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负 2.幸 3.引 4.顾 5.徒 6.因 7.以 8.而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作动词,杀 3.乃使其从者衣褐 名词作动词,穿
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名词作动词,上前 5.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6.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8.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动词作名词,约定,契约 9.秦王恐其破璧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可译为“撞破”
10.宁许以负秦曲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11.毕礼而归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成,使……回去 1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3.臣乃敢上璧 名词作动词,进献
14.完璧归赵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15.且庸人尚羞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侍从。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2.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出来给……看。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3.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 今义:政府的公告。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明年复攻赵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古义:门客。 今义:客人。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 2.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应为“求可使报秦者人”。)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3.故燕王欲结于君。(状语后置,应为“于君结”。) 译文: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省略句,应为“传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译文:把(它)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 5.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于”表被动。) 译文:而您又被赵王宠幸。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译文: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7.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应为“以何知燕王”。) 译文: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 《苏武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4.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表现 5.请毕今日之 “”通“欢”,欢聚 6.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辞别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伐 2.假
3.除 4.让 5.以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天雨雪,武卧啮雪 名词作动词,下,降 2.羝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生育
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名词作动词,执,拄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名词作动词,结网 5.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名词作动词,祭祀 6.因厚赂单于 名词作动词,赠送礼物 7.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名词作状语,向上 8.得夜见汉使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9.欲因此时降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10.反欲斗两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1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 12.屈节辱命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13.何久自苦如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14.单于壮其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今义:岳父。 2.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古义:一般财物。 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3.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龄。 今义:季节。 4.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5.卧起操持
古义:拿着。 今义:料理,筹划。
6.单于视左右而惊 古义:侍卫人员。
今义:左和右两个方向;支配,操纵。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2.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省略句,应为“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 译文:单于的子弟们发兵与(他们)交战。
3.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4.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5.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应为“为谁”。) 译文: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6.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应为“留在汉者匈奴使”。) 译文:就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张衡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而无骄尚之情 “尚”通“上”,高 2.形似酒尊 “尊”通“樽”,盛酒器 3.傍行八道 “傍”通“旁”,周围,旁边 4.一时收禽 “禽”通“擒”,捉拿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征 2.就 3.观 4.发 5.乃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名词作动词,递眼色 2.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3.妙尽璇机之正 形容词作名词,道理,规律 4.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2.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3.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而细密。 4.振声激扬 古义:声音激越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5.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6.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追求功名和富贵的人。 今义:庸俗的人。 7.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无标志词。) 译文:被推举为孝廉,他不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他也不去应召。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 译文:从已有的书籍文献记录的内容看,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应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译文:(外表)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作装饰。 5.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 译文:(他)上书请求辞职回家,反被征召授予尚书的官职。 必修5 文言文4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行 2.质 3.非 4.之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园日涉以成趣 名词作状语,每天 2.策扶老以流憩 名词作动词,拄着 3.或棹孤舟 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4.眄庭柯以怡颜 使动用法,使愉快 5.乐夫天命复奚疑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善万物之得时 意动用法,以……为善 7.悦亲戚之情话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悦 8.时矫首而遐观 名词作状语,常常

