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对板书中学生的猜想进行评价,得出正确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F1L1=F2L2
学生猜想:
(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熟悉并清点器材,学生设计实验,确定需测量的物理量、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通过交流回答:
(1)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可以用钩码的重力和个数确定,或者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2)力臂大小可以通过数格子数确定。
(3)使杠杆水平静止是平衡,但在其他位置处于静止状态也是平衡。
分析数据,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论进行确认。
创设情景,学生参与游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亲自体验,可以加深记忆,在激起兴趣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后面设计实验的难度;
三、生活中的杠杆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1)探究活动:
准备好一个书包、一根1.5米长的杆, 请一位同学体验撬书包的方式和感觉。
(2)将杠杆按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相对长度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杠杆的特点及功能做一总结。 杠杆 分类 力臂关系
平衡时力的比较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L1>L2
F1 省力费力距 撬棍 费力杠杆 L1 F1>F2 费力省力距 铡刀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等臂杠杆 L1=L2 F1=F2 不省力不费距离 天平 体验撬书包的感觉:书包离肩很近,感觉轻松;书包离肩很远,感到吃力。发现杠杆在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以省力,还可以费力。 理解杠杆分类原理,结合实际记忆不同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切身体验,加深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 分类总结,便于记忆。 课堂小结 (5分钟)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要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难点:杠杆五要素的确定;画力臂。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