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源密集型部门为主,缺乏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3.3 模型小结
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催生服务需求,强烈刺激了本国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产值结构的改善,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了本国服务贸易的整体活力。这两个关键因素从内因分析了提升本国服务业硬实力,自然有助于中国克服目前所处的比较劣势,增加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另外,货物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更为频繁的国际交流和更高的国民收入,有利于创造内需和服务需求,进而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中国人力资源相对充裕,对于中国目前整个出口产业尚处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阶段,也将暂时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
4总结
本文从1990~2010年21年间有关中国服务贸易的数据出发,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描述性定性分析,以及选取评价竞争力相关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MSI)、贸易竟争指数(TC)及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竟争力仍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之后选取:服务贸易出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国内人均GDP、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第三产业产值、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四个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分别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试探究分析,结果表明:
(1)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仍然很弱。虽然在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
-20-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十分迅速,在出口额的绝对值和增长率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贸易逆差的情况仍然长期存在,竞争力偏弱的本质并未得到改善。RCA等竞争力评价指数严重偏低,且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在国际上的比较劣势十分明显。
(2)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主要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均GDP代表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对服务贸易竞争力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作用;人均GDP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水平越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越强。同时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情况对服务贸易竞争力也具有一定正向影响
文章总结:首先,这样的分析和回归结果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是相吻合的。其次,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这两个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这两个因素对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内外因的哲学思想,全文主要从本国内因方面阐述和探究了中国现在和未来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并对外部国际环境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5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探究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局面,由前文
-21-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的分析结果可知,最重要的一点即是总中国当前国情出发,抓住关键因素,创造更好的服务贸易发展条件,充分发挥与竞争力相关性较强因素的促进作用。
首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基于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选择,目前, 中国的服务贸易、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是以传统的服务贸易海洋运输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但要想使服务业有较大发展,必须优化服务业结构, 跟上世界服务产业和服务市场变化的步伐, 要在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以信息服务贸易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利用好了国内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等货物贸易发展水平两个关键性影响因素,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相互结合,寻找货物贸易中蕴含的服务贸易机会,提升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由内而外、取长补短地改善中国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发展条件,以此来推进中国服务贸易确立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其次,可以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近几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潮流下,服务外包迅速发展,影响非常广泛。服务外包往往以跨国公司的非核心商业流程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外包服务方面拥有低成本优势。承接外包服务,会给东道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发展利益: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出口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改善员工的技能水平。中国应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会,放宽市场准入,制定优惠政策,争取在承接服务外包上有新突破,并且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并加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人才培训。另外需要指出的
-22-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是,当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和学习期,还在不断探索其发展模式和规律,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和先进国家相比还 较大差距。因此,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推进服务外包差异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力。
-23-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阅读文献
[1].蔡宏波主编.《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一版.
[2]. 杜志敏.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商界[J].2009,(10) .
[3]. 赵明亮.何婷婷.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J].2008,(04)第24卷第1期
[4]. 李玲慧.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合作经济与科技[J],2010,(08).
[5].宋丽娜.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测量指数分析.商场现代化[J],2008,(12).
[6].尹国君,刘建江.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国际贸易问题[J],2012,(07).
[7]. 雷兴长,赵明亮.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J],2008,(08).
[8].张如庆.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J],2007,(12).
[9].丁平,徐松.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国际贸易问题[J],2007,(08).
[10].殷风,陈宪.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J],经济管理学卷,2009.
[11].焦晓松.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实证分析[P].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2].王小平著.《服务业竞争力》[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5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