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机械原理习题解答改1(7)

2025-11-14

?2?arctanyP2?yB2xP2?xB2yP3?yB3xP3?xB3?arctan?0.5?4.8844?4.07?13.05833.05?1.0319?2.1?12.3812??0.5397

?3?arctan?arctan?0.1938

所以?12??2??1??0.5397?0.2465??0.2932

?13??3??1?0.1938?0.2465?0.4403

?0.9573???0.289??0?0.2890.95730?4.07???0.5

?1???D12?BC?xC2?0.9573xC1?0.289yC1?4.07所以由⑥式有?

y??0.289x?0.9573y?0.5C1C1?C2?0.9046??0.4262???0?0.42620.90460?2.1??3.05

?1???D13?BC?xC3?0.9046xC1?0.4262yC1?2.1所以由⑥式有?

y?0.4262x?0.9046y?3.05C1C1?C3分别代入⑤式有

?(xC1?7.1)2?(yC1?0.52)2?(0.9573xC1?0.289yC1?4.07?7.1)2?(?0.289xC1?0.9573yC1?0.5?0.52)2?2222?(xC1?7.1)?(yC1?0.52)?(0.9046xC1?0.4262yC1?2.1?7.1)?(0.4262xC1?0.9046yC1?3.05?0.52)?xC1??4.7026 由上式可以解出?

?yC1?2.6021从而可确定出机构中各个构件的杆长分别为

lAD?lAB?(xA?xD)?(yA?yD)?(xA?xB1)?(yA?yB1)22222(?12.14?7.1)?(3.06?0.52)?6.1821 (?12.14?10.1607)?(3.06?2.5561)22222??2.0424

2lBC?lCD?(xB1?xC1)?(yB1?yC1)?(xC1?xD)?(yC1?yD)?222(?10.1607?4.7026)?(2.5561?2.6021)?5.4583 (?4.7026?7.1)?(2.6021?0.52)?3.9364

22在上述四杆中,因为lAB?lAD?lBC?lCD,即最短杆与最长杆的杆长之和小于其余两杆的杆长之和,并且最短杆是lAB,所以该机构一定存在曲柄。

共69页 第31页

5-6 题5-6图为一个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为原动件,图示位置时凸轮在与滚子接触点B的曲率中心在点O。试对机构进行高副低代,并确定机构的级别,验证替代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凸轮1与从动件2之间的速度瞬心都没有发生变化。

解:增加一个新的构件1?与原构件1和从动件2分别在高副接触点的曲率中心O?和原滚子中心以转动副相联接,如图(b)所示,就完成了原高副机构的高副低代。

机构可以拆出一个Ⅱ级基本杆组、原动件和机架组成的单自由度机构,所以原机构为Ⅱ级机构。

替代前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l?Ph?3?2?2?2?1?1; 替代后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l?Ph?3?3?2?4?1;

替代前凸轮1与从动件2之间的速度瞬心P12在过高副接触点B的公法线n-n和瞬心

P13、P23的连线的交点处,如图(a)所示;替代后凸轮1与从动件2之间的速度瞬心P12在

瞬心P11?和P1?2的连线与瞬心P13和P23的连线的交点处,如图(b)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替代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凸轮1与从动件2之间的速度瞬心都没有

3322P1?2BnP12高副低代 1P13O1?P23P13OP121P23P11?O?O?(a)发生变化。

n(b)7-2 设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行程为h,凸轮推程运动角为?0。试推导当推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时,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之间的关系应为:

共69页 第32页

s?h2[1?cos(??0?)]。

解:设余弦加速度方程为a?accos(动件的速度始终为正值。

对上式积分得

v????0其中?0与?相对应是为了保证在推程中从),

?adt??accos(???0)dt??accos(???t?0)dt??0???acsin(???t?0)?C1

再对上式积分得 s??vdt??(???a?0csin(???t?0)?C1)dt???0222???accos(???t?0)?C1t?C2

再由边界条件??0时,v?0,s?0;???0时,v?0,s?h;确定出待定常数和积分常数为

h???2); C1?0;C2?;ac?(22?0h将上式代入位移表达式得

s?h2[1?cos(??0?)]

7-5 补全题7-5图不完整的从动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并判断哪些位有刚性冲击,哪些位置有柔性冲击。

解:根据关系式v?dsd??,a?dvd??,补全后的从动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线图如上右图所示。在运动的开始时点O,以及?/3、4?/3、5?/3处加速度有限突变,

共69页 第33页

所以在这些位置有柔性冲击;在2?/3和?处速度有限突变,加速度无限突变,在理论上将会产生无穷大的惯性力,所以在这些位置有刚性冲击。

7-7 在题7-7图中所示的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已知摆杆AB在起始位置时垂直于OB,lOB?40mm,lAB?80mm,滚子半径rr?10mm,凸轮以等角速度?逆

时针转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凸轮转过180?,从动件以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向上摆动

30;凸轮再转过150时,从动件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运动规律返回原来位置;凸轮转过

??其余30?时,从动件停歇不动。

(1)、试写出凸轮理论廓线和实际廓线的方程式。

(2)、画出凸轮的实际廓线,看看是否出现变尖、失真等现象。如果出现了这些现象,提出

xAB1?B???0B2?O题7-7图 改进设计的措施。

y解:(1)、摆杆的最大摆角为30?,推程为180?,回程为150?,远休止角为0?,近休止角为30?,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

?1?????30?sin(2?)??180?2???????30?2?30(??180)22?150?2?302??150?(??180)???2150???0?0????180?180????255? 255????330?330????360? 共69页 第34页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坐标原点选在点O,x轴沿OA方向,如上右图所示。 凸轮的基圆半径ro?lOB?40mm;

lOA?lAB?lOBlOBlAB22?80?40408022?89.44mm;

?0?arctan?arctan?26.57?;

由上图中的几何关系可以写出 ?xB1??lOA?lABcos(?0??)?OB1?????? y?B1???lABsin(?0??)?OB2??R???OB1

式中?R??????cos???sin?sin??? cos??所以凸轮理论轮廓线的方程式为 ?x??cos??????y???sin?sin???lOA?lABcos(?0??)?? ??cos????lABsin(?0??)?由于滚子半径rr???x?x?10???y??y?10???10mm,所以凸轮实际轮廓线的方程式为 ?dyd?(dyd?)?(dxd?)dxd?(dyd?)?(dxd?)222

2

(2)、画出凸轮的实际廓线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出现变尖、失真等现象。如果出现了这些现象,就应该减小滚子半径或增大基圆半径重新设计。

共69页 第35页


08机械原理习题解答改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传达提纲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