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各种官职,提辖、制使、教头、知寨、节级、都监、团(2)

2025-11-12

从八品的府州地方上无职事的闲官。如同正九品的别驾、长史、司马等,都是唐代的实职,到宋代成为安置闲官的名目。张团练便是此类,苏轼也曾贬为黄州团练。

十四、知府、通判

误用。宋代行政区划分路、州、县三级。州一级为府、州、军、监。府为大州要地。府之长官称“知府”(京府称尹),州之长官称“知州”,为“权知某府/州军州事”省称,无固定官阶对应(从五品“诸州刺史”为武官阶,与之无关),通常五六品上下。高官请郡出任则称“判”。知府、知州不可通称,所以济州、青州等州的长官只能称知州,不能称知府。《水浒》中统称作知府是明代的反映。书中一些常见府、州地名,如东昌、高唐之类,为元、明时所有,不一而足。“郡”则为唐以前行政区划。

存在。通判即“通判某府/州”,府、州长官之副贰,凡公文长官必与连署。约从七品到从八品上下,以小制大,实为监州。一州第二把手,地位不低,权势甚大。军、监则较小。

十五、经略

存在。安抚司或经略司乃路级帅司,一路军事为主,军民兼管的机构。(安抚、转运、提刑司路区划均不同,政和二十四路指转运司路。)长官为安抚使、经略使或经略安抚使,一般文官充任。凡加“经略”为用兵处。所以一州不会有安抚使,“楚州安抚使”、“庐州安抚使”之类为编造。而安抚使、经略使按例兼所置路之首府的知府或知州。泾原路经略使必兼知渭州,所以不可能出现书中渭州知州(“知府”)去拜见经略使的情景。

十六、中书

虚构。宋代大名府为北京,按例北京留守司留守必兼知大名府,所以不可能既有留守又有知府(王太守)。梁世杰应称“梁留守”而非“中书”。既无“中书”这样的官职,亦无这样的称谓。所谓“中书”可能是受元代行中书省名称的影响而编造。《水浒》中亦多述及“中书省”,为朝廷中枢,这仍是元代制度。宋代门下、尚书二省并未罢废。而自元丰改制,北宋后期三省恢复唐代“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之制分立执事。当时称“朝廷”者,必谓三省、枢密院,而非中书省。

十七、太师

存在。太师为宋代“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徽宗始改称三公)之首,正一品的虚衔加官,位极人臣。元丰改制后三省分立,首相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南宋之左丞相),次相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右丞相)。而政和时,蔡京请改左相为“太宰”、右相为“少宰”,自以“太师”兼总三省事,号“公相”,凌驾于宰执之上。“太师”便短暂地成为类似最高官职。


《水浒》中的各种官职,提辖、制使、教头、知寨、节级、都监、团(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