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与重组数据 –按端口号寻址 –连接管理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典型的传输层协议
–SPX –TCP
3.2.6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会话层提供会话服务、会话管理和会话同步等功能
?表示层包括数据表示 、语法转换、语法选择 、连接管理等服务
?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通过支持不同应用协议的程序来解决用户的应用需求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参考模型简介 3.3.2 网络接口层 3.3.3 网际互联层 3.3.4 传输层 3.3.5 应用层
3.3.1 - TCP/IP参考模型简介
3.3.1 - TCP/IP体系结构分层工作原理 3.3.2 - 网络接口层
?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 ?是TCP/IP与各种LAN或WAN的接口
3.3.3 - 网际互联层
?其主要功能是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以及建立互联网络 ?有4个主要协议:
– 网际协议(IP )
– 地址解析协议(ARP )
–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 –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
3.3.4 -传输层
?TCP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 ?UDP提供的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
3.3.4 -端口号
?TCP和UDP报头中的端口号字段占16bit,因此端口编号的取值范围是从0~65535
–0 ~254 用于公共应用
–255 ~1023 分配给有商业应用的公司
–1024 ~65535 没有限制(用户可自行定义)
3.3.4 - UDP协议
?UDP数据报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报头只有8个字节
3.3.4 - UDP的功能与特点
31
?UDP直接利用IP协议来传送报文,没有繁琐的顺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是无连接的和不可靠的 ?开销小、效率高
3.3.4 -TCP协议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即进行通信的双方在传输数据之前,首
先必须建立连接(类似虚电路) 3.3.4 - TCP的执行机制
?建立TCP连接
–通过―三次握手‖来完成
?传输报文段 ?拆除TCP连接
3.3.5 -应用层
?例如,目前广泛采用的HTTP、FTP、TELNET等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不同
的协议对应着不同的应用。 3.3.5 -HTTP协议
?HTTP即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Internet上最常见的协议,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文
件到本地浏览器
?用户通过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可链接到相应的Web服务器,并打开需访问的页
面
3.3.5 - FTP协议
?FTP工作时需建立两条TCP连接
– 一个是命令链路,用来在
为21
3.3.5 -TELNET协议
FTP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传递控制命令,服务器端默认的端口号
– 另一个是数据链路,用于传送文件,服务器默认的端口号为20
?TELNET是远程登录协议,也称为远程终端访问协议。使用该协议,通过TCP连接可登录(注
册)到远程主机上,使本地机暂时成为远程主机的一个仿真终端,即把在本地机输入的每个字符传递给远程主机,再将远程主机输出的信息回显在本地机屏幕上。 3.3.5 -TELNET远程登录过程
?本地与远程主机建立连接
?将本地终端上输入的用户名和口令及以后输入的任何命令或字符以NVT(Net Virtual Terminal)
格式传送到远程主机。
?将远程主机输出的NVT格式的数据转化为本地所接受的格式送回本地终端,包括输入命令回
显和命令执行结果;
?本地终端对远程主机撤消连接,即撤销一个TCP连接。
3.3.5 -SMTP
?SMTP是简单邮件传送协议,规定在两个相互通信的SMTP进程之间应如何交换信息。 ?SMTP只能传送可打印的ASCII码邮件 ?工作过程
– 连接建立 – 传送邮件
32
– 连接释放
3.3.5 -SNMP
?SNMP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底层网络管理的框架。 ?三要素
– 管理员 – 管理代理
– 管理信息数据库(MIB )
3.3.5 -DNS
?提供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允许对域名资源进行分散管理。
3.3.5 -
本章要点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和语序,并采用分层实现的设计原则
?网络的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即
TCP/IP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和
?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PDU是
数据帧,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传输层的PDU是报文;TCP/IP参考模型网际互联层的PDU是IP数据报,传输层的PDU是UDP数据报或TCP报文段。 本章要点
?物理层的作用是通过传输介质传输非结构化的比特流,定义了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
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数据链路层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无差错数据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即通过路径选择算法将数据包
送到目的结点; 本章要点
?传输层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
?会话层组织和同步进程间的通信,提供会话服务、管理和同步等功能; ?表示层主要处理流经端口的数据代码的表示方式问题;
?应用层通过支持不同应用协议的程序来解决用户的应用需求
本章要点
?MAC地址是全球唯一的48位物理地址,由厂家在生产时固化到网卡的ROM中 ?IP地址是32位的逻辑地址,通过IP地址可惟一性地标识出网络上的每个主机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传输层的TCP协议、网际互联层的IP协议和许多别的协议共同
构成了TCP/IP协议簇。 本章要点
?IP协议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和数据报路由选择服务,现在的版本是IPv4
(地址长度为32位),下一个版本是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
?TCP/IP
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提供的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
–UDP提供的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一般用于数据量比较小的传输。
33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学习目标
–了解局域网的概念、技术特点和拓扑结构
–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及IEEE802局域网系列标准 –掌握几种常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了解交换式局域网和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及应用 –掌握以太网组网技术、并了解高速局域网 –了解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基本功能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教学内容
4.1 局域网概述
4.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4.4 共享介质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4.5 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 4.6 局域网组网技术 4.7 结构化布线技术简介 4.8 网络操作系统 4.9 本章要点小节
4.1 局域网概述
4.1.1 局域网的概念
4.1.2 局域网的组成和分类 4.1.3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4.1.1 局域网的概念
?局域网是由一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通过共用的通信线路或无线连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系统,
它们在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典型的局域网由一台或多台服务器和若干个工作站组成。
?局域网有着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也很低,但是对传输距离有一定的限制。
4.1.1 -局域网特点
?地理分布范围较小 ?数据传输速率高
?误码率低,一般在10-11 ? 10-18以下
?局域网协议简单、结构灵活、建网成本低、周期短、便于管理和扩充
?局域网一般为一个单位所建,在单位或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和使用,侧重于信息的共享和处理
4.1.2 - 局域网的组成
?局域网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组成。 ?网络硬件
–服务器、工作站、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部件等
? 网络软件
34
– 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控制信息传输的网络协议及相应的协议软件、大量的网络应用软件等
4.1.2 -常见的局域网 4.1.2 -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
–用来管理局域网内的文件资源
?打印服务器
–为用户提供网络共享打印服务
?通信服务器
–负责本地局域网与其它局域网、主机系统或远程工作站的通信
?数据库服务器
–为用户提供数据库检索、更新等服务
4.1.2 -工作站
?也称为客户机(Clients),可以是一般的个人计算机,也可以是专用电脑,如图形工作站等 ?通过运行工作站的网络软件可以访问服务器的共享资源 ?常见的工作站有Windows2000工作站和Linux工作站
4.1.2 -传输介质
?可用的传输介质很多,包括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和无线介质(红外线、微波、
无线电等)。
?目前主要采用双绞线,局部采用光纤。
4.1.2 -网络的主要连接部件
?网卡 ?中继器 ?交换机 ?集线器
4.1.2 -网络操作系统
?应该具有硬件独立性,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硬件上运行;
?应提供多用户环境,支持多用户环境下的数据和设备资源共享; ?支持网络实用程序和管理功能;
?提供安全和访问控制,对用户资源进行控制,对用户提供限制权限的访问方法;
?提供多系统连接接口,便于网络的互联性,支持不同系统之间的桥接和路由功能,使其能够相
互连接。
4.1.2 -局域网的分类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有星型、总线型和环型局域网等。
?按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类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局域网等
?按网络的介质访问方式分类
–以太网、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网等
?按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 Netware网、3+网、Windows2000网
?按数据的传输速度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