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总结阶段成果汇编》,作为阶段性成果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9)到2012年底或2013年初,所有子课题均要完成研究任务;并对已经完成的课题成果加以必要地整理汇总,课题组组长将对课题组成员的结题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10)从2013年1月起,进入后期成果整理、结集出版和申请结题的有关工作。 七、本课题的研究分工 开题报告:林桂平; 理论指导:杨少林;
组织协调:杨少林、林桂平 研究分工: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郑国玉、戴庆友、张永海、吴萍、林桂平等) 调查报告(林桂平等)
基于“同课异构”理论的公开教学观摩研讨(各县市区教研室、相关学校) “同课异构”与中学历史教学要素和备课模式的研究;(全体成员)
“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全体成员) “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全体成员)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与传统的实现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的比较研究(全体成员)
结题报告:杨少林、林桂平 八、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该课题的立项以及今后研究进程的推进,有以下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1)认识和定位“同课异构”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运用这一理论优化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
(2)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同课异构”理论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校本教研模式,并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比较,以此指导和推动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2、实践意义:
(1)以“同课异构”理论为基础,以“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常规教研活动为载体,并在教学过程中验证不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2)通过竞争、比较、激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整合各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资源,寻找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3)探讨“同课异构”理论在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稳定结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我市中学历史教师驾驭历史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学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
我们坚信,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和相关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只要我们课题组群体成员成员的群策群力,协同攻关,我们一定能够如期完成任务,最终顺利结题并产生若干具有前瞻性、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市历史学科教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推动我市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诚然,在研究过程中很可能遇到许多困难以及一些我们目前无法预测的因素,届时我们会根据实际对本课题研究的部分工作包括最后结题等适当调整。同时也欢迎各级专家同仁批评和指正。
2010年10月
第11页(共15页)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实验研究阶段(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
实施方案
执笔人:林桂平
一、省级课题《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概况
2010年4月,在滁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由滁州中学教科室主任杨少林老师和滁州二中历史教研组组长、滁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职历史教研员林桂平老师牵头,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全椒中学、来安县教育局教研室、天长中学、凤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凤阳中学、凤阳县大庙中学等单位的9名中学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发起,联合组织申报了省级课题《“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2010年10月,该课题通过了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立项申请,被正式立项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课题。评审专家在审核时对课题名称略作调整,修改为《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课题立项编号为JG10145,结题时间为2012年12月。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要素和备课模式研究;(2)“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3)“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4)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与传统的实现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的比较研究。其中“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是本课题的两个研究重点;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与传统的实现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的比较研究是本课题的研究难点。
现根据当初《立项申请书》中拟定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以及根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省级课题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实验研究阶段(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实施方案》。
二、实验研究阶段的基本思路与主要任务
根据开展课题研究的规律和本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我们将开展“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确定为:通过针对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了解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对实施“同课异构”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认识情况;然后开展有关“同课异构”理论、有效教学理论以及新课程理论等方面的学习,撰写学习心得和体会;以“同课异构”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选择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建构不同的教学设计,初步对中学历史教学要素和备课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研究阶段的主要实施方式
为了确保上述研究任务的完成,本阶段具体采取以下实施方式:
1.完成开题报告。由于在提交《立项申请书》时我们已经起草了《开题报告》(草稿)。这次是对《开题报告》的修改并充实完善。由课题组组长林桂平老师负责起草,交课题组全体成员征求意见,这项任务计划在2010年10月底完成。
2.组织开题报告会。课题组负责人积极协调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有关学校教科室与市教研室,在适当的时机召开开题报告会。这项工作由课题组组长杨少林、林桂平两位同志负责协调,杨少林老师负责具体筹备事宜。会后上报填写《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开题报告》。
3.制定《实验研究阶段实施方案》。《“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实验研究阶段(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实施方案》由课题组负责人杨少林主
第12页(共15页)
任和林桂平老师根据《开题报告》和《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省级课题管理办法》的要求负责起草,交课题组全体成员讨论后上报。
4.开展问卷调查。设计针对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的两份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主题为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对实施“同课异构”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认识情况。学生问卷要分别在不同年级的相关实验班级开展一次关于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问卷调查。由课题组负责人或者课题组负责人委托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并进行汇总,并撰写调查报告。这项工作拟于12月初开始,2011年1月完成。
5.收集研究资料。继续收集有关“同课异构”理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资料。课题组全体成员都参加,通过购买相关学术资料、订阅专业杂志、互联网搜索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资料。
6.组织有关“同课异构”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课题组每位成员要对已经收集到的资料和问卷进行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课题组成员还要认真研读有关“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资料、《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关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学术专著等目前已经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写成学习心得体会或者研究论文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7.初步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以“同课异构”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选择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建构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公开教学,对中学历史教学要素和备课模式初步展开研究,探讨“同课异构”理论与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实验研究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问卷(结集装订);调查报告(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体现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部分);心得体会和研究论文;《阶段性工作总结》、《中期报告》(表格形式)。在本阶段工作结束前后,课题组负责人要将上述研究成果整理汇总并撰写阶段性工作总结,填写《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期报告(一)》;编写《“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实验研究阶段成果汇编》,作为阶段性成果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五、课题组参与单位和成员的调整及说明
现将本课题参与单位和成员的调整情况说明如下:
1.本课题组成员中的专职历史教研员必须联系一至两所学校(初高中各一所),体现研教结合。
2.为了便于本课题阶段性工作的协调开展,经与有关学校协商,增加丁景元、郑国玉、戴庆友、张永海、赵隽、姚友汉、许俊、吴萍等八人为课题组副组长。
3.为了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发挥专职教研员、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市级“教坛新星”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样本参照(包括省级和市级示范高中、初中以及私立学校等),增强普适性,本课题组的成员单位增加琅琊区教育局教研室、滁州三中、来安三中、凤阳博文国际学校等,课题组成员增加滁州中学XXX、全椒中学申永健、XXX、天长中学李晓梅、陆有美、马干武、桂玲玲、徐静胜、凤阳中学XXX、凤阳县大庙中学XXX、XXX、琅琊区教育局教研室吴萍、滁州二中朱星宇、牛畅、蒋凯、崔志慧、王明贵、洪小飞;滁州三中杨阳、陈晨;来安三中张胜、李明、张丹丹、徐立伟、葛攀红;凤阳县殷涧中学成祖源、武店初中周杰、大庙中学郑孝伟、凤阳三中杨德霞、大溪河中学陈赵筠、凤阳博文国际学校秦福月等。
总之,我们希望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群策群力,协同攻关,力争如期完成本实验研究阶段的研究任务,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但需要说明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很可能遇到许多困难以及一些我们目前无法预测的因素,我们可能会对本课题研究的部分内容还要适当调整。
2010.11
第13页(共15页)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调查问卷(教师篇)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尊敬的历史教育同仁: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此次问卷调查的支持!为了让您更加轻松愉快地工作,我们向你做一项调查。可以不留姓名,希望你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谢谢您的配合! 1.在中学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中:
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你认为在初中阶段,最重要的是: ;实现难度最大的是: 。 你认为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是: ;实现难度最大的是: 。 2.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您使用过的内容有(可多选):??????????????( ) A.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B.原始史料 C.历史小故事 D.经典著作中的论述 E.其他 3.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您的原则是:(请选最常用的一个)
(1)频率上:A.不使用 B.公开课会考虑 C.有需要才用 D.总是有意识使用??( ) (2)场合上:A.设计好的课堂活动 B.学生意见发生分歧 C.其它?????( ) (3)内容上:A.讨论 B.自学材料 C.课题研究 D.交流和总结 E.其它??( ) 4.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您主要遵循以下哪些原则(单选):??????????( ) (1)难度上:A.简单 B.中等 C.难 D.各难度均匀分布
(2)内容上:A.概念识记为主 B.能力培养为主 C.论证归纳为主 D.其它 (3)题型上:A.选择、填空为主 B.计算为主 C.证明为主D.开放题为主 (4)时间上:A.穿插在讲授中 B.一节课的尾声 C.刚上课时 D.其它
5.你认为,教师怎样才算是较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 A.教完应学的内容,不管学生有无反应 B.多讲多抄,学生完整记下应学内容 C.指导方法,学生对应学内容会学乐学 D.满堂提问,学生集体答完应学内容
6.讲新课前你要求学生预习功课吗?你对学生指导过预习方法吗???????( ) A.要求;经常指导 B.要求;偶尔指导 C.要求;没指导过 D.不要求,没指导过 7.你在课堂中给时间学生看书自学吗?一般每节课给多少时间????????( ) A.给;10分钟左右 B.给;5-6分钟 C.给;2-3分钟 D.不给,课前已预习 8.你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开展讨论吗?一般每节课讨论多长时间???????( ) A.经常;5分钟以上 B.经常;2-4分钟 C.偶尔;一两分钟 D.不讨论,没时间 9.你在课堂中让学生当堂动笔训练吗?一般每节课给多少时间????????( ) A.给;10-15分钟 B.给;5-9分钟 C.给;5分钟左右 D.不给,课后再训练
10.你在课堂上表扬学生吗????????????????????????( ) A.经常表扬 B.偶尔表扬 C.表扬过优秀学生 D.从未表扬过
11.你经常使用电脑上网或使用远教设备学习各地的先进教学经验吗??????( ) A.两者经常使用 B.用电脑上网学过 C.用远教设备学过 D.两者从未使用过
12.你认为课堂老师解讲与学生自学、思考、讨论、训练的时间怎样安排较适宜??( ) A.老师精讲累计不超过四分之一,学生学、思、议、练累计不少于四分之三 B.老师精讲累计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学、思、议、练累计不少于三分之二 C.老师精讲累计不超过二分之一,学生学、思、议、练累计不少于二分之一 D.老师讲课累计不超过四分之三,学生学、思、议、练累计不少于四分之一 E.老师讲课累计不超过五分之四,学生学、思、议、练累计不少于五分之一 F.老师讲解用整节课时间,学生不必用课堂时间开展学、思、议、练活动
第14页(共15页)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调查问卷(学生篇)
学校: 年级: 姓名:
亲爱的同学:
你好!首先感谢你对此次问卷调查的支持!为了让你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学有所成,我们向你做一项调查。可以不留姓名,希望你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让我们来实现你的愿望。谢谢!
1.你喜欢同样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来上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没有感觉
2.历史课堂教学中,你比较喜欢老师用下列哪种导课方式(多选)????????( ) A.直接导入 B.故事导入 C.实例导入 D.复习式导入 E.设问式导入 F.新闻时事导入 G.俗语、谚语导入 H.由学生预习后产生的问题导入 I.其它
3.在课堂学习中,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方式对于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最为有效????( ) A.小组讨论解决 B.先小组后全班交流 C.老师解答 D.没有办法解决 E.其它 4.你认为在历史课堂上组织讨论,有没有必要??????????????( ) A.非常必要 B.可有可无 C.没有必要
如果认为有必要,你认为一节课应该花多少时间来讨论??????????( ) A.1/4的时间 B.1/3的时间 C.1/2的时间 D.其它
5.你认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 ) A.理论联系实际来学 B.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背来掌握
C.死记硬背 D.利用口诀、图形加以形象理解和记忆 E.其它
6.课堂教学中,你参与探究学习活动时,做了些什么?????????????( ) A.听同学说 B.自己一直说 C.说与讨论问题无关的内容 D.自己说也听同学说 E.其它
7.课堂小结这个环节,你喜欢老师采用下列哪些方式(多选)?????????( ) A.教师直接提出本节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 B.由学生讨论得出本节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 C.自己总结出本节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 D.课堂中没有课堂小结这个环节 E.其它 8.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 A.老师多讲多抄,学生主要听讲和记录 B.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 C.老师很少讲解,学生自由看书和练习
D.由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知识——生成结论 E.老师满堂提问,学生集体回答老师的问题 F.其它
9.你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多选)???????????????( ) A.教材及课堂 B.报刊杂志 C.网络资源 D.其它途径
10.在历史课的学习习惯上,你的状态是(不定项选择)????????????( ) A.听课认真 B.认真记笔记 C.作业独立完成、遇到难题能认真钻研 D.但上课时有时会分神,注意力不十分集中,缺乏钻研精神
E.上课时注意力经常不能集中,常打瞌睡,作业不会的去向其他同学抄
11.以你上课的表现,你认为自己发挥自主探究精神的状态如何?????????( ) A.很积极 B.较积极 C.一般 D.不积极
12.你觉得老师课上的书写(或电脑演示)内容对你掌握课本内容的帮助有多大??( ) A.很有帮助 B.较有帮助 C.帮助不大 D.没有帮助
第15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