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行星
根据提丢斯公式,太阳系中的某个轨道上缺少了一颗行星,但是天文学家在这个轨道位置上却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并称之为小行星环带,这个小行星环带的位置分布在( )。 A、金星与水星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金星与地球之间 D、火星与地球之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50.0分 2
是位处火星-木星小行星环带最大的球状小行星,2006年被划归矮行星群体。它直径952km,为月球直径的1/4。2008年三次平均观测的质量数据为9.4×10的20次方千克,占小行星总质量(3.0 ± 0.2 ×10的21次方千克)的1/3,为月球质量的4%(有资料说1/50)。 正确答案: 第一空: 谷神星
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对地球上2.5亿年以来古生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发生过七次周期性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灭绝率最高的一次发生在(??? )。在这次事件中,生物物种灭绝达70%,恐龙从此消失。 A、三叠纪 B、侏罗纪 C、白垩纪 D、第三纪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与行星相比彗星的质量很小,在运行中其形状和大小随着它们相对于太阳的位置( )。 A、有所变化 B、逐渐减少 C、显著地消长 D、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3
短周期彗星的回归周期小于
年,其主要来源于柯伊伯环带;长周期彗星的回归周期大于 年,其主要来源于奥尔特星云。 正确答案: 第一空: 200
第二空:
200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200 第二空: 200 4
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Oort)假设,在离开太阳50000AU处聚集了由太阳系原始物质、脏雪球等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太阳系“果壳”,被称为 星云,据信它是长周期彗星的仓库。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奥尔特
地壳下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连续的界面( )不连续面。 A、赫斯
B、莫霍洛维奇 C、皮特洛维奇 D、巴司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在地球内部,介于外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圈层是厚度接近( )km的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 A、3000 B、2000 C、1000 D、500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可以探测地球内部的 构造。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圈层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圈层 4
在地质学中,将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界面称作
不连续面。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古登堡
计算机拟合与地质学证据,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中洋脊——深海沟系统,洋底热流异常都是( )的证据。 A、海洋生成陆地 B、板快学说 C、海洋变化
D、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洋壳从产生到消失大约经过( )年左右,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所以人们找不到更古老的大洋岩石。 A、1亿年
B、5亿—10亿年 C、2亿—3亿年 D、5亿—6亿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3
1960年,美国的
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底沿中洋脊顶部裂开,新海底在这里形成,并向洋脊两侧扩张。
正确答案: 第一空: 赫斯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赫斯 4
20世纪初,德国的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
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是有关全球范围的大陆构造学说,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大陆固定论。 正确答案: 第一空: 韦格纳;魏格纳
地球地壳的六大板块分别是( )。
A、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 B、西玛拉雅板快、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及南极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大西洋及南极洲板块 D、大西洋板快、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及南极洲板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50.0分 2
板块概念是
196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岛孤和海沟系统是三种类型的构造活动带,它们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从一种活动带到另一种活动带,构成了地壳的大规模活动。地壳本身被这些活动带切割成大小不一的板块。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威尔逊
所谓K-T大灭绝的K和T分别指( )。 A、侏罗纪和白垩纪 B、白垩纪和石炭纪 C、侏罗纪和第三纪 D、白垩纪和第三纪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在( )年前,恐龙家族在我们这个行星上突然消失了。 A、65万 B、650万 C、6500万 D、65000万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强大的恐龙家族在地球上繁衍了近2亿年,却在 65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突然消失得一干二净。恐龙消失的同时,体重凡超过约 kg的陆上动物也全部消失。
正确答案: 第一空: 25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25 4
从K-T界层中遍及全球的铱异常可大致推算出撞击地球并造成生物大灭绝的那颗陨星的直径大约在
公里左右。 正确答案:
第一空: 10;十
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陨星以每秒钟 20-60公里的速度扑向地球,在海里激起高达(??? )米高的巨大水墙,迅猛地向四周推进。 A、50 B、500 C、1000 D、500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直径大约有10公里的陨星以每秒钟 20-60公里的速度扑向地球,巨大的动能闪电般地转化为热能和冲击波,爆炸的威力相当于
1亿兆吨TNT当量,一部分陨石和地球岩石瞬间气化,冲击波凿开的大坑深( )公里,把周围的一切消灭得干干净净。 A、5 B、15 C、25 D、5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6500万年前,陨星撞击地球以后,撞击尘埃和全球大火的浓烟遮天蔽日,有二、三个月时间根本看不到太阳,光合作用受阻大约有 年。
正确答案: 第一空: 1;一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一 4
科学家推测,引起K-T大灭绝的彗星撞击地点就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期克苏勒伯陨石坑,它的宽度至少有 千米。 正确答案: 第一空: 180;一百八十
从K-T界层中遍及全球的铱异常可大致推算出撞击地球并造成生物大灭绝的那颗陨星的直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