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点C、D的位置时没有考虑铰链点B、A的位置。这样的设计通常被称为“分边综合”。
此时的设计结果有无穷多个,因为点B、C在刚体的位置是任意选取的。如果直接将点P、Q作为圆点,则设计出来的机构与铰链四杆机构ABCD不同。
在机构运动设计中,除了对机构精确位置的要求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的设计要求。如果还要求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则应检验设计出的机构是否满足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应重新选择圆点B、C,按照上述过程重新作图。
6-11 设计一个铰链四杆机构,如题6-11图所示。已知摇杆CD的长度lCD?75mm,机架AD的长度lAD?100mm,摇杆的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之间的夹角??450, 构件AB单向匀速转动。试按下列情况确定构件AB和BC的杆长
lAB,lBC,以及摇杆的摆角?。
(1) 程速比系数K=1;
题6-11图
(2) 行程速比系数K=1.5;
解:(1)、当行程速比系数K=1时,机构的极位夹角为 ??180?K?1K?1?0?
即机构没有急回特性,固定铰链点A应在活动铰链点C的两个极限位置C1、C2的连线上,从而可确定活动铰链点C的另一个极限位置。选定比例尺,作图,如下图(a)所示。
C1C2?D45?B1AB2(a)直接由图中量取AC1?70.84,AC2?61.76,所以构件AB的长为
AC1?AC2270.84?61.762lAB???4.54mm
共69页 第21页
构件BC的长为 lBC?AC1?AC22?70.84?61.762?66.3mm
摇杆的摆角??7?
(2)、当行程速比系数K=1.5时,机构的极位夹角为 ??180?K?1K?1?180?1.5?11.5?1?36?
即机构具有急回特性,过固定铰链点A作一条与已知直线AC1成36?的直线再与活动铰链点C的轨迹圆相交,交点就是活动铰链点C的另一个极限位置。选定比例尺,作图,如
C1C2???D45??B??2C2B1AB2(b)下图(b)所示。
B1?由图(b)可知,有两个交点,即有两组解。直接由图中量取AC1?70.84,
?AC2?25.75,AC2?169.88。故有解一:
构件AB的长为lAB?AC1?AC22AC1?AC22?70.84?25.75270.84?25.752?22.55mm
构件BC的长为lBC?摇杆的摆角??41? 解二:
构件AB的长为lAB???48.3mm
?AC2?AC12?169.88?70.842?49.52mm
共69页 第22页
构件BC的长为lBC??AC2?AC12?169.88?70.842?120.36mm
摇杆的摆角???107?
6-12 设计一个偏心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滑块两极限位置之间的距离C1C2=50㎜,导路的偏距e=20㎜,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1.5。试确定曲柄和连杆的长度lAB,lBC。
解:行程速比系数K=1.5,则机构的极位夹角为 ??180?K?1K?1?180?1.5?11.5?1?36?
选定作图比例,先画出滑块的两个极限位置C1和C2,再分别过点C1、C2作与直线C1C2
成90????54?的射线,两射线将于点O。以点O为圆心,OC2为半径作圆,再作一条与直线C1 C2相距为e?20mm的直线,该直线与先前所作的圆的交点就是固定铰链点A。作图过程如解题24图所示。
直接由图中量取AC1?25mm,AC2?68mm,所以 曲柄AB的长度为lAB?AC2?AC12AC1?AC22?68?25268?252?21.5mm
连杆BC的长度为lBC???46.5mm
C1C2C1C2?AeB290???B1
O解题6-12图 例6-7 设计一个转杆滑块机构,实现连杆精确位置(Pi,θi)i=2,?,n。
解:图6-21所示转杆滑块机构,可取机构的设计变量为
xA,yA,xB1,yB1,xC1,yC1。
共69页 第23页
这六个设计变量确定之后,机构的所有运动几何尺寸,包括各个构件的杆长、滑块导路的方位等,就确定出来了。
机构运动过程中,动铰链点B、C的运动约束是:(1)从连杆BC上看,点B、C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2)从连架杆AB上看,点B到点A的距离保持不变;(3)从连架杆滑块C上看,点C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由于设计要求给出了连杆精确位置(Pi,θi)i=2,?,n。由(Pi,θi)i=2,?,n,可以很容易地写出连杆的位移矩阵。如果利用连杆的位移矩阵方程建立连杆上点B、C在连杆第1位置时的坐标与其在连杆第i位置时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则运动约束(1)就不再是独立的了。利用了连杆的位移矩阵方程,就不能再利用运动约束(1)了。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出机构设计方程建立的主要途径:利用连杆的位移矩阵方程和利用连架杆的运动约束。
运动约束(2)和(3)的数学表达为:
(xB1?xA)?(yB1?yA)?(xBi?xA)?(yBi?yA) i?2,3,... (1)
2222xC1xC2xCiyC1yC2yCi111?0 i?3,4,..... (2)
由设计要求给出的连杆精确位置(Pi,θi)i=2,?,n,可以写出连杆从第一位置到第i位置的位移矩阵:
?cos?1i?sin?1i??0??sin?1icos?1i0xPiyPi?xP1cos?1i??xP1sin?1i?1yP1sin?1i??yP1cos?1i (3)
????D1i??铰链点B、C满足位移矩阵方程 ?xBi?y?Bi??1?xCi?y?Ci??1???????????xB1????[D1i]yB1 (4)
????1???xC1????[D1i]yC1 (5)
????1??在式(1)中有中间变量xBi,yBi,将位移矩阵方程(4)代入,就可以消去中间变量,得到只含设计变量xA,yA,xB1,yB1的设计方程;同样,将式(5)代入式(2)可得到只含
共69页 第24页
设计变量xC1,yC1的设计方程。
为了便于求解,应当将联立求解方程的数目减少到最少,因此,设计方程的求解与图解法相同,也采用“分边综合”:求解只含设计变量xA,yA,xB1,yB1的设计方程确定出点A、B1,求解只含设计变量xC1,yC1的设计方程确定出点C1。
从代数学中可知:当方程个数小于方程中的未知数数目时,可以任意假设一些未知数,方程有无穷多解;当方程个数大于方程中的未知数数目时,方程一般无解;只有当方程个数与方程中的未知数数目相等时,方程才有确定的解。含设计变量xA,yA,xB1,yB1的设计方程中有四个未知数,当给定连杆n个位置时,可以得到n-1个设计方程。由此可知,当给定连杆五个位置时,含设计变量xA,yA,xB1,yB1的设计方程才有确定的解。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由铰链点A、B组成的杆组可以实现的连杆精确位置的最大数目为5。由铰链点A、B组成杆组的导引方式称为转杆导引。
下面通过具体数值的例子进行说明。 设需要实现的连杆精确位置为三组位置
ii?1 ?2 3 xpi ypi ?i 1.0 2.0 3.0 1.0 0.5 1.5 300 300 750 i?刚体从第1位置到第2位置的位移矩阵 ?12??2??1?cos0??sin0????0?0? ?sin0?cos0?02?cos0??sin0???0.5?sin0??cos0?
??1??D12??由式(4)得
共69页 第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