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楼计算书(6)

2025-07-29

高校实验楼毕业设计

内外填充墙重的计算:

表5-7 柱重力统计

类别

外墙

内墙

总计算长度 (m) 120.4 86.4 72.8

合 计

墙计算高度

(m) 2.7 2.7 2.9

0.25 0.25 0.25

7 7 7

568.89 408.24 369.46 1346.59

墙厚计算值 荷载标准值 (m)

(KN/m2)

总 重 (KN)

楼板恒载、活载计算(楼梯间按楼板的1.2倍计算): 楼板面积:42.4×17.8 – 6.0×7.2–7.2×3.0×2=668.32(m2) 楼梯面积: 6.0×7.2+3.0×7.2×2=86.4(m2)

恒载=楼梯恒载+楼板恒载:86.4×3.567×1.2 + 668.32×3.567=2753.7KN

活载:2.5×(6.0×7.2+3.0×7.2×2)×1.2+2.0×(542.4×17.8 – 6.0×7.2–7.2×3.0×2) =1595.84KN

由以上计算可知,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1=G 恒+0.5×G活

=768×1.05 + 1271.49 +1346.59 + 2753.7 + 1595.84×0.5= 6976.1KN 注:柱剩上粉刷层重力荷载而对其重力荷载的增大系数1.05。 5.2.2 第二层至第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荷载汇总

第二层至四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同第一层的计算差异不大,仅多一面内墙 ,所以: 二层、三层、四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2=7006.55KN G3=7006.55KN G4=7006.55KN 5.2.3 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荷载汇总

梁重力荷载(同一层):1271.49KN

26

高校实验楼毕业设计

柱重力荷载(同一层):768KN 内外填充墙及女儿墙重的计算:

表5-8 墙重力统计

总计算长

类别

度 (m)

女儿墙 外墙 内墙 合计

120.4 120.4 86.4 78.8

1.4 2.7 2.7 2.9

0.24 0.25 0.25 0.25

11 7 7 7

445.00 568.89 408.24 399.91 1822.04

墙计算高度 墙厚计算荷载标准值

(m) 值(m) (KN/m2)

总 重 (KN)

屋面板及楼板恒载、活载计算同一~四层

楼板恒载、活载计算(楼梯间按楼板的1.2倍计算): 楼板面积:42.4×17.8 – 6.0×7.2–7.2×3.0×2=668.32(m2) 楼梯面积: 6.0×7.2+3.0×7.2×2=86.4(m2)

恒载=楼梯恒载+楼板恒载:86.4×3.567×1.2 + 668.32×6.48=4638.9KN

活载:2.5×(6.0×7.2+3.0×7.2×2)×1.2+2.0×(542.4×17.8 – 6.0×7.2–7.2×3.0×2) =1595.84KN

雪载:403.2×0.4=161.28KN

由以上计算可知,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5=G 恒+0.5×G活

=768.00×1.05 + 1271.49 + 1458.78 + 4638.9 + 1595.84×0.5= 9336.75KN 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i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27

高校实验楼毕业设计

图5-9 重力荷载代表值

28

高校实验楼毕业设计

6 水平荷载计算

6.1风荷载计算

垂直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 按下式计算:

Wk=?z?s?zWo (6-1)

式中 Wk —风荷载标准值(kN/m2);

?z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s —风荷载体型系数;

?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o—基本风压

(kN/m2)。

根据所给条件:基本风压 Wo =0.4 kN/m2 。 则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确定

横向风荷载的标准值Wk为: Wk=?z?s?zWo

表6-1 Wk值计算表

离地高度 16.50 13.20 9.90 6.60 3.30

Uz 0.77 0.74 0.74 0.74 0.74

Bs 1.75 1.62 1.47 1.31 1.16

Us 1.3 1.3 1.3 1.3 1.3

Wo 0.40 0.40 0.40 0.40 0.40

hi 3.30 3.30 3.30 3.30 3.30

hj 2.80 3.30 3.30 3.30 3.30

Wk 6.411405 6.187896 5.593302 4.998708 4.404114

29

高校实验楼毕业设计

图6-1 风荷载示意图

表6-2 侧移值计算表

Wk Vj ED △u △u/h 6.411405 6.41 50666.00 0.00013 0.000008 6.187896 12.60 50666.00 0.00025 0.000019 5.593302 18.19 50666.00 0.00036 0.000036 4.998708 23.19 50666.00 0.00046 0.000069 4.404114

27.59

61972.00 0.00045

0.000135

框架柱端剪力及弯矩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Vij=DijV i /∑Dij M bij=Vij×yh M uij=Vij(1-y)h y=yn+y1+y2+y3 注:yn框架柱的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y1为上下层梁线刚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y2、y3为上下层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y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比。

30

(6-3) (6-4) (6-5) (6-6)


实验楼计算书(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参考:杨超 - 土地征用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