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各景区简介(2)

2025-11-07

—2003年,国家投资220万元,对以墓区为中轴线的主体景区进行了重点修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1980年7月,通山县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成立李自成陵墓文物管理所,现隶属于通山县文体局,现有干部员工14人,主要工作岗位包括门卫管理、监票、售票管理、导游讲解等。

闯王陵旅游区自1976年对外开放以来,不断配套完善景区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不断开发和新设旅游景点。现有景点有:郭沫若说明材料碑、门楼、李自成事迹雕塑群、李自成墓、李自成陈列馆、殉难处、激战坡、落印荡、下马亭、牛迹古道等。近几年来,景区布局环境绿化美化工程都跟上了新台阶。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门票收入稳中有升。

王名璠古民居简介

大路乡吴田村1组(俗称畈上王)“王名璠府第”位于县城西郊3公里处。建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分为老宅和府第。老宅为王明璠父亲所建,占地1200平方米,府第即是王明璠退官回乡后修建的,占地8800平方米。“大夫第”由门楼、前后庭院、二侧偏房、花园、家祠、戏楼、家学、仓库等设施组成。清朝咸丰年间开掘的“玉带河”由西向东在村庄北面穿过,其南面为植被良好的山体,整个村落处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之中,具有旅游开发优越的天然条件。

“王明璠府第”有“楚天第一大夫第”之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02年6月通山县政府依法界定了“王名璠府第”1.5万平方米的文物保护范围,是我省唯一保存较完整,拥有32个天井、84间房屋的最大规模单体的清代晚期封建庄园式建筑,属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单位之一。

“大夫第”的建筑很有特色:一个个独立的小院落、古朴的青石板地面、木榫式构件,高墙、大砖、粗梁、大柱、高耸的挡火墙,宏大的规模,精美的结构,令人惊叹。府第的精华是一栋占地3600平方米的单体建筑,门额上书有“大夫第”字样,其体量之大,保存之完整,令人叹服。以前,通向家祠的70米通道两边,摆放着一些诸如“江西萍湘七品正堂”、“江西上饶七品正堂”、“回避”、“肃静”的木牌,直到“文革”期间才被拆毁。

王名璠府第这一民间建筑瑰宝,它的保护与开发,得到咸宁市、通山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吴田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单位,以王名璠府第作为亮点,打造的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项目, 08年作为通山县的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200万元。

九宫山·银河谷漂流景区项目介绍

2008年12月通山县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强县。同时,杭瑞、大广两条高速和核电项目的开发,为通山的旅游带来了无限商机,2009

年通山的旅游已经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仅“十一”黄金周期间,通山接待游客13.75万人次,政府也提出了“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的旅游格局,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政策背景和市场背景下,通山银丰地产投资建设九宫山·银河谷漂流景区。

九宫山·银河谷漂流景区选址于九宫山东港河,九宫风景区公路沙桐线8公里处,距离云中湖19公里,距离九宫风景入口8公里,距通山县城30公里。

东港河流域全长9公里,沿线已通8.5公里的村级水泥公路,区域承雨面积20平方公里;02年建有二座小水电站,设二级坝,坝上控雨1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17米,是通山最好的的楠竹产地,河道狭窄,潭多、湾多、落差大,惊险刺激,生态植被好,河水清澈见底,适合漂流、攀岩、速降、溯溪、水上拓展、滑草场、射箭场、丛林探险、野营、军事体验、围栏狩猎场等项目开发利用。

项目分两期建成,总投资概算2100万人民币。第一期:漂流河段的治理,综合服务区的建设,攀岩、速降、溯溪、水上拓展、滑草场、射箭场、野营等项目于2009年底完成工程建设;2010年元月至四月份营销推广,2010年5月1日举行盛大的首漂式。第二期:军事体验、丛林探险、围栏守猎项目于2010年秋冬实施完成。

九宫山·银河谷漂流景区项目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大背景,有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单位的大力支持,高起点规划,高效高品质的实施,一定会如期完工。

此项目的建成,将为通山县申报国家级旅游强县增项、增色,为九宫山风景区增添旅游项目,使这样一个老牌景区增加新的活力,让游客体验更多的旅游乐趣。同时能够拉动通山的旅游经济,为船埠、东港两村提供创业机遇,也响应了政府脱贫奔小康主打“旅游牌”,为通山的旅游增加新的亮点。

洪港镇王氏老屋

(进士府第)位于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西南三面环山的江源自然村南侧迪德堂,全村160余户、800余人口,为王氏的世居之地。自106国道杨林段始已修筑村级公路沿南岭口通至该地。2009年6月5日,通山县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进行了登录。建筑命名为王氏老屋,

王氏老屋建于清代晚期,为该村进士王迪吉与富甲一方的大地主王迪光王迪德兄弟所建,由东西并联的正屋与横屋组成,面阔共8间,深四进,占地面积2300余平方,建筑面积1404.36平方米,砖木混构,穿斗与抬梁木构架,正屋面墙呈八字门楼式,硬山顶一字式山墙,小青瓦盖顶,外檐饰墀头和砖瓦质翼角,各进明间分设槽门、中门,前进天井二侧饰镂孔花砖看墙,各进前后檐饰卷棚和望板,正脊饰斗拱,浮雕龙状挑尖梁。横屋二、三进之间以影壁式镂孔花墙隔断。整个建筑高大庄重,具有一定的气势,外貌与装修上不泛建筑科学艺术价值。

闯王镇宝石古民居群

宝石古民居群,位于闯王镇宝石村。民居群遗存明、清古建筑30余处,共占地1万余平方米,聚居舒氏后裔。各式建筑设计别致,艺术色彩浓厚,基本保持历史风貌,为鄂南现存最大以姓氏为主的村落,已被列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发源于九宫山、太阳山的宝石河从村中流过,座落南、北两岸的宝石村,青山毓秀,地灵人杰,官员有名垂国史的舒宏绪,有著声当朝的舒道宏,据舒谱载,八品以上职衔达百途人,为通山望族之一。

宝石古民居群,以河北10余栋保存完好而著称。其特点有门楼、宗祠、民居;有单体、联体民居。其营造构建均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0至500平方米,大小各异,面周进深在3间2进至5间2进不等。一般檐高在6米左右,均为木石构建,装饰讲究,工艺精湛,各有千秋,介绍一二:

舒氏门楼:建于南岸,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秋,吏部给事中舒宏绪创修并撰文。1995年于原址复建。门楼坐北朝南,单门双柱,主楼高8.5米,青瓦盖顶,无脊饰。门楼正面匾额上书“大夫第”,下书“天垣补衮”系西粤楚王旌赐。双柱上书:“取谏易储翼赞忠忱昭日月,匡行豫教庭净直气贯斗牛”门联,背额“正色立朝”,系御史郭维贤题。

舒进鹏屋:建于北岸,清早期建筑。位于宗祠西,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4进,砖木结构,檐高6米,东侧带偏屋,共占地418.85平方米。硬山顶,青石大铺盖,五花山墙高低错落。青砖门内凹。建筑沿轴线对称布局:一进门厅,二进卷厅,三进为露天庭院,二侧对置厢房,四进为祖堂。前后天井,过厅前后设后门,便道。木构,明间抬梁,尾进穿斗;石构,方鼓形、二层台鼓形石础饰几何纹,花鸟浮雕图案,青石墁铺天井。梁柱间装饰讲究,采用浮雕精细的鳌鱼,如意图案作月梁、挑尖梁。西墙封檐,墀头间饰砖质斗拱与莲形构件。厢房格扇采用水波纹衬托轴心。安放于脊枋的斗拱小巧精致,仅供观赏。

宝石古民居群,不仅具古建历史意义,且兼具革命纪念意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9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军到宝石一带,帮助舒瑞昌等人建立党组织与赤卫队。10月11日,李灿、何长工率红五纵队由里焦来到宝石休整,与地方党取得联系,得到宝特支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何长工在《难忘的岁月》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春,中共通山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以后,中心县委决定,派雷荫民、刘祚斗等人到阳(新)通(山)地区组建地下交通联络站。4月,雷荫民等人来到宝石河舒家祠堂与抗日民众学校校长何玉千(地下党员)接上关系,秘密组建阳通工委和宝石河联络站。为在平江嘉义的湘鄂赣特委与黄沙大幕山的通山中心县委之间建立了一条地下交通线,对开展鄂南地区抗日斗争起了一定作用。该古民居为未建项目。

富水湖简介

富水湖位于我省东南通山县境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脚下,是湖北省著名的湖泊、湿地。富水湖原名富水水库,是一座蓄洪、发电、灌溉、养殖、航运兼顾的大型水利工程,年发电量1.412亿度,能调节长江下游水位。富水大坝建成于1964年,坝高45米;顶宽6.4米,坝顶长941米,溢洪道有8个闸门。富水湖方圆2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80平方公里,库容17.6亿立方米,湖泊直线长度50公里,湖岸线180公里,湖面最宽处4000米,最窄处仅50米,从空中看,富水湖就像两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横卧在群峰之间,山水相环,翠绿互挽。

富水湖系长沙中下游南岸的大支流,发源于九宫山和太阳山,为


通山各景区简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两学一做”试题题库—单选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