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多层框架结构教学楼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计算(5)

2025-07-18

380=95.01KN,不需要计算配箍,按构造配即可。选配 A8@200。 最终配筋示意图见图3-10所示

图3-10 TL1配筋图

L2设计

(1)基本信息

计算简图如图3-11所示,计算跨度可取轴线间的距离ln4=4500mm,平台梁(L2,兼做过

1梁)的截面尺寸取h=250mm,b=250mm。跨中弯矩为Mmax?Pln24,c=20mm,as=c+20=40mm,

8h0=h-as=250-40=210mm,受力钢筋选用HRB400级(fy=360N/mm2),箍筋选用HPB300级

2

(fy=270N/mm)钢筋,C30混凝土。

图3-11 L1计算简图

(2)荷载设计值确定

TL2上的填充墙恒荷载 1/2×8.0×3.6=14.4KN/m 平台板传来的恒荷载 (1.95-0.55)×(0.24×5.5+0.5+0.36)=3.05KN/m 侧面粉刷等 20×0.02×(0.25-0.12)+0.25×0.5=0.177KN/m 梁自重 25.0×0.25×0.25=1.56KN/m

小计:8.54KN/m

活荷载 3.5×1.85/2=3.24KN/m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p=1.2×8.54+1.4×3.24=14.78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p=1.35×8.54+1.4×0.7×3.24=14.70KN/m 综合取:p=14.78KN/m

(3)配筋计算

122

Mmax?Pln4=1/8×14.78×4.5=37.41KN·m

82M2?37.41?1062x?h0?h??210?210??57.78mm??bh0?0.518?210

?1fcb1.0?14.3?2502017

=108.78mm,不会超筋

As??1fcbx1.0?14.3?250?57.78fy?360?573.79mm2

?min?max(0.2%,45??ft1.43%)?max(0.2%,45?%)?0.2% fy360As573.79??0.92%??min,不会少筋 bh250?250纵向受力钢筋选配 3C16,实配603mm2,满足构造要求。 上部架立筋按构造配 2C10

支座处的最大剪力 V=Pln4/2=14.78×4.5/2=33.26KN<0.7ftbh0=0.7×1.43×250×210=52.55KN,不需要计算配箍,按构造配即可。选配 A8@200。 最终配筋示意图见图3-12所示

图3-12 L2配筋图

18

结束语

本次毕业设计中,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本人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通过这次设计,清楚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过程,对RC框架结构设计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本次设计是对拟建的中学教学楼完成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对不能电算的部位如楼梯是需要我们手动完成其配筋计算,最终完成所有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在这过程中,通过对框架梁、板、柱的截面尺寸的估算以及相关荷载的计算,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再学习,并对其加以综合运用,也更进一步地熟悉和掌握了相关设计规范内容,并且对之前难以理解或模糊的概念,现在也有了更为深透的领悟,收获实在很大。当然,要完成施工图的绘制,就离不开制图辅助设计软件的帮助,这时平常欠缺的基本操作知识,也得到了针对性的补充,使自己对软件的操作技巧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通过本次设计感受到了利用相关的计算机工程软件带来的极大方便,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本次设计也培养了我的综合能力,其中画图改图需耐心,计算荷载得认真仔细等,让我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做事要细心的习惯。总之,本次毕业设计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在这过程中,把平常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再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不断地完善了这个体系,最后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我觉得这就是毕业设计意义之所在,让人受益匪浅。

19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2.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8.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0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2.0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1.10

[8] 李碧雄.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0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10

[12] 邱洪兴.建筑结构设计.第2册,设计示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13] 李星荣.PKPM结构系列软件应用与设计实例.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 [14]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11G101-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08 [1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11G101-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08 [16]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11G101-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08 [17] 黄平明,梅葵花,王蒂主编.结构设计原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0

致谢

本次我的毕业设计是在某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在设计过程当中,同组的以及其他同学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对他们也表示谢意。

某老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对我进行的毕业设计指导,使我感觉到收益良多,也明白了从事土木工程行业工作应有的基本知识和所必需具有的严谨的态度。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老师除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外,还要时刻关心我的毕业设计进展完成状况,每周都会定时来给我解决问题和检查设计质量,我感觉到老师对我的毕业设计工作不仅是负责更主要的是关心。一个毕业设计或者说是对一项工程设计的独立完成,要对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还要结合实际来考虑分析问题,对我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很难顺利地完成这次设计。经历这一次毕业设计,我感觉到,以前对实际工程的认识,仅仅局限在书本上的知识,而到了毕业设计,需要每个人独立思考去完成一项完整的设计,而这一转变就需要老师的指点,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实际效果。

大学毕业后,我将开始自己新的学习和生活,但毕业设计这段时间是我四年的大学生活最充实的一段时间,我也初步掌握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在毕业之后,我会更加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再次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

21


土木多层框架结构教学楼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计算(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宽范围蓄电池放电仪BFD48v-110v-220v-奥特迅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