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近地面温度低空气不易流通
解析 5时左右近地面气温低且随高度增加而明显升高,逆温现象明显,不利于雾霾消散。 答案 14.A 15.D 读图,回答16~17题。
16.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差异性 C.整体性
B.制约性 D.平衡性
17.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因素是
( )
A.气候 C.水文
B.大气 D.生物
解析 第16题,图示信息显示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7题,图中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滥伐森林造成的,故主导因素是生物。 答案 16.C 17.D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9.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
A.垂直分异规律——气候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 C.地方性分异规律——海陆位置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水分
解析 第18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图示线路未经过该气候区。第19题,沿途自然带的变化是由于海陆位臵不同引起水分差异造成的,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18.C 19.D
2015年11月30日,巴黎气候大会开幕,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共同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完成20~21题。
20.本次大会商讨的主题与近一二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它是
( )
A.气候变暖 C.气候变化稳定 21.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
A.海平面下降 C.全球降水增加
B.雪盖面积增加 D.极端天气增多 B.气候变冷 D.气候变化无常
解析 第20题,近一二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指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第2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雪盖面积减小,部分地区降水增加,极端天气增多。 答案 20.A 21.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在图中A处放一漂流瓶,受洋流的影响,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非洲西海岸 C.南美洲西海岸
23.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洋流是马达加斯加暖流 B.加剧了沿岸地区的湿热程度 C.从成因上看应该为上升流 D.受其影响沿岸形成世界大渔场
解析 第22题,据图判断图示洋流为巴西暖流,A处漂流瓶可随巴西暖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寒流首先到达非洲西海岸。第23题,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答案 22.A 23.B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的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读图回答24~25题。
B.北美洲西海岸 D.大洋洲西海岸
24.据图判断,图中N省区最可能是(
)
A.上海 C.新疆
B.四川 D.内蒙古
25.控制上述省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合理措施有
( )
①将耗煤量大的企业外迁 ②改变较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 ③提高燃煤脱硫技术水平 ④扩大城区水域面积,形成环城水系 ⑤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 A.①②③ C.②③⑤
B.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 第24题,上海市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面积较小,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大。第25题,将耗煤量大的企业外迁会加剧迁入地的环境污染,扩大城区水域面积与控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无关。 答案 24.A 2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6.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乙处地貌为________,成因是_______。(2分)
(2)序号②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____。此循环可使________得到补充和更新。(2分)
(3)丙处的地貌是________,其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2分)
(4)从乙处修筑公路到甲处,公路应是________(型/状)弯曲。丙处以东地区交通线路多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状)分布。(2分) (5)简析丙处以西地区聚落规模小的原因。(2分)
答案 (1)谷地(背斜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2)水汽输送 水资源
(3)冲积扇或洪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4)之字型 网状
(5)山地(地形起伏大);(人口少,建筑难,交通差)聚落难扩展。
27.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某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请分别指出A地在垂直方向和B地在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特点。指出图中A、B两地中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地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2)指出图中C、D两地中风速较小的地点并说明其原因。(2分)
(3)图中B、E两地之间形成了一个锋面系统,请在图中的相应位置画出锋面符号及雨区(雨区用阴影表示)。(2分)
(4)指出此时图中C地的风向。如果图中的天气系统大致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正东方向移动,则图中C地再过48小时后的天气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答案 (1)气流下沉 从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 B地 位于低压中心,多上升气流,阴雨天气多 (2)D D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3)冷锋符号画在等压线的最大弯曲处 雨区主要在锋后(符号的西侧),锋前可以有但面积不能太大
(4)东南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