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体育中心
文 件 会宁县教育局
会体发?2012?8号
关于组建会宁县中长跑项目训练基地
的通知
各有关学校:
为了将我县打造成体育强县,提升我县竞技体育水平,充分发挥我县中长跑项目的优势,使我县中长跑项目训练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时根据目前体育发展形势需要,县教育局、县体育运动中心决定组建会宁县中长跑训练基地。现将《会宁县中长跑训练基地组建方案》随文下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会宁县中长跑项目训练基地组建方案》
二0一二年六月八日
附件
会宁县中长跑项目训练基地组建方案
一、会宁县中长跑训练基地设立背景
会宁县素有兴学重教,崇尚体育的优良传统,体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全县各中小学全部配置专业体育教师,县体校有专职教练8人,一直坚持常年业余训练,培养优秀的中长跑后备人才,曾培养了张均瑞、魏辉、李珍、李汉东、吴胜萍等一大批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并在全国各级比赛中表现活跃,取得全国比赛银牌1枚,铜牌1枚,第四名1个,第五名2个。自恢复高考以来,已向大中专院校运动队输送运动员612名(其中健将3人,一级6人)。参加白银市建市以来的五届青少年运动会,我县代表团夺得团体总分3届第一,2届第三。在白银市第一届运动会上,我县团体总分位列全市第四,第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名列第三。同时,在历届运动会上,中长跑一直是我县参赛的优势项目,其夺牌争分的单项比例位于其它县区前列。因此,我县设立中长跑项目训练基地,不仅已具备了良好的传统和基础条件,而且是打造体育强县,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充分发挥我县中长跑项目的优势,使我县中长跑项目训练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大举措。
二、会宁县中长跑训练基地环境条件
会宁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季风性气候,境
内海拔在1500—2400米之间。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省道靖天路、定会路贯穿南北,交通便捷,信息畅通,是中长跑训练的理想环境。
三、建设会宁县中长跑训练基地的目的意义
会宁县是属高原地区,不仅具备各种不同的海拔梯度,而且中长跑历来是本县的优势项目。但是我县体育训练设施的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了迅速提高我县运动技术水平,为我省培养中长跑优秀人才,对会宁中长跑训练基地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
四、会宁县中长跑训练基地概况
会宁县中长跑训练基地由教育局、体育中心共同管理,体育中心负责业务指导。基地将按照“强化体教结合”的思路,以“义务共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以“体育中心为龙头,会宁三中、太平中学为两翼,部分学校为支柱”的格局,以“小学—初中—高中—专业院校(运动队)”一条龙和“培养、使用、输送”一体化谋划发展。其中,高中部:会宁三中、会宁五中;初中部:枝阳中学、桃林中学、太平中学、河畔中学、韩集中学;小学部:如东友好小学、回民小学及乡下部分小学。 基地主阵地拟建的体育中心位于会宁县城新城区,依河而建,三山环拥,国道穿越,为中长跑训练提供了天然场所。位于会宁北部的会宁三中师资力量雄厚,历史悠久,设施建设相对良好,地理位置优越。该校的体育代表队曾多次在省市各级比赛中成绩优异。目前该
校的体育训练队伍从选材、训练到参赛、输送已经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南部的太平中学场地宽阔,交通便利,依山环水,体育教师爱岗敬业,经验丰富,输送率历来在我县前列。
五、基地运行设想
1、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后备人才培养、中长跑专业队伍建设。以“重基础、强训练、建网络、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激活各分点学校,使其发挥职能。鼓励帮助其它学校的挖掘、创设和训练,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在训人数。每年向省、市体校输送运动员不少于15名。
2、建设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建立健全教练员选拔、任用、考核制度;建立教练员按运动成绩确定分配收入的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对优秀教练员在工作条件、资源配置、待遇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激励和组织开展体育科研攻关,使基地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放宽运动员入学、转学条件,对输送到省体育运动学校和省体工队并在全国、全省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及所在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所在单位和教练员给予表彰奖励。
4、建立考核制度,落实表彰优秀。基地组建后,将积极申请得到省、市体育部门的经费支持。县教育局、县体育
中心每年分别出资1万元,用于基地专向经费,并与各基地学校签订责任书,把参加省、市、县级体育比赛任务与教育教学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基地所有运动员、教练员建档造册,对训练和队员的成长跟踪管理。每年举办高中、初中和小学的中长跑对抗赛,发现和选拔新苗子,检测和考核在训队员。定期对学校训练工作进行督察、指导和定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对获得优秀的学校、教练和队员给予表彰奖励。
基地各分校在整章建制,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改进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模式,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考核,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把本校向训练一流、管理一流的高水平训练基地发展,真正成为全县乃至全市业余训练的示范学校。制定规划,逐步建立竞技体育学校和“三集中”的体育学校。基地运行2年后,高中部规模达到每校30人以上,初中、小学部各校20人以上。在市级运会上具有夺牌争金实力的运动员达到20人以上,参加省运会的运动员人数和参赛成绩有新的突破
六、会宁县中长跑训练基地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 长:高敬轩 县体育中心主任 副组长:王 谦 县教育局副局长
唐维义 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
席 体 县业余体校教练员 组 员:范国儒 会宁三中副校长
牛宗义 会宁五中副校长 田永蕃 枝阳中学副校长 冯辉龙 桃林中学政教主任 王 斌 韩集中学副校长 曹永福 河畔中学副校长
李军义 太平中学副校长
王向红 如东友好小学副校长
宋亚斌 回民小学副校长
基地办公室设在体育中心,由席体兼任主任。 教练组:马学忠 (会宁三中 ) 杨勇(会宁五中)
魏小龙 (枝阳初级中学)
麻志龙 (桃林初级中学)
刘伟阔 (韩集初级中学)
魏 奎 (河畔初级中学) 程柏松 (太平中学)
李志龙 (如东友好小学)
张彩娥 (回民小学)
董鹏飞 (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财务组:杨晓慧 肖兆峰 发展组:各学校体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