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运动系统(1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1.观察人类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人类骨骼的组成及其构造特
点。
2.观察典型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征;了解脊柱 胸廓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3.观察颅骨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4.观察上下肢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骨盆、足弓的组成,
比较男女骨盆的性别差异。
5.观察主要的关节的组成,了解关节与运动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特点。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一)人体全身骨架模型(标本) (二)各典型椎骨模型
(三)膝关节、肘关节、足弓的模型 三、操作与观察
(一)采用分小组讨论和自学的方式观察。 (二)讲解与辅导相结合。
第 11 页 共 38 页
实验六 循环系统(2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1.解剖猪心,了解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肺静脉、冠
状动、静脉的开口
2.通过解剖猪心观察半月瓣、尖瓣的结构和数量。
3.通过解剖猪心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了解卵圆窗、肉柱、乳
头肌。
4.通过解剖猪心观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 5.观察中动脉、中静脉切片,比较两者管壁结构的异同。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一)猪心标本
(二)中动脉、中静脉的玻片 (三)解剖盘、解剖器、显微镜 三、实验操作
(一)观察猪心的形态,比较与人的心的形态的不同点。 (二)心的大体解剖结构: 1.两刀法:
(1)用解剖刀沿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切开 (2)沿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2.四刀法:
一刀:剪穿上、下腔静脉,打开右心房,观察梳状肌、卵圆窗、右房室瓣、冠状窦口。
第 12 页 共 38 页
梳状肌:在右心房内壁前面粗糙,有许多肌性隆起。 卵圆窗:房间隔得下部有个卵圆形的浅凹,是胎儿时间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
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
二刀:由肺动脉入剪,沿浅室间沟右侧0.5cm剪至心尖,打开右心室;观察肺动脉瓣、动脉圆锥、腱索、肉柱、乳头肌、隔缘肉柱。
动脉圆锥:右心室腔向左上方突出的部分叫动脉圆锥。 肺动脉瓣:三个半月形瓣膜。
腱索:右房室瓣膜的游离缘连有多条结缔组织细索。 肉柱:右心室壁的肌束形成纵横交错的隆起。
乳头肌:在肉柱中有3个锥形的肉柱特别发达为乳头肌。 隔缘肉柱:右心室有一束肌从室间隔连至前壁前乳头肌根部。
三刀:从肺静脉入刀,沿任一对脚线剪开左心房;观察左房室口、梳妆肌,左房室口有三个瓣膜。
梳状肌:位于左心房内面成条状的隆起。
四刀:由升主动脉入剪,沿前室间沟左侧约0.5cm剪至心尖,打开左心室,观察左房室瓣、主动脉瓣、腱索、肉柱、乳头肌、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主动脉窦。
左房室瓣:有两个瓣膜。 主动脉瓣: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
第 13 页 共 38 页
腱索:左房室瓣膜的游离缘连有多条结缔组织细索。 肉柱:左心室壁的肌束形成纵横交错的隆起。
乳头肌:在肉柱中有3个锥形的肉柱特别发达为乳头肌。 主动脉窦:主动脉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为主动脉窦。 间室膜部:在室间隔的上部有一小的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部称为室间隔部。是室间缺损的好发部位。 (三)心壁:
1.心外膜:
2.心肌层:心房壁较薄,心室壁较厚,心肌为内纵、中环、 外斜排列。
3.心外膜:是覆盖心壁外表面的一层光滑的浆膜。 (四)心传导系统:
1.窦房结: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接处的外侧面,心外膜深面。窦房结 房室结
2.房结室:位于房间隔的下部、右心房冠状窦口后方的心内膜深面。房室结为一扁椭圆行结构。结的下端延续到房室束。 3.从房室结下部开始,房室束进入室间隔内。分左、右束支,分别行至于室间隔左、右侧面,并在心内膜下分支于心室肌内。 (五)心的血管:
1.动脉:左、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行走于冠状沟和前后室间沟中。右冠状动脉分支分布到右半心大部分和左伴心小部分。左冠状动脉分支分布到左半心大部分和右半心小部分。
第 14 页 共 38 页
{
心房肌
【注意】心的血管之间的吻合。 2.静脉:
小静脉:分布于心壁内,直接开口于心的各腔。(在心房壁和心室壁上看到的许多小孔)
较大静脉(心中或心大动脉):在右心室前壁、跨过冠状沟开口于右心房。心的其余静脉均汇集于冠状窦,开口于右心房。四、中动脉、中静脉壁的显微结构 (一)中动脉的显微结构:
1.内膜:薄,有一层明显染成红色的、反光强的内弹性膜组成,此膜为曲折波纹状。
2.中膜:厚,有弹性膜组成。
{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3.外膜:稍厚,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与中脉相接处有断续呈波浪状的外弹性膜。 (二)中静脉的显微结构:
1.管壁薄,管腔大,形状扁而不规则。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较薄、平滑肌较少
2.外膜:比中膜厚、无外弹性膜。 五、作业
总结归纳心脏解剖设计方法的优缺点。
第 15 页 共 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