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织造工艺流程
第一节 织物的形成
一、织物的形成
织物是由纱线或者纤维制成的产品,主要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
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在织机上交织而成的织物称为机织物,简称织物。
沿织物长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经纱。 沿织物长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纬纱。
▲织物形成过程的五大运动 ⑴ 开口:按照经纬纱交织规律,把经纱分成上下两片,形成梭口的开口运动;
⑵ 引纬:把纬纱引入梭口的引纬运动; ⑶ 打纬: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的打纬运动;
⑷卷取:把织物引离织物形成区的卷取运动;
⑸送经:把经纱从织轴上放出输入工作区的送经运动。
织物形成示意图(如图1-1)
二、织机工作圆图
图1-2为织机各主要机构的运动,都是在主轴回转一周的时间里循序完成的,各运动之间应有严格的时间协调关系,必须合理配合,才能使织机正常运转。由于织机各主要机构的运动都是主轴传动的。因此,各机构的作用时间,常以主轴回转角度来表示,即形成织机的工作圆图,并以此来分析和调整织机各运动的
相互关系,达到各机构协调运动的目的。
三、织机的生产效率
织机生产率的高低,常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
⑴ 理论产量:PL=6N/PW m/台h ⑵ 实际产量:P实=P理η m/台h ⑶ 入纬率: L=N×B m/min
第二节 织造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图
1、络筒:将容量小的管纱卷绕成密度适宜、成形良好的容量大得多的筒子纱,同时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
2、整经: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把一定数量
1
的筒子纱,按规定的长度、排列顺序、幅宽等均匀平行地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供浆纱或穿经工序使用。
3、浆纱:浆纱工序的任务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经纱上浆,并按整幅织物所需的总经纱根数,合并若干个经轴的经纱,把上浆后的经纱卷绕成织轴。其目的是使纱线毛羽贴伏,提高纱线强力和耐磨性,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改善经纱织造性能。
4、穿结经与纬纱准备:根据织物工艺设计的要求,把织轴上的全部经纱按一定的规律穿入停经片、综丝眼和筘齿,以便织造时形成梭口,织成所需要的织物,并在经纱断头时能及时停车而不致造成织疵。
5、织造:把准备好的经纱和纬纱织成一定规格的织物。
6、整理:织物下机后经过验布、修布、热定型等工序改善织物外观风格或使织物获得特殊性能的过程(防火、保暖、拒水等)。
第二章 络 筒
概 述
一、络筒的任务和工艺要求 1、任务
⑴ 将管纱卷绕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且成形良好的筒子;
⑵ 清除纱疵、杂质,提高纱线质量;
⑶ 使筒子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和一致的卷绕张力,满足后工序的要求。
2、工艺要求
⑴ 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
⑵ 筒子卷装坚固稳定,便于高速退绕;
⑶ 退绕的张力尽量要均匀,卷装的容量要大; ⑷ 结头小而牢,回丝要小;
⑸ 尽量减少纱疵,改变纱线外观品质。 二、工艺流程
1、1332络筒机工艺流程(图2-1.1 )
图2-1.1
2、自动络筒机工艺流程(图2-1.2)
图2-1.2
第一节 络筒张力及张力装置
一、管纱的退绕
2
二、管纱退绕时构成张力的因素 1、 络筒张力构成 1)退绕张力;
2)张力装置产生的纱线张力;
3)纱线在纱路中与导纱机件相接触造成的
摩擦力;
上述三项因素中,退绕张力的形成和变化因素比较多,是引起张力波动的主要因素,故络筒张力分析,重点讨论退绕张力的形成和变化。
2、 退绕张力的构成
退绕张力由以下因素构成 (1)纱线的静态平衡张力T0; (2)纱线在纱层上的黏附力;
(3)纱线从静态过度到动态需要克服的惯性力;
(4)摩擦纱段与纱管或纱层之间的摩擦力; (5)由于气圈而引起的张力;
上述五种力中,第(5)项在纱线中的影响甚微,第(2)(3)项,数值极小,均可略去不计。故分离点的张力仅由纱线的静态张力T0与摩擦纱段所产生的摩擦力决定,摩擦纱段产生的摩擦力为大。
分离点的张力T1可以近似的用欧拉公式计算
T1?T0ef?
式中
T0----退绕点张力;
f------纱线与纱层或纱管间的摩擦系数; α-----摩擦纱段对纱管的包围角,rad; e------自然对数之底(≈2.718)。
上式表明,分离点张力的大小与摩擦纱段的包围角大小密切相关,摩擦纱段产生的纱线张力是形成全部退绕张力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三、络筒张力的变化规律
1、管纱退绕一个层级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
(T顶>T底)
2、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
(T空管>T中>T满)
四、影响张力的因素
1、 导纱距离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从满管退到空管时的张力波形
2、 络筒速度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V↑,张力增大。
络筒速度增加时,气圈回转的角速度ω也
3
响应增加,则摩擦纱段越长,从而络筒张力也随之增加。
生产实践表明:在普通的槽筒络筒机上,络筒速度提高到650m/min以上时,断头迅速增加,而大部分断头是由于纱线脱圈所造成,其原因就是摩擦纱段包围角的增加,这是高速退绕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3、 纱线密度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纱线密度越大,络筒张力越大; 4、 纱路的曲折度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曲折度越大,络筒张力越大;
纱线从管纱到筒子所经过的路经称为纱路。
纱路的曲折度对络纱张力影响较大。 纱路的形式经历了曲折型向直线型发展的过程。
四种纱路图
图2-7
3、 改变细纱管结构
图2-8
?细纱成型结构图(图2-8a)
管纱退绕到管底——退绕直径渐小——气圈转速ω渐增——摩擦纱段增加——纱线张力剧增;
?细纱成型结构图(图2-8b)
管底卷绕直径变化减少——张力均匀——脱圈断头减少;
六、张力装置
张力装置的作用:给纱线适当的附加张力,以满足绕成成形良好、密度适宜的筒子;
对张力装置的要求如下:
⑴ 给予纱线的附加张力要均匀; ⑵ 与纱线接触面光滑,不刮毛纱线; ⑶ 结构简单,便于调节;
⑷ 不易积聚飞花杂质,便于清扫; ⑸ 有一定的张力自动补偿作用;
1、 几种常见的张力装置
⑴ 垫圈式张力装置
4
图2-6
由于纱路曲折度减小,从而减少了作用在纱线上的摩擦力和附加力。同时还可减少纱线的磨损情况,减少断头。
五、均匀络筒张力的措施 1、 选用合理的导纱距离
导纱距离对纱线张力的影响较大。 ?普通络筒机采用手工换管,接头等操作,如国产1332型槽筒络筒机,一般采用70∽100mm的导纱距离;
?自动络筒机上广泛采用长距离导纱; 2、 安装气圈破裂器
⑵ 圆盘式张力装置 ⑶ 弹簧加压式张力装置 ⑷ 杠杆式张力装置 ⑸ 气动立式张力装置 ⑹ 曲面板式张力装置 ⑺ 门栅式张力装置 2、 张力装置的作用原理
⑴ 累加法
缺点:会使纱线原有张力波动幅度扩大。
第二节 纱线的清洁与打结
一、纱线的清洁
清纱装置作用:是清除纱线上的粗节、细
节及其它杂质;
清纱装置分类:机械和电子式两大类; 1、 机械式清纱装置
图2-16
定义:在圆盘式张力装置中,纱线均
通过两个相互紧压的平面之间,因摩擦作用而获得张力,这一工作原理称之为累加法; 优点:不扩大纱线张力的不均匀程度,
从而降低了纱线张力的差异的相对值;
缺点:当纱线上粗节、杂质或结头通
过张力盘之间时,会对上张力盘引起冲击,发生动态张力波动。络纱速度越高,这种张力波动也越大;
⑵ 倍积法
图2-18
定义:当纱线在张力装置中绕过一个曲面
(通常为圆柱面)时,则因纱线与曲面的摩擦而获得张力,这一原理称为倍积法;
优点:不会因纱线的粗节或杂质而导致纱
线张力波动。
图2-20
分类:机械式清纱装置有板式和梳针式两
种。
(1) 板式清纱装置
优点:结构最为简单,纱线在板式清纱装
置上的一狭缝中通过,一般缝隙大小为纱线直径的1.5∽2.5倍; 缺点:清纱效率低,一般约为30%左右;
(2) 梳针式清纱装置
优点:与板式清纱装置相似,其效率高于
板式清纱装置约为60%左右; 缺点:易刮毛纱线;
机械式清纱装置适用于普通络筒机络制清纱要求低的品种;
板式清纱器还可用作自动络筒机上的预清纱装置;
2、 电子式清纱装置
⑴ 原理:通过带有专用检测头的电子设备来
清除纱疵,主要是对纱的粗细度和长度进行检测;
⑵ 优点:①检测准确,调节方便,清纱效率
高;
②可控制纱线质量;
③可有效清除有害纱疵,减少布机断头与停车;
④可提高后道工序的劳动生产率;
⑶ 分类:按检测方式可分为光电式和电容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