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恋》 d
《小鲍庄》 1.25 2.0
“好学生”谢惠敏和“小流氓”宋宝琦出自刘心武的(B) a
《我爱每一片绿叶》 b 《班主任》 c
《立体交叉桥》 d 《钟鼓楼》 1.26 2.0
贺敬之1949年以后的诗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带有民歌气息的抒情短诗,另一类是(C) a 古体诗 b 新民歌 c
政治抒情诗 d 长篇叙事诗 1.27 2.0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具有的特征(C) a
注重情节设置 b
长篇史诗特征 c
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 d
凝重而生涩 1.28 2.0
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C) a
《红灯记》 b
《白毛女》 c
《沙家浜》 d
《龙江颂》 1.29 2.0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以后,艾青涉猎国际题材的诗作有(A) a
《南美洲的旅行》 b 《草木篇》 c
《望星空》 d
《复仇的火焰》 1.30 2.0
“冰糖葫芦式”结构的戏剧是(B) a 《车站》 b
《陈毅市长》 c
《绝对信号》 d
《假如我是真的》 2.多选题 2.1 4.0
金庸的武侠小说被称为代表着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属于他的作品有(AD) a
《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 b
《龙虎斗京华》、《十二金钱镖》 c
《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 d
《天龙八部》、《鹿鼎记》 e
《城南旧事》《夜行货车》 2.2 4.0
张中行创作散文“三话”包括(ABC) a
1986年出版《负暄琐话》 b
1990年出版《负暄续话》 c
1994年出版《负暄三话》 d
《负暄琐话·尾声》 e
《负暄琐话·小引》
2.3 4.0
50—70年代香港文学以大陆生活为题材,以怀旧为主题的代表作张爱玲代表作有(AD) a
《秧歌》 b
《太阳下的街》 c
《时与光》 d
《赤地之恋》 e
《酒徒》 2.4 4.0
下列均属于新时期“伤痕小说”的作品是(ACDE) a
《伤痕》 b
《乔厂长上任记》 c
《班主任》 d
《大墙下的红玉兰》 e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2.5 4.0
“三突出”创作原则指的是(ABC) a
在所有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 b
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 c
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d
突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e
突出人物典型性、独创性 2.6 4.0
秦牧的散文艺术特色表现在(ABCD) a
纵横联想,能放善收 b
文笔生动,声情并茂 c
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d
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e
将历史和现实交织 2.7 4.0
下列是台湾作家余光中诗歌作品有(ABD) a
《舟子的悲歌》 b
《蓝色的羽毛》 c
《听听那冷雨》 d
《白玉苦瓜》 e
《青青边愁》 2.8 4.0
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在文体风格上呈现出(ABE) a
充满着壮美之气势 b
诗化小说的倾向 c
戏剧化小说的倾向 d
传记体小说的倾向 e
激越奔放的阳刚之美 2.9 4.0
第三代诗人真正具有创作实绩并且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流派”或“群落”主要有:(ABD) a
“北京诗群” b
“四川诗群” c
“地下诗人” d
“他们诗群” e
“朦胧诗人” 2.10 4.0
1956年“双百方针”之后称为“百花文学”的作品有:(ABCDE) a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b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 c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d
宗璞的《红豆》 e
陆文夫的《小巷深处》
中国现代文学史-阶段测评4 1.单选题 1.1 2.0
巴金“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当作遗嘱写的散文集是(A) a
《随想录》 b
《巴金新声集》 c
《巴金散文集》 d
《巴金回忆录》 1.2 2.0
下列属于贺敬之的诗歌是(B) a
《白雪的赞歌》 b
《桂林山水歌》 c
《白毛女》 d
《天山牧歌》 1.3 2.0
勇于正视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较强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小说有(B) a
《铁水奔流》、《百炼成钢》 b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改选》 c
《小巷深处》、《达吉和她的父亲》 d
《新结识的伙伴》、《李双双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