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2)

2025-07-21

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不知道用什么区训导比尔呢。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万小龙:说到这里,我想应该把“诗人”放在一个更高的人生坐标上,并非只是一个写诗的人,而是一个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余秋雨: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知道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选自《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有删改)

10.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那个是(3分)

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做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C.“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目的在于说明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1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5分)

(1)《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诗人”的解释是“写诗的作家”。根据上文的观点,写出对“诗

人”一词新的理解。

(2)请写出一位符合这一“新理解”的诗人(本卷出现过的诗人除外),并简述理由。 12.有人说:“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四)古诗阅读(3分)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

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

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

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 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

南万里舟。

C.绝句【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

杨柳风。

(五)文言文阅读(13分)

与子俨等疏(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

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15.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17.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2分)

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4分)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

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忆,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冰心《繁星》

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着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冰心《春水》

读了着两首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浙江省湖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DEM确定耕地坡度分级技术规定(试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