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杭州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卷(2)

2025-11-12

26.一只脚踩在钉子上,马上引起腿的收缩以避开损伤性刺激的继续作用,而另一条腿迅速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右图表示这一复杂反射的过程。图示表明

A.这一活动至少需要四个突触参与完成 B.参与这一活动的神经元至少有6个

C.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神经元②和④ D.同一神经元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神经递质 27.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A(自然状态)和种群B、C(不同人

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下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种群A 种群B 种群C

龄龄龄 数数数

A.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黄杉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 B.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

C. 种群A中各龄级数量适中,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增加 28.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

有放射性(氚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结构中。该标记化合物最可能是 A.丙氨酸 B.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 29.某生物小组为了解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对其中动物的胃进行解剖,其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甲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 如果甲是红树林,则此生态系统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② 此食物网中有5 条食物链,戊占有3 个不同的营养级 ③ 该生态系统中,个体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 ④ 乙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⑤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⑥ 若庚获得1kg 能量,则从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甲25kg

A.② ③④ ⑤ B.① ② ③ ⑤ C.① ③ ⑤ ⑥ D.①②④⑥ 30.新华网1月23日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位”,不

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31.(7分)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构成了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三种化合物中的Y和Z分别是:Y ▲ ; Z ▲

(2)X在血液中的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饭后半小时它的浓度升高,此时分泌较多的激素是 ▲ ,与此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 ▲ 。

(3)如果X被小肠细胞吸收,用●表示X的分子,用→表示其进出的方向和途径,请在图中表示出这种跨膜运输方式(3分) ▲ 32.(5分)观察下图,请回答问题:

(1)组成图A显微镜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是__▲__(用标号表示)。用此显微镜观察图B所示细胞,不必染色可观察到细胞器[▲ ] __▲__和[▲ ] _▲__;

(2)若欲将图B细胞培养成个体,可通过__▲___的现代生物技术实现。

(3)某学生用A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被观察的材料边缘为浅蓝色,中间为白色,其原因是___▲___。 33.(7分)根据教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50%的酒精能洗去浮色的原因是;利用新鲜菠菜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所得色素滤液颜色较浅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项)。

(2)检测蛋白质时,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只能为3—4滴,而不能过量,其原因是。 (3)某实验小组以3%过氧化氢溶液和从新鲜猪肝中提取的过氧化氢酶为实验材料,让它们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并测定气泡产生速率,得到如下左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得出“曲线上顶点对应的温度为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这一结论是否可靠?,理由是。

(4)如上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其中的70%酒精的作用是。 34.(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营养物质充裕的相同培养液培养枯草杆菌,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均分为两组并分别标记为A、B,在这两组培养液中分别接种等量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近的甲、乙两种原生动物。将它们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培养液中枯草杆菌的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枯草杆菌数量A培养液B培养液时间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组培养液中枯草杆菌的数量最终都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2)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单独培养甲、乙两种原生动物时,它们的种群数量呈型曲线增长。

(3)如果将甲、乙两种动物放在同一培养液中培养,生存状况最好的是,判断的理由是。

(4)当枯草杆菌最终达到数量稳定时,其种群的出生率较加入原生动物前(高或低)。

(5)请在坐标图中绘制混合培养两动物时培养液中枯草杆菌数量变化曲线。。 (6)有同学认为,混合培养时,生存状况好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存。请你设计一个证明其观点正确与否的实验思路。。 35.(17分)课题小组同学利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Ⅰ、为了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方式,课题小组同学取两套如图实验装置,分别命名为甲、乙,分别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的基本思路如下表。 (1)请根据实验目的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装置 甲 乙 反应瓶中加入的材料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② ▲ 。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① ▲ 。 等量的蒸馏水 测定项目 细胞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③ ▲ 。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30oC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种类相同,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60分钟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甲 液滴向左移动 液滴向左移动 液滴不变 ⑦ ▲ 乙 液滴不变 液滴向右移动 液滴向右移动 ⑧ ▲ 微生物的细胞 呼吸方式 ④ ▲ ⑤ ▲ ⑥ ▲ 只进行产生 乳酸的无氧呼吸 (3)生物呼吸作用的底物(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商表示,呼吸商(RQ)=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呼吸作用吸收的O2。为了测定种子萌芽时的呼吸商,现取A、B、C三套装置,另有若干实验材料:发芽的消毒的小麦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组装如下图。(假设实验过程中氧气充足,能满足种子需用氧呼吸的需要)

着色液滴

着色液滴

着色液滴

发芽的小麦种子 NaOH 溶液 A

B

C

①A装置中的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 ▲ 。 ②测定发芽小麦的呼吸商,还需要利用B装置来测定发芽小麦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则应对B装置作相应处理:锥形瓶中加入 ▲ ,小烧杯内加入 ▲。

③若甲装置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为X,乙装置所测得的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为Y,则呼吸商计算式为: ▲ 。

④为了纠正因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误差,必须另设C装置进行校正。则应对C装置作相应处理:锥形瓶中加入 ▲ ,小烧杯内加入 ▲ ,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同时记录相同时间内的读数变化。如丙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左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 。

⑤若将A装置中的小麦种子改为等量的油菜种子,则小麦种子的呼吸商 ▲ (大、等、小)于小麦种子,在需氧呼吸过程中,第二阶段的场所是 ▲ 。 36.(16分)请分析下列三组与果蝇有关的杂交实验(注:亲本均为纯种): A.果蝇的体色遗传:

①正交:

P:灰体♀×黑体♂→F1:灰体(②反交:

P:灰体♂×黑体♀→F1:灰体(B.果蝇刚毛形状的遗传: ①正交:

P:直毛♀×分叉毛♂→F1:②反交:

11311111♀、♂)→F2:灰体(♀、♂)、黑体(♀、♂) 2242242211311111♀、♂)→F2:灰体(♀、♂)、黑体(♀、♂) 224224221113211直毛(♀、♂)→F2:直毛(♀、♂)、分叉毛(♂) 4224334P:直毛♂×分叉毛♀→F1:(

111111直毛(♀)、分叉毛(♂)→F2:直毛(♀、♂)、分叉毛22222211♀、♂) 22C.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

①正交:

P:敏感型♀×耐受型♂→F1:敏感型(②反交:

P:敏感型♂×耐受型♀→F1:耐受型(

1111♀、♂) →F2:敏感型(♀、R♂) 22221111♀、♂) →F2:耐受型(♀、♂) 222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果蝇体色的遗传方式为 ▲ ,正交F1雄果蝇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控制体色的所有基因中共含有 ▲ 条脱氧核苷酸链,若只让反交的F2中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产生的F3中纯种灰体雌果蝇所占比例为 ▲ ,F3中黑体基因的频率为 ▲ 。

(2)实验B中果蝇控制刚毛形状的基因在 ▲ 上,画出其反交中F1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2的详细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D、d表示) ▲

(3)实验C中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方式为 ▲ 。

(4)现给你提供纯种敏感型果蝇的卵细胞和体细胞以及耐受型果蝇的卵细胞和体细胞作为必要的实验材料,其他实验条件均满足要求,请利用细胞核移植原理设计实验验证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方式。(要求:写出实验设计的大体思路,并作出相应判断) 设计思路:① ▲ ; ② ▲ 。 结果和结论: ▲ 。

37.(10分,本题为选做题,适用于《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稀释涂布分离法是鉴定液体培养基中菌体密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科学家用4种不同营养配比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下经过相同的时间,获得A、B、C、D4个试管,研究培养该微生物的最佳营养条件。现每个试管均按照图示过程稀释4组。涂布的液体量都为0.1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设计成稀释10倍的梯度区间,请用公式表现X和Y的关系 ▲ (2)后三只试管中y ml液体为 ▲ 。细菌在这液体中会不会吸水胀破? ▲ 为什么? ▲

(3)如果从A、B、C、D四个试管中吸取菌液转移前必须 ▲ 试管,否则如果移液器只吸取了表层的液体,则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 ▲

(4)涂布完毕的平板必须 ▲ 放置,并在转移到恒温培养箱的过程中保持该状态。


2024年杭州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卷(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本科)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非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