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高2012级高三考前模拟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i-28 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 126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大肠杆菌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微生物,下列有关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含有高浓度NaCl的“伊红一美蓝”培养基可将其筛选出来 B.它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重组质粒在其体内可以扩增 C. 大肠杆菌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不连续的
D. 它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质粒并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2.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 “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
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B.toll样受体(TLR)存在细胞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 C.树突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树突细胞能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3.将玉米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切除长势相同的多个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分别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h,胚芽鞘向右弯曲,弯曲角度与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关系如右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效应一定不同 B.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上述实验说明了种子萌发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A.右图中种群呈“J”型增长
B.右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D.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 5.根据图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关系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图中胰岛B细胞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
B.A图表示饥饿状态时激素作用于肝细胞使肝糖元分解
C.神经递质、激素和酶相似,都是微量高效的物质,都能一次产生多次利用
D.若药物放置于B图的突触间隙中,刺激A点,D点无反应,则证明药物阻止信息传递有效 6.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以下关于化学的应用错误的是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B.用明矾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 C.Mg(OH)2和Al(OH)3可以做无机阻燃剂
D.某科研机构研制出一种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的新工艺 7.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A.Al2O3 B.C C.Fe3O4 D.F2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AlCl3溶液、Na2SO3溶液蒸干并灼烧可分别得到Al2O3、Na2SO3 B.0.1mol/L的醋酸溶液中:c(H+) = c(CH3COO) + c(OH)
-
-
C.将氨气通入一定量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pH=7则:c(NH4+)> c(SO42)
-
D.某温度时,1L pH=6纯水中含106NA个OH
-
+
-
9.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Q1kJ/mol
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l);ΔH=-Q2kJ/mol HNO3(aq)+NaOH(aq)=NaNO3(aq)+H2O(l);ΔH=-Q3kJ/mol 上述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1、Q2、Q3关系正确的是
A Q1=Q2=Q3 B Q1>Q2>Q3 C Q2>Q3>Q1 D Q1<Q2=Q3 10.下列关于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乙酸,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
-
B.苯中含有少量苯酚,加入溴水后过滤 C.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氯离子
D.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加入过量的Br2水,用酒精萃取分液
11. 氯碱工业是一种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燃料电池与电解池组合的新工艺可节能30%以上,下图 是该工艺图示(电极未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Cl2,Y为H2 B.A池为电解池,且m<n C.B池为燃料电池,且a<b
D.该工艺优点是燃料电池提供电能且能提高烧碱产品的浓度 12.据测定,指示剂酚酞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酚酞的分子式为C20H14O4 B.酚酞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 mol酚酞与H2完全加成,最多可消耗10 mol H2 D.1 mol酚酞与NaOH溶液共热,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O2
n(H2)/mol
13.T ℃时,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8
CH3OH (g)+H2O(g),容6 a (1,6) 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4 反应CO2(g)+3H2(g)
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2 法正确是
A.反应开始至a点时v(H2)=1 mol·L-1·min-1 B.若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温,则该反应ΔH>0 C.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降低压强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4.如图所示为一列频率f=10Hz,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则 A.此时质元Q向下运动 B.此时质元N向上运动 C.该列波波速为20m/s D.该列波波速为0.2m/s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r≠ 0,R1和R2是两个定值电阻.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a移动时,电路中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为I1、I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I1不变 B.I1变小 C.I2不变 D.I2变小
Ⅱ
t/min
Ⅰ
2 4 6 8 10
16.爆胎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对于爆胎后胎内气体迅速喷出的过程(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界对气体做功 B.气体内能增大 C.气体温度升高 D.气体压强减小
17.已知甲、乙两颗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它们的运行速率分别为v1和v2.那么,v1和v2的比值为 A.
18.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后,绘出了某一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速度v、位移S和合力F
合
r2 B. r1r1rr C. 2 D. 1 r2r1r2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速度为零,则A、B、C、D四个选项中表
v/m/s 2 4 6 t/s a/m/s2 1 2 4 0 6 t/s -1 2 4 6 t/s
F合/m/s2 示该物体速度方向不变,一直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 1 0 -1 S/m 2 4 6 t/s 1 0 -1 1 0 -1 A B C D
19.氦原子被电离出一个核外电子后,变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
E1=-54.4eV,氦离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氦离子吸子的情况中,正确的是
A.基态氦离子不能吸收55eV的光子
B.基态氦离子不能吸收40.8eV 的光子
收光
C.一群基态氦离子吸收48.4 eV的光子后,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一群基态氦离子吸收48.4 eV的光子后,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20.如图所示,空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在水平面内的光滑金属架(足够长)上串入一电容器,闭合开关,让导体棒ab在金属架上匀速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后,断开开关,并使ab停在金属架上.停止后,ab不再受其它外力作用.现合上开关,则导体棒的运动情况是 A.先向左做变加速运动,后改做匀速运动 B.先向右做变加速运动,后改做匀速运动 C.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D.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b a 21.如图为某一水池的竖直截面,AB为水面,MN为水平池底,图中a、b、c为三个相同的发光点,
位于N的发光点b发出的光恰能经水面全反射到达池底中央O点处,则 A.a发出的光一定能经水面全反射到达O处 B.c发出的光一定能经水面全反射到达O处 C.水面上的人在O点正上方任何高度处都看不到c D.水面上的人在O点正上方任何高度处都看不到b
A c a b N B M O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74分)
22.(19分)(1)(8分)某兴趣小组利用平抛运动知识测量某农庄水平喷水口的流量(单位时间内从管口喷出的水的体积),方法如下:
①右图为用十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喷水口内径D得到的结果,则 D= m。
②打开水阀,让水从喷水口水平喷出,稳定后测得落地点距喷水口水平距离为x,竖直距离为y,则喷出的水的初速度v0 = (用x、y、g表示)。
③根据上述测量值,可得喷水口水的流量Q = (用D、x、y、g表示) (2)(11分)某同学要测量一电压表V1的内阻,提供的器材有: A.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为2KΩ
B.电压表V2:量程10V,内阻约为5KΩ C.电源E:电动势约为10V,内阻不计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 E.定值电阻R1:阻值5KΩ
F.定值电阻R2:阻值30KΩ
G.电建S及导线若干
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实验电路图,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测量多组电压表V1的读数U1和电压表V2的读数U2,最终求出了电压表V1的内阻. ① 请在两实验电路图中选择正确的一个 (填甲或乙); ② 实验中定值电阻应选用 (填字母代号)
③ 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并已在图乙的坐标中,描出对应的点,请根据已描数据点,
作出U1-U2的图像. 试验次数 U1/V U2/V 1 0.50 1.89 2 0.90 3.40 3 1.30 4.91 4 1.70 6.42 5 2.00 7.56 6 2.30 8.69 1.0 3.0 U1 /V 2.0 U2 /V O 2..0 4.0 6.0 8.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