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方程、解方程组、函数等,要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这时就可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活动。小组合作时,可以由前后四位同学一组,选一位任组长。(这时的组长四人可轮流担当)由他根据教师指定的要求出题,其余三人进行回答,也可抢答。这样的练习范围小,且有一定竞争性,学生参与机会多,因此积极性高。学生既在出题和回答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学习时间的活动面和活动效益。 4.竞争、比赛时合作,增强竞争意识 数学知识本身是单一的、枯燥的,但对中学生来(尤其七年级)说,他们更倾向于趣味性强的小活动、小游戏、小比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会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情境,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的优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学习积极性高涨。如教学“铺设瓷砖的奥秘”时,一开始采用“我是小设计师”的比赛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兴趣极高,听完老师的比赛要求后,不等老师分工,小组内的成员已自行分工好了。每个成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的进程中,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谐。当比赛结束时,优胜方欢呼雀跃,激动和兴奋洋溢在稚气的脸蛋上,老师的情
绪也被 感染,而其他组也不甘示弱,他们及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
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团结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强烈。 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学习,勇于探索;学会了合作,共同提高;自信心增强,培养了团队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
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篇五:团结互助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团结与合作主题班会教案 大佳河乡中心学校——隋佳佳 一、活动背景: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班级的孩子们缺乏团结互助的意识和行动,多数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较差,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也比较弱,偶尔喜欢耍小性子;而有些同学渴望与人交朋友,和别人一起共同做事情,却因不知怎样与人合作而烦恼。因此,本节课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人合作,
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活动目的:
1.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2.在活动中感悟与人合作的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3.感受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 4.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 三、活动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4年3月31日 五、活动准备:
1.准备好活动所需的道具,多媒体等。 2.将学生分好组(五大组)。 六、活动过程:
(一)走近团结与合作——《三个和尚》 以动画片开场: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这个班级是一个小家庭,在班级的平时生活当
中,平时的学习当中,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团结与合作?你是一个善于与别人合作的人吗?
(二)体验团结与合作——《班级小插曲》 1.欣赏小品
(1)小组讨论:小品当中的组长在烦恼些什么? (2)发挥各自的智慧帮助小品中的这个小集体解决这个困难 问题一:组长都把工作推
给了组长你怎么看待这种做法? (三)感悟团结 1.游戏:传球 总结:每个人在团体当中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你必须把自己的责任做好,游戏胜利了,
我们的集体也会走向更好的明天。 2.问题二:平时在各方面表现都不太好的同学,被安排在小组中,小组成员不接受,你
怎么办?(小组自由讨论) 总结:从表现不太好的同学的角度来说,你应该自己先肯定自己的优点,然后把它尽量
的发扬光大,而其他的同学应该要善于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3.问题三:有同学不服从组长的分配,只愿意做自己感兴趣、喜欢的工作,你认同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总结:要在集体利益当中去学会合作、团结。 七、班会结束 播放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家的温馨,增强孩子们对班集体的
融入感和归属感。 今天,我们在六年级开展了一次“团结与合作”主题班会活动。我设计此次班会活动的目的,是想通过主题班会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团结互助的重
要性,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结向上的班风。 活动,我想我们会做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