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四小少儿趣味田径水平一《速度阶梯》单元学习说明
陈秋良
一、教材背景及学情分析:
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素有“运动之母”的称号。它不仅是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大中小学体育合格标准》中的主要项目,同时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但是,目前的中小学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学生逐渐远离田径,主要有:
1.现有的项目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2.田径教学器材标准化、成人化,易产生安全事故; 3.田径教学单调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田径的兴趣。
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是针对目前我国少儿田径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构建的一个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有趣的、安全的、多样化的体系。通过这一体系,以期改善目前国内中小学、幼儿园及特殊学校田径教学的现状,推广普及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开展,借此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趣味田径”这一新的运动形式最早是由德国田联提出的,由国际田联稍加规范,并向全世界推广,已取得一定成绩。趣味田径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专门设计的某些有趣味的田径活动的总称,其主要手段是采用走、跑、跳、投等田
径的基本运动形式进行练习,在活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体育游戏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活动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
水平一的学生,年龄小,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比如情景教学、模仿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等)来进行教学。还有好奇性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水平一的学生存在体质一般、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二、单元教材分析:
根据水平一学生特点,在各单元教学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选择以游戏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
2.以小学生身体锻炼实践活动为主; 3.加强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 4.教材内容儿童化、生活化。
本单元的速度阶梯运动是发展运动员在跑动的前提下准确地支撑落地的能力以及做出高频率支撑动作的能力。针对这个目标,“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卡片”中介绍了丰富有趣的各种针对性练习方法,教师们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更多的练习。 三、单元总目标
1. 练习起跑的频率。
2. 发展运动员在跑动的前提下准确地支撑落地的能力。 3.发展学生在跑动的前提下做出高频率支撑动作的能力。 4.学生积极参与,树立“我行、我们行”的信心。 5.在游戏中表现出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单元设计思想:
跑是田径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本单元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中的速度阶梯练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在跑动的前提下准确地支撑落地的能力以及做出高频率支撑动作的能力。教学卡片中所设计的练习是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但初学者在练习时往往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在根据声音调整起跑频率的时候表现出反应紧张且滞后。 2.练习时往往看着自己的脚并且是脚尖先着地。
3.高频率步子练习时往往不遵照水平线之间的较短的距离来跑动,而是保持高速的步伐前进,并且步伐通常越来越不准确。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针对这些问题,抓住问题反复练习,强化动作,巩固提高,通过“鼓点的节奏”、“看谁踩得准”、“高频率步子的地面练习”及考核共4课时尝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