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或者将新化学物质转移到使用者之日起5日内,将新化学物质生产、进口及流向情况备案表提交生产者或者进口者所在地( ) A.省级经贸部门 B.县级经贸部门 C.省级环保部门 D.县级环保部门
16.我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分为( )
A.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B.农用地、工业用地和未利用地 C.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 D.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17.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 A.环保部门 B.农业部门 C.水行政部门 D.林业部门
18.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 ) A.工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B.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C.航道运输用水的需要 D.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19.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0.依照《草原法》的规定,对国家所有的草原,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机关是 ( )
A.国务院 B.环保部门 C.国土资源部门 D.农业部门
21.下列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是( ) A.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野生动物 B.被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 C.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
D.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野生动物
22.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进入的区域是(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外围地带
23.在国际环境法实施的经济刺激手段中,“泡泡制”主要表现为( ) A.金融保险 B.生态标志 C.财政补贴 D.弹性许可证
24.规定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性文件是( ) A.《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C.《关于持久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D.《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未选均无分。
2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是( ) A.法律手段的综合性 B.法律规范的技术性 C.法的本质的阶级性 D.法的职能的社会性 E.保护利益的共同性
26.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包括( )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D.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E.环境标准
27.依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务院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是( )
A.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项目
B.涉及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C.国务院审批的建设项目
D.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E.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项目 28.《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 ) A.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B.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C.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D.危险化学品污染事件 E.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
29.为防止固体废物的非法转移,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 ) A.禁止中国境内的固体废物出境倾倒、堆放或处置 B.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或处置 C.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固体废物 D.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E.禁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危险废物 30.我国《森林法》把林权分为( ) A.国家林权 B.集体林权
C.机关团体林权 D.企业法人林权 E.公民个人林权
31.依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是( ) A.自然景物集中,环境优美的区域
B.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C.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区域
D.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自然遗迹 E.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32.被称为“确立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的国际环境法辅助性渊源包括( )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司法判例 E.公法家学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简述“三同时”制度。
34.简述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及其特征。 35.简述我国水资源费与用水收费制度中的水费的区别。 36.《环境保护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简述该规定的基本含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小题12分,第38小题8分,共20分) 37.论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原则。(12分) 38.什么是公众参与原则?该原则在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是如何体现的?(8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小题12分,第40小题8分,共20分)
39.内蒙某地区草原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植被相对完好。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从外省引进一家已被责令关闭的造纸厂。2000年3月,该造纸厂在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开始投产生产,并非法占用集体所有的草场就地挖掘占地4000亩的污水池,以每年250万吨的排污量向其中排放COD超过国家标准60倍的工业废水。污水池常年散发恶臭,且污染了当地的饮用水源,造成草原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该集体组织的牧民出现头晕、恶心、缺乏食欲等症状;牲畜抓膘率和春季接羔率明显下降,绵羊大量掉毛,山羊产绒量下降。受害牧民遂向环保部门投诉,要求造纸厂恢复草原植被、承担赔偿责任,并请求环保部门关闭该厂。
经查证属实,环保部门依职权就造纸厂未经环保审批就投产生产的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的决定,同时建议受害牧民就恢复草原植被向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就损害赔偿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此外,环保部门还向当地政府建议依法关闭造纸厂。当地政府认为,造纸厂对地方有很大贡献,牧民要以大局为重,所以造纸厂不能停产,更不能关闭。在这种情况下,草原主管部门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造成该污染纠纷迟迟未能获得解决。
2002年初,由于排污池内污水结冰膨胀,挤压堤坝,引发了大规模的溃坝。喷涌而出的污水所淹之处都是黑褐色。这次溃坝共造成18户牧民的约2000头(只)牲畜的损失,污染周边草场4293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酿成了一场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 问:(1)本案中,环保部门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
(2)请结合《草原法》有关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就当地政府对本案的认识和草原主管部门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6分)
40.某化工厂于2003年6月建成,在污染防治设施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其烟囱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全部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然而从2004年7月开始,位于烟囱下风向1公里处的500亩桔园的桔树陆续非正常落果且大量落叶,损失200万斤。县农业局专家调查发现桔园管理良好,未发生任何明显病虫害,为此作出了“桔园中未发生病虫害,桔子落果也与农户施肥、施药无关,可能与大气污染有关”的结论。后经县环保部门监测发现,桔园中靠近企业一侧的桔树落果较多,落果桔子中硫化物和氟化物的含量较高,在落叶中含氟量更高。且距离企业越近,这种情况越严重。由于桔园上风向仅有该化工厂一家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硫化物和氟化物,而桔树对硫化物和氟化物十分敏感,环境适应能力差。因此县环保部门认定,桔园落果系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所致。2004年9月,县环保部门以化工厂非法排污造成桔园损害为由,对化工厂作出了罚款1万元的处罚决定。同时,桔农也向化工厂提出了损害赔偿请求。
化工厂认为:第一,化工厂向大气排放的硫化物和氟化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一直按规定向环保部门缴纳了排污费,环保部门的处罚于法无据;第二,基于前述理由,化工厂也不应当承担桔园损害的赔偿责任。
问:(1)县环保部门以化工厂排污造成桔园损害为由,对化工厂作出的处罚决定正确吗?为什么?(3分)
(2)化工厂以达标排放和已缴纳排污费为由,拒绝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3分)
(3)若桔农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桔农提出的侵权事实化工厂予以否认的,化工厂应当就哪些事由承担举证责任?(2分)
全国2008年10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
1-5 B D B B C 6-10 A D B B D 11-15 D B C C D 16-20 A A D C A 21-24 C A B B 二、 多选 25 ABDE 26 ABCDE 27 ABCD 28 ABC 29 AD 30 ABCE 31 BCD 32 ABD 三、简答题
33、简述“三同时”制度。
34、简述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及其特征。 35、简述我国水资源与用水收费制度中的水费的区别。 36、《环境保护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简述该规定的基本含义。 四、论述题
37、论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原则。 38、什么是共众参与原则?该原则在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五、案例分析题
39、1.正确,因为环境部门是行政部门,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2.清结合《草原法》有关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就当地政府对草原主管部门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40、1.不正确 2.成立
3.没超标,排放和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2009年1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将人类环境分成人工环境和( ) A.生物环境 B.生活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 ) A.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 B.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
C.盗伐林木罪 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3.狭义的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 )
A.人文环境的破坏 B.自然环境的破坏 C.大气质量水平的降低 D.水体污染
4.我国的取水许可制度,不适用于( )
A.直接从地下取水的用户 B.直接从江河取水的用户 C.直接从湖泊取水的用户 D.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
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和( )
A.以人类为中心 B.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 C.以环境为中心 D.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中心
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是( ) A.《里约宣言》 B.《21世纪议程》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斯德哥尔摩宣言》 7.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和( ) A.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 B.以人为本 C.切实保护环境 D.公众参与
8.环境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B.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验收 C.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建设 D.同时投资、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9.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中的经济刺激措施有财政援助、税收和( ) A.征收排污费 B.低息贷款 C.征收超额排污费 D.政府拨款
10.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 ) A.自然添附 B.继受取得 C.原始取得 D.传来取得
11.在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主要是征收自然资源费和( ) A.排污费 B.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金 C.自然资源承包费 D.自然资源税
12.在环境法中首次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13.下列行为中,违反我国有关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是( ) A.押运员让朋友在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舱里搭乘
B.小王向某化工专营店一次购买50克的危险化学物品 C.某五金仓库拒绝保管危险化学物品
D.因科研急需,小李将极少量危险化学品试剂快件托运给小王
14.某厂因事故向一湖泊排放污染物,造成该湖泊中的鱼苗全部死亡。渔民为此向该厂索赔,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其中可得利益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