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生产生产叠层工艺产品,而且单条生产线规模很小,难以发挥规模优势。
实际上,薄膜电池行业在工艺技术方面更接近半导体行业,大量工艺涉及真空镀膜技术,镀膜技术水平、沉积速率直接影响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间接影响盈利能力。有强大的设备供应商支持,才有利于形成规模,硅薄膜技术目前正在具备这一条件。 主要硅薄膜电池设备生产商情况:
厂商 平方转换效率(非叠层工单条生技术先米 晶硅、叠层) 艺专利产线最进性 保护 大规模 欧瑞1.4 6.8%、8.5 保护 50MW 先进、康 成熟 美国5.7 应用材料 日本1.54 真空 EPV 0.72 6%.8% 不保护 60MW 量产情认证情况 产能 况 300WM 3条生通过 产线量产 先进、尚无模尚未 较成熟 组产品 先进、有模组尚未 较成熟 产品未量产 落后、小规模尚未 较成熟 量产 600WM 100WM 7%、9% 不保护 30MW 5% 无法做5MW 叠层工艺 未知 设备供应商的崛起为硅薄膜电池厂商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支持和保证,目前设备商还未形成规模,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的欧瑞康也仅有3条生产线进入量产。
2)、薄膜电池原材料供应情况:
薄膜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导电玻璃、EVA 胶膜、特殊气体以及镀膜靶材等。
导电玻璃(FTO):供应量相对有限。主要生产商有日本旭硝
子丶板硝子与美国AFG;国内目前虽有中国科技CTDC投入FTO生产,但仅够满足以源畅光电本身的需求,短期来看,在中国科技还没站稳脚根丶稳定发展之前,华基光电应该不会也没有多余的设备制造产能,去扶植第二家的FTO 玻璃供应商。目前 TFT-LCD 面板需求不断增加,主要的面板厂如Sharp 丶Chimei 丶AUO 丶Samsung 丶LG都有扩厂计划,同时也有愈来愈多的薄膜厂加入量产,相信会加大对导电玻璃的需求。我们认为导电玻璃很可能会象2008 年年初的多晶硅成为晶体硅电池发展的瓶颈一样成为薄膜电池的发展瓶颈,而国内薄膜厂由于需求不大丶尺寸规格特殊,所以议价空间小,进货价格将会非常高,甚至有钱也不一定买的到货。导电玻璃很可能重现当初多晶硅的发展历程,出现由暴利恢复到平均利润的过程。
光伏玻璃—衬底沉积和组件封装光伏玻璃分为衬底沉积用及组件封装两种,衬底沉积的主要采用超白玻璃,组件封装用玻璃,则视各家工艺的要求而有所不同,或用一般玻璃、钢化玻璃、硼硅玻璃。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超白玻璃供应商,有美国PPG 丶加迪安丶英国Pilkington(已被日本NSG 收购)丶法国圣戈班丶日本旭硝子(已并购比利时格拉威宝玻璃集团)。国内的企业,如金晶集团丶中玻太仓丶常熟耀皮丶南京圣韩丶杭州和合,都是与上述国外企业合资生产,其馀如河南裕华丶信义超白丶东莞南玻丶常州亚玛顿等,则是企业自主研发而成。组件封装用玻璃较为普通,比较容易获得。
EVA 胶膜:EVA 胶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目前属于寡头市场,美国杜邦占有五成份额,且因薄膜产业需求不断成长,供应呈现缺货状态。国内至少有八家企业生产包括浙江杭州福斯特(产能:360 万平方米/年)、浙江诸暨枫华(产能:200万平方米/年)、浙江化工、温州瑞阳、深圳斯威克、东莞永固、台湾阳益科技、台湾塑胶工业。
特殊气体:沉积非晶硅薄膜所用特气,包括本征用四氢化硅丶搀杂用丶改良用及其它用。由于四氢化硅为最主要的原料,所占成本最大。目前世界最大的四氢化硅 特气原料供应商为REC Group,占有世界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其余为日本三井化学丶法国Air Liquide 及美国MEMC。由于国内没有厂商能够制造高纯度 SiH4 特气,主要都是是从国外进口,然后再分装贩卖。虽然目前国内各家薄膜厂的产能来看,对SiH4 的需求不大,但各家都有扩产计划,新加入的竞争者也愈来愈多,况且SiH4 是LCD 丶半导体通用原料,产业需求量亦大,故未来难保供应不会出现紧缺状况。
镀膜靶材:靶材市场和其它原料一样,目前为欧丶美丶日少数几家大厂寡占,目前全球靶材最大供应商为德国HERAEUS,市占率达 60%,国内能够自主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多数为进口。
3、薄膜电池行业竞争力比较 1)、国际行业竞争
目前进入薄膜电池行业的厂商分为三大类:传统晶硅薄膜大厂、原有薄膜企业和新进入者;传统晶硅大厂纷纷介入薄膜领域,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系企业,如Sharp、三菱重工、三洋等;原有的薄膜企业主要是 United Solar、Kaneka 等之前就从事薄膜电池生产的企业。2010 年,薄膜电池的产量超过全部电池产量的25%;细分种类看,非晶硅电池仍占最大比例, 2010 年非晶电池的产量达到2350MW左右;CIGS 的增速则是最快的, 2010 年其产量也从目前的100MW 左右增加到1180MW;CdTe 的生产厂商比较单一,主要是First Solar 和Antec-Solar, 2010 CdTe年全球总产量到达580MW左右。2010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5GW,较2009年9.86GW显著成长,其中薄膜电池产量占据总产量13.5%比例。以区域别来说,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电池厂商继续扩大市场比例,目前已占全球总电池产量59%,较2009年的49%水准向上成长10%。至于厂商出货成绩,2010年前二大电池厂商为尚德电力(Suntech Power)与晶澳薄膜(JA Solar),紧随其后的是First Solar。
名称 排名 1 2 3 4 5 6 7 无锡尚德 晶澳薄膜 美国First Solar 德国Q-Cells Motech Industries 台湾茂迪 京瓷集团
8 9 10 Sharp Trina Solar SunPower 2010年薄膜电池设备厂商扩张情况:
厂商 Sharp Kaneka Unitd Solar Heavy Industry Schott Solar 天威保变 Ersol 富阳光电 宇通光电 Inventux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Technology 无锡尚德 Sunfilm 绿能集团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50MW 120MW 50MW 美国应用材料 100MW 应用技术 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非晶硅、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 2010年产能 1000MW 70MW 300MW 100MW 100MW 285MW 150MW 欧瑞康 120MW 180MW 设备供应商 自行设计 自行设计 自行设计 据测算,初期20MW规模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厂商成本约1.5$/w,可以通过设备自制或国产化,降低各种材料成本,通过采用叠层技术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扩大 等方式,可以将硅薄膜电池成本下降到0.7$/w以下。
2)、国内行业竞争
随着薄膜电池产业的发展,通过上市再融资的手段迅速做大、做强,薄膜电池产业链逐渐扩大投资。薄膜电池行业规模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