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全球气候急剧变化,极端灾害天气频繁光临我国各地,这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1.3.2. 人为破坏
2003年12月,震惊贵州全省乃至全国的特大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黔南州福泉市110千伏福麻线两条平行线路倒杆,致使该线路停电10小时26分,造成经济损失108余万元的一幕尚且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2003年12月4日,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公安局侦破一起因盗窃UT线夹造成倒杆的重大破坏电力设施案件,造成10kV输电线路的9基电杆裂损,初步计算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如下图:
第 6 页 共 31 页
2005年,贵定农网三个月被盗窃、破坏电力变压器共计21台。如下图:
在电力设施成为一些人的生财目标后,在不绝于耳的“打击”声中,仍有窃贼在追逐利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一双双“黑手”盗走的不仅仅是电力设施,而是电网的安全。据统计,2005年前两个季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发案550多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60万元。
有关专家做出保守估计,近几年来,单是电力设施被盗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项就超过2亿元人民币。电网安全已成为一把高悬在电力企业头上的利剑。电力的供应,特别是电力的安全、可靠的供应一直是社会、企业、百姓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 7 页 共 31 页
2. 需求分析 2.1. 现状分析
面对自然灾害,人的力量显得微乎其微。当前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加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升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以及做好关键场所的电力应急备用措施等。
面对人为破坏,电力部门依然显得无能为力。目前,大多数变压器等电力分散广泛分散于户外,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大量分布,更是让电力部门显得无能为力。电力部门不可能大量分派人力,以人为的方式对各个变压器进行实时监控,防止设备被盗或者被破坏的现象发生。在国内,部分省份也曾经采用诸如红外线,物理防盗卡等方式来解决电力设施的防盗问题。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或产品原理的局限性,误报警,抗干扰能力弱,不能及时收到报警信号,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同时,无线发射方式功率大(耗费能源),并且需要得到无管委的许可,对系统以及产品的推广也有一定的限制。
面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挑战,电力部门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定位灾害位置、组织抢修资源,并在灾后第一时间进行应急抢修、降低影响等就显得尤为的关键。
2.2. 应急响应联动管理
电力系统突发灾害是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其主要特征是灾害的突发性及重大危害性、难以完全准确预测、难以完全有效防御及难以彻底根除。电力系
第 8 页 共 31 页
统是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综合系统,它的灾害特点不同于纯自然灾害,也不同于纯社会系统灾害。电力应急响应联动管理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力系统突发灾难事件,改善面对突发灾难的预防演练、响应准备、调度联动、应急恢复的能力,从而提高电力系统整体应急响应联动管理能力。
2.2.1. 应急响应联动管理的环节
应急响应联动管理的工作核心包括预防演练、响应准备、调度联动、应急恢复4个典型环节,这4个环节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预防演练:气象预报监测安监预报检测基础数据维护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模拟演练实践分析应急案例分析统计响应准备:灾害告警智能响应现场数据快速采集应急资源快速检索应急决策智能辅助灾情信息准确上报应急信息快速发布调度联动:应急预案安全启动应急资源畅通调度应急信息准确下发联动单位有效协作现场数据准确反馈专家领导远程决策应急响应联动指挥中心应急恢复:应急恢复实时监管应急恢复统一协调应急资源二次调度联动单位二次协调应急报告编制存档 预防演练包括应急资源的统一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写修订、应急演练及预测预警的模拟实践等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响应准备环节主要包括灾害灾难的准确响应和快速定位,应急资源的准确整合和快速准备。
调度联动环节主要包括对部门内部的应急资源进行快速调度,涉及相关的刑事安全、火灾安全、人生安全、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还需要实现跨部门的应急联动。
应急恢复环节即使用应急资源缓解灾害对人身安全、电力设施、国家安全、社会环境的危害并启动相关救援行动,从而达到快速终止应急状态、恢复正常秩序的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应急恢复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实现指挥中心与灾害现场的有效联动,为二次响应准备和调度联动做好准备。
第 9 页 共 31 页
2.2.2. 应急响应联动管理的技术对策
1)充分重视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电力系统应充分利用国家十分重视应急工作的机会,与国家灾害监测和预报部门建立数字式联系,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及时获取全国及各地区的各种灾害信息,提高全行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掌握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数据,争取更多时间做好灾前准备,尽量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同时还应加强电力系统动态安全预测预警工作,并与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互联互通,为应急指挥提供第一手信息。
2)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应急通信系统是指支撑应急业务数据采集和应急指挥协调所需的通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卫星通信、无线数字集群、无线移动视频、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等。当然,目前各电力企业已建的光纤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语音电话在应急时也是一种应急资源。卫星通信可作为移动应急和重要厂站的备用应急通信方式,即租用通信卫星公司提供的卫星信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应急救援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厂站和单位、移动应急救援指挥车等应急救援卫星通信系统。无线移动视频通信系统可实现救援现场短距离音、视频通信功能,满足抢险救灾现场图像、视频、声音实时传输与交互的需要。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具有在救援现场与指挥中心进行数据交换以及通过语音、视频、IP电话进行实时、双向通信的能力,并可支持救援工作现场与各方领导、专家的视频会议。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需要来建设。
3)加强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技术,为应对电力生产重特大事故、设备破坏、电力供应危机、与电力生产相关的严重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公共安全事件而建设的,具有应急信息采集与管理、应急值守、预测预警、调度指挥、辅助决策、电子预案、资源管理、演练评估、信息发布等应急管理功能的技术保障系统。电力应急
第 10 页 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