句子)站起来,指给教师看,潮水多高?(用手比画)巨浪从天而降,声音像什么?(用嘴模拟) (2)默读4个句子,探究: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此时此刻,你面对如此的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学生讨论、评论) (4)归纳、总结:钱塘江大潮与一般的海浪有什么不同?(声音大、浪罕见) 5、想象潮水壮观的情景,指导朗读。 (1)录音机朗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2)潮水从哪儿来?气势是如何的?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吗?(引导学生读出潮水由远而近的变化,读出大潮涌来时的雄浑气势) 6、学生朗读,教师按时间顺序引读,同时播放相应的潮水变化的录象情景。 【设计意图 在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想象画面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图片帮助学生想象大潮的雄伟壮观和变化。同时,向学生展示大潮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与形象的画面作对照、补充,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学习活动中丰富体验,活跃思维,发展情感。】 7、集体朗读,感受“美” 【设计意图 在读中感受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的方法。背诵这两段内容】 8、语言实践:同学们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