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4 厂区声源分布、运行情况及噪声防治措施表 4、固体废物 厂区产生的固体废物有:从废铝原料中分拣出料的废物、垃圾,熔炼炉和静置炉产生的铝灰、废耐火材料,干式除尘器捕集的粉尘,各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等。 表1-15 产区固体废弃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表 三、厂区环保设施 表1-16 厂区环保设施设置表 污染类型 污染源 1台熔炼炉、2台静置炉烟气 废气 1台熔炼炉、2台静置炉炉口烟气 处理设施或措施 冷却器+袋式除尘器+弱碱水喷淋塔 1套 炉口烟气捕集+袋式除尘器+弱碱水喷淋塔 数量 19
烟气净化塔 废水 铸锭冷却废水 生活废水 料场、炉窑、除尘器、沉淀池 生活垃圾 烟气净化废水处理系统:沉淀池+加药装置+冷水池+循环水泵 铸锭冷却废水处理系统:沉淀池+冷却系统+循环水泵 化粪池(20m2)、隔油池(10m2) 对废料垃圾、废耐火材料、集尘、污泥采用出售处理、卖废品收购站、送启明星铝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理 交环卫部门交眉山垃圾填埋场处理 1套 1套 各一座 一般废物 / 四、厂区现状 根据调查:四川益德金属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再生铝水项目一期年产4万吨再生铝生产线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32万元,占总投资的15.2%。验收期间,外排废气满足《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2、表3(熔炼炉)、表4二级标准的要求;厂区生产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废水排口外排污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要求。固体废弃物有妥善的处置措施。废气排放总量粉尘1.37t/a、SO22.79t/a、氟化物0.06t/a;废水排放总量:COD1.01t/a,NH3-N0.32t/a。该厂区200米范围内无环境敏感建筑物,场界噪声排放不扰民。卫生防护距离内无搬迁。企业建有环保管理制度,制定了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了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五、项目现状 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根据现场观察项目主要存在问题有设备机油使用和设备维修时管理不当,造成机油滴漏,污染地面;固废存放点设置不规范,乱堆乱放现象存在。 目前其他各项环保措施运行正常,该项目租用益德公司厂房,项目周围为铝加工行业,通过现场走访不存在公众反应问题,项目运行期间受到益德公司影响较小。 20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表二)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侯、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辖东坡区、仁寿、彭山、洪雅、青神、丹棱6区县,幅面面积7186km2。眉山地处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 眉山中心城区距省会成都68km,距西南最大的航空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约40km。成昆铁路由南向北穿过彭山县、东坡区、有青神、彭山、太和、眉山、鲜滩、思蒙6个火车站,是邻近地区客货进出的主通道。成乐高速公路、国道213线、省道103线、岷江水道并行纵贯南北,省道103线横跨东西,交通十分便捷。 本项目位于眉山铝硅产业园区,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 二、地形、地貌、地质 岷江和青衣江贯穿境内,两岸以平原和河流冲积平坝为主。东部龙泉山两翼,西部丹棱、彭山、洪雅境内大部份地区皆为低山丘陵,海拔500-800m部份达800-1500m,中生代红色岩层分布广泛,丹霞地貌发育,生态环境优良。 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系熊坡—盐井沟雁形构造带彭(山)眉(山)大斜裂通过。基岩岩性为白垩系灌口组(K2g)泥岩与粉砂质泥岩户层埋深5 0米左右。岩层走向北东,微倾南东,产状平缓,倾角46度。挽近期以来,地壳呈缓慢间歇性上升和上降,接受第四系沉积,第四系冲积物厚度约50米,但至今上升下降活动微弱,趋于稳定。区内地震活动微弱,历史上未发生过强烈地震,其区域稳定性是处于周围微活动环绕中的一稳定核块内,适宜建筑。 地层岩性及分布:园区范围内主要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耕(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粘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粉土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泥质卵石。据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数据判别划分为:疏松泥质卵石层、稍密泥质卵石层、中密泥质卵石层。疏松泥质卵石层在整个场地大部分均有分布,一般位于卵石层上部,部分位于稍密或中密泥质卵石层下部,呈夹层出露,N120击数13击;稍密泥质卵石层在中密泥质卵石之上,大部分钻孔揭露,分布连续,N120击数3-6击;中密泥质卵石多分布在
21
稍密泥质卵石下部,分布连续,厚度稳定,N120击数6—11击。 拟建工程所在地无不良地质构造。 三、气候特征 本园区所在的眉山市东坡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酷暑,少霜雪,日照少,5-9月降雨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85%。年平均气温16.1℃,相对湿度年平均83%,年平均降水量938.9mm。该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频率11%,全年平均风速1.1m/s,静风频率42%。 四、水资源 全市各类水利工程27887处;流经我市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15条,其中岷江从北到南流经彭山、眉山、青神三县,径内流长99.26公里,青衣江从雅安经过我市洪雅县流入乐山市的夹江县,径内流长58.82公里;水电开发理论蕴藏量106万千瓦,可开发92.2万千瓦;全区养殖面积14.8万亩,水品产量年达31050万吨。 1、地表水环境 眉山市所辖区域属长江流域岷沱江水系。东部仁寿县大部分流域处于沱江一级支流球溪河的上、中游,也是支流龙水河、青水河、通江河、吴家坝河及绛溪河发源地。岷江干流位于辖区中部,从北部向南纵贯彭山县、东坡区、青神县、丹棱思蒙河、金牛河流域,仁寿鲫江河、芦溪河、筒车河、芒溪河、越溪河流域属岷江水系,位于岷江中游。在市境两岸岷江干流接纳了数条支流汇入。西部洪雅县和丹棱安溪河属青衣江中游,青衣江境内两岸接纳了数条支流汇入。 (1)青衣江水系 青衣江又名雅河,系岷江右岸二级支流。发源于宝兴县巴朗山南麓。青衣江干流在洪雅县汉王乡谢家坝入境,在安溪河口下游出境,境内干流长58.82公里,入境年均流量457.6m立方米/秒,年均出境流量528.8立方米/秒。青衣江水系市境内主要支流有位于右岸的炳灵河、花溪河、雅川河和位于左岸的安溪河。境内流域面积2128.6平方公里(其中洪雅县1948平方公里,丹棱县180平方公里)。 (2)岷江水系 岷江发源于阿坝州松潘县岷山南麓的弓松岭和朗架岭,流经阿坝州、成都市数县后在双流县黄龙溪入彭山境内,流经东坡区青神县后在羌峡出境。岷江在眉山境内流长99.2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3104.1平方公里,出境断面河床平均比降0.77‰。岷江在市境内接
22
纳的主要支流有:位于左岸的府河、王店河、鲫江河、沙溪河、筒车河;位于右岸的梓潼河、毛河、东西体泉江、思蒙河、金牛河。另外,还有部分集雨面积汇入越溪河、芒溪河在境外注入岷江。 (3)沱江水系 仁寿县地处岷江、沱江流域分水地带,无过境大河,龙泉山以东,荣威山以西大部分区域集雨面积汇入沱江。仁寿境内的球溪河、绛溪河为沱江支流 思蒙河发源于丹棱,为眉山市境内一常年性河流,流域面积668km2,沿途有黄连埂、核桃堰、鸽子坨、连鳌山、杨水碾、陈沟六个中小型水库补水,思蒙河多年平均水流量为10.6m3/s,枯水期流量为3~5 m3/s。思蒙河现有水域功能为Ⅲ类水体,本园区污水排于思蒙河,流经25km后注入岷江。岷江自北面彭山入境,向南由陈沟流入青神县,年均总流量为1.39×1010m3,最大洪峰流量为429.44m3/s,历史最枯流量为9.3 m3/s。 2、地下水环境 (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区内陆地广泛分布着新太古代、新元古代变质岩类和中生代花岗岩类。它们组成了高低起伏的低山丘陵地形,基岩裸露,岩石一般结构致密坚硬,风化裂隙及成岩裂隙较发育,赋存基岩裂隙水,并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后,少部分沿风化裂隙下渗形成浅潜水外,绝大部分沿地形坡度呈地表径流流失。赋存于裂隙中的地下水的富水性,严格受地形、地貌及裂隙发育程度所控制。当地形起伏变化大,高程在80m以上,基岩裸露,风化带的发育深度不大时,地下水相互连通较差,地下水呈一断续的、不统一的自由水面,其富水性较弱;当地形起伏不大,高程在80m以下,地形平坦、冲沟及基岩裂隙发育,且地表有较薄的第四系松散岩类覆盖时,赋存条件相对较好,地下水多呈连续的自由水面,富水性较好。 (2)地下水类型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坡积、洪积、冲积层中。坡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于低山丘陵坡麓及沟谷边缘,岩性以粉上、粉质粘土为主,含水层厚度1~7m。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Cl·HCO3~Ca·Na;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两侧及山前冲洪积扇中,岩性以砾砂、中粗砂、细砂为主,含水层厚度2~13m,含水层结构较松散,赋存有较丰富的孔隙潜水或微承压水,单井涌水量可分为大于1000、500~1000、100~500m3/d三级,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